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22|回复: 2

[原创] 和三奶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7 16: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些日子回家,送些夏天已穿不着的衣物。 从奶奶家出门,取小径往大路走,拐弯的人家是和三奶奶家。 和三奶奶家门口的路边上有一株桃树,绿色的桃身映出熟红的桃尖,教人好生喜欢,不由生出爱慕贪嘴之意,错步入树下,摘得蟠桃归。为了掩饰偷桃之举,回过头去便张口叫了声三奶奶,你家的熟桃好漂亮,摘两个尝尝鲜喂! 至于为毛又唤作三奶奶,又称和三奶奶,其实是两辈儿人的叫法,我母亲她们都叫她为和三奶奶,和三奶奶的丈夫也就是我的三爷爷大名中带有一个和字,村子里老长辈女人的姓氏名讳一般晚辈都不提及的,以此以示尊重,但是三奶奶又不是我们家很近的血缘关系,所以母亲便带了个和字在前面,称做和三奶奶,而我是小字辈儿了,没什么别的本事,就是会嘴乖一点儿,见着人爷爷奶奶大叔大妈的就一通叫唤,长辈听了高兴,何乐不为之! 忽地就想起一桩糗事,很多年前的那个小毛孩子,在三奶奶前面人家的屋旁偷偷上树摘桃,被抓了个现行,那个时候臊的呀,只是说道:二爷爷,你别狠(此处为方言同音,但找不到此字,责骂之意,代用)我哦,我摘个大桃吃吃!后来听母亲说,二爷爷说当时看到我在树上,只是家桃而已,又担心我不小心摔下来,笑笑罢了,让我小心下树。现在想想偷人家东西吃,还是挺丢脸的喂!! 和三爷爷也姓陈,不过跟我们这门离的比较远,这个庄子上的人家大部分都姓陈,都沾点亲带点故,但我跟三奶奶家比较相熟,相熟的缘由还是跟馋嘴有关。 我自小喜欢吃面食,面条、面疙瘩、家中过年做的大饼等等这些面食我都喜欢,不喜欢粘口的食物,最讨厌的便是年糕,但是年糕谐音年年升高啊,所以乡下的风俗,每年都要做,还得吃,实在是太粘口了,咬一口舌头和牙齿就粘作一团,巨烦人。我们这里的年糕还分三种食料做成,糯米面、高粱面、玉米面,最粘的是玉米面,另外两种好上一些,不过我还是嫌太黏糊,母亲自小便知道我这个坏毛病,有的吃就8错了,还摆谱儿!于是乎,便想上了一个变通的法子,家里每年在房前屋后沿河边会种上几株芝麻,到了年关岁末,把早已收拾利落的芝麻洗净炒熟,然后给我挎个小篮子,把芝麻用塑料袋装好,吩咐叮嘱一番,我便屁颠屁颠往三奶奶家直行而去。庄子里只有三奶奶家有台绞面机,是庄户人家过生日的时候要做面条,那时候没钱买挂面啊,就自己拿了面粉到三奶奶家做手工面,绞面机上一摇,匹绢便成了三千飞流。绞面机的其他附带功能我就不知道,我只知道可以摇芝麻粉,一般三遍一压,芝麻便尽数粉身碎骨,那个香味儿飘的,屋外路过的行人早会叫唤起来,我也会迫不及待的先用手指撮上一小撮,狠狠的送进嘴巴嚼吧开,但是其实并没有闻上去那般欲仙欲死的感觉,人家说见面不如闻名,就是这个道理,得掺和上细细的白砂糖之后,那个味儿才是最正的。 有了糖拌芝麻粉,年糕才能撬开偶的嘴巴,只不过为了让我吃上一个年年高升,母亲要松土、种下芝麻、锄草、收芝麻,用镰该(此处方言,具体不知正写:一种敲打油菜籽、芝麻之类的农用器具)打出来,然后把散落的芝麻粒儿扫在一起,用簸箕补去杂物和尘土,晒干,然后收拾装袋,直放到过年这些小东西完成她们的历史使命。 好像很遥远的故事了,又好像近在眼前,家中不种芝麻好些年了,因为市集上可以方便的买到芝麻粉,可是早已寻觅不着那些童年的趣事儿。 花白爬满了三奶奶的头顶,怎么突然想到了身段优美毛色靓丽的芦花鸡,下了一辈子蛋以后,逐渐老去的蹒跚背影,母亲下个星期过生日,我要回家去!
发表于 2010-6-20 08: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怪亲切的,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
发表于 2010-6-22 11: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人都有这种经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7 17:39 , Processed in 0.013806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