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39|回复: 0

[原创] 【原创投稿】送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1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送灶   张小平   送灶,我们里下河地区都这么说,就是送灶神上天。其他地方也有称祭灶或者谢灶的。   灶神,也称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我们家乡称之为灶诰老爷,也就是厨房之神。据说他和玉帝一样,都是姓张,我的本家呢。   灶神起源甚早,相传商朝已开始在民间供奉。宋代范成大《祭灶诗》即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猪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刘绍棠先生在《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说,他的家乡“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我打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灶神像,很有点遗憾。大概是破“四旧”破得很彻底的缘故吧。因此上,我们这儿送灶仪式要简单得多。没有“三牲六眼”,也没有纸马,不用糖,不摆酒,一碗糯米饭上面放一块煮熟的未切开的豆腐和一炷香就是全部的贡品。傍晚,一家之主衣衫整齐,洗手抹脸之后,恭恭敬敬地把放好豆腐的饭碗端到灶顶上,点燃一炷香,口中念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诰老爷就上天了。如今生活富裕了,放鞭炮的人家多了,每到这两天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更有人家放上大礼花,把个暗蓝的天空装饰得五彩斑斓,绚丽无比。   至于为什么用糯米饭和豆腐,我向几位老人讨教,不得其详。都说“上代传下世”,先人们就这样做的。我不得不根据家乡的历史状况和其他习俗进行大胆的揣测。过去,家乡很穷,常遭水灾,老百姓都吃了上顿愁下顿,总是在饭里、粥里杂七杂八地放上菜五菜六、山芋萝卜,哄饱肚子。一碗糯米饭那就是奢侈品,把最好的献给灶诰老爷,其虔诚之心一点不比富庶地区的供奉大鱼大肉的差。这灶诰老爷吃得好自然说得好。至于豆腐,我们这儿过年是必吃的,取其谐音,寓意来年“富”。送灶时用豆腐,而且是一块完整的豆腐,大概是想灶诰老爷为主人家“偷来整个富贵”吧。   至于送灶的时间,有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官三,民四。就是官宦之家,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般人家腊月二十四送灶。家乡,似乎有着自己的规定:历史上建立过正统王朝的皇室高贵姓氏,如建立大汉的刘姓,建立过大唐的李姓,建立过大明帝国的朱姓,都在二十三送灶,其他姓氏都在二十四送灶。   关于送灶,小村还闹过一个笑话。据说村上陈姓的一个先人在二十四这天,只顾赌钱,忘了送灶。回家后被老婆一顿臭骂,只好在二十五补上这一课。若干年后的今天,看到陈姓人二十四拾豆腐送灶,人们都会故作吃惊的大叫:“你们陈家不是二十五送灶的吗?”陈家人被揭了短,又不好生气,只好打个哈哈,一笑了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5 09:58 , Processed in 0.01172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