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5|回复: 1

立春日鞭打春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16: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立春日鞭打春牛
单国顺


        “立春”是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次中的第一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表明春天自此开始,更表示古代以此为春节,即正月节。因此,在这一天各地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年节文化活动,除举行迎春大典之外,尚有打春牛、喝春酒、吃春盘的风习。其中“打春牛”即是在这一天用黄泥造土牛进行鞭打,以示劝勉农事、及时耕作之意。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的“立春”条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在皇宫“禁中”鞭春后,又将春牛置于府前,要府中官僚及过往百姓打春牛。最初,每年鞭打的春牛用黄泥作成,后来则改用苇和纸制作,到后来甚至用真牛鞭春。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一书卷八引《皇朝岁时杂记》说,宋人不仅用真牛鞭春,甚至将所鞭之牛“顷刻间分裂都尽”,即还将牛肉分抢而光,以图其吉利。到了清代,打春的习尚仍很盛行,同时还有祭祀春神、芒神等活动,用以祭祀与春天农事有关的诸神,以祈丰收,求神护佑。而在民间,还有喝春酒、吃春盘的风俗。
        盐阜一带一直把“立春”这一天称之为“打春”。过去,每逢这一天,农家都要把耕牛牵出来,用鞭子在场上赶打一转。今人戴文葆文载,丙辰年初,阜宁知县周积芹有迎春劝耕之举,以此为升平之点缀。立春前一日,知县乘显舆,率领僚佐、士绅、耆老暨医学、阴阳学、儒学、僧会司及通会司等,以旗帜作前导,官绅们皆盛装簪花,赴东郊社稷坛行迎春礼。坛在老东门外胡家庄之八蜡庙。坛门有扮春官者,戴“纸糊头”帽,大致如京剧中小生帽状,惟左右无耸角,而后面有两根飘带。等到知县出观海门,登上东门桥,于是大呼道:“春官接大老爷!”时人公认市井人物王汝饰这一角色最佳,音量宽宏,缭绕不绝。观海门与八腊庙之间有石桥,长二十余步。春官见县官刚登上桥即高呼迎见,一直到下桥时,余音犹萦回耳际。是时,扶轿差役即应之曰:“大老爷有赏!”立即取出预备好的赏金红包给扮春官者。其后官佐亦各有赏赐,以酬春官之苦差。乡俗迷信说法,饰春官者后三年必死,故赏金从丰。迎春礼中春官一角,皆极苦寒者任之。
        宴毕,喧于街衢,夫役抬芒神像、牵纸糊的春牛在面前行走。芒神形象服饰,星命家皆有说法,若谓“克日之为腰”、“克腰之为衣”,以立春之日时所克星宿,定其腰带衣裳及是否穿戴鞋帽。芒神服饰穿戴,往往与时令相异。穿鞋戴帽则春暖,反之则春寒。因此过去吾乡有“傲芒”之俚语,言其与众不同也。芒神为少年,垂髫辫髻,足可为芳春之象征。春牛腹背及头部颜色,亦有定说,扎纸牛于门板上,下置木轮。牛体大于常牛。门板则取自县署头门,所用东扇、西扇,都是有规定的。芒神春牛之后,各司员乘舆随之,均有仪从。最后是知县卤簿,杂以乐工数人,高唱歌词,称之为“说春”。从行者各执春花,入观海门经莲花街,出靖淮门,由迎薰门回署。置芒神像、春牛于头门内,待次日交春时,知县执春花三鞭春牛,谓之“鞭春”。
        立春鞭打春牛,此俗日久,反映出旧时代以农为本、商为末,官府重农之深意。

[ 本帖最后由 单国顺 于 2010-10-4 07:03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1 07: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7 04:52 , Processed in 0.012961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