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52|回复: 0

[原创] 患难之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20: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患难之交 能有一个患难一生的朋友,是人生的大幸。他们俩就是幸运的,彼此相依,渡过了幸福的一生。 他们一个叫“瞎怜”,一个叫“愣子”。“瞎怜”是个瞎子,怎么瞎的,知道的人不愿说,不知道的人也不去打听。虽说眼瞎了,可耳朵好使。村民见他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一些吃食。人们最初叫他“瞎怜”并无贬义,只是觉得他又瞎又可怜,贴切,饱含着同情。日久竟叫开了,却把他的真名姓忘了。 “愣子(lēng zǐ)”是家乡的俗称,也就是痴呆、傻子的意思。他是从北方流浪过来的,名姓就更无从知晓了。他面生呆相,头脑反应迟钝,不知是谁给他取名“愣子”,这个叫法慢慢也就被大伙接受了。 村民收留了他,安排他和瞎怜住在一起,天生的一对好伙伴。从此“瞎怜”有了“眼睛”,“愣子”有了会思考的“头脑”。 他们吃着村里的救济,够得上温饱。天气好大伙会在村里看见“愣子”用一根竹竿牵着“瞎怜”溜达,虽然走得慢,却透着温馨。谁家结婚娶儿媳妇,他们也是会去凑凑热闹的。 “瞎怜”眼睛虽然瞎了,可耳朵灵,头脑好使。农村每逢喜事,都会来赶喜的人,靠说喜话赚些烟糖喜钱。“瞎怜”记性好,记了些,自己也编了些。某一天,村民们突然在一户娶媳妇人家的门前发现,“瞎怜”、“愣子”也会赶喜了。喜话一串串的,声音响亮,“一轮红日彩霞飞,神州大地放光辉。贵府今日喝喜酒,全国人民共举杯。”“瞎怜”每说一句,“愣子”在旁边就脆生生地叫一声“好”,一唱一喝,很是和谐。“主家新房亮堂堂,铺金盖银福满床。乐坏公公李大爷,明年抱个胖儿郎。”……家主乐呵呵地迎过去,递上一袋喜糖,两包喜烟,一个红包(不多,也就几块钱)。然后把他们让进院子,叫主事的给他们弄两个菜,拿过一瓶散酒,哥俩就喝开了。 村民们心好,邻近的几个村哪家有喜事,头晚就有人告诉他俩了。第二天,天一亮,他们就早早地出发。每每都是“愣子”用那根光滑的竹竿牵引着“瞎怜”。时间长了,“瞎怜”从握着竹竿的手就能感觉到上坡、下坡、转弯,这也就够了。进了村,他们不用打听,径直往放鞭炮的地方去,朝人多的地方靠。几个月下来,他俩的脸就变的越发红润起来。 他们记得村民的好。村里维修校舍,他们捐了200元;村里修公路,他们捐了100元……每一次,村长手捧着那一沓沓码得整齐的毛票,都会热泪盈眶。 去年暮秋,一个晴好的早晨,早起的人们听见从村北的那一进院落传出了“呜呜”的哭声。大家纷纷地聚拢了去,进到屋里,呆住了:“瞎怜”趴在老友的身上呜咽着,听到人声抬起了头,脸上有几道干涸的泪痕,微陷的眼窝里隐约闪着泪花。大家知道“愣子”走了,没有一丝的预兆。 大伙把“愣子”葬到了村北的一个土岗上,三面环水,风景很好。村里再也见不到“瞎怜”的影子了,他再也不能去赶喜了。一个星期后,又是一个早晨,人们发现“瞎怜”也躺在床上安静地走了。他俩都无病无灾的,都走的那么平静。人们感到一丝的安慰。 “瞎怜”也被埋葬在那个土岗上,他们座北朝南,面向太阳,望着自己的村子,看着自己的家。依然是“愣子”在前,“瞎怜”在后,二十年的老友,不离不弃。 作者:江苏省东海县横沟乡罗庄小学 李杰 邮编2223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6 03:59 , Processed in 0.016500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