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39|回复: 1

[原创] 记忆中的三个村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9 08: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忆中的三个村庄
赵长顺
与小城一些街巷名字的来历一样,乡村的一些庄户名字同样充满神秘和故事。我一直捉摸家乡那个几个村庄的名字,觉得特别有意思。
郝星庄
有不少庄户人家的名字是以姓氏比较集中来命名的,比如“赵王庄”以姓赵的和姓王的居多,“张徐庄”则以姓张的和姓徐的居多。而“郝星庄”却没有一户人家姓“郝”。 听庄上年龄大的人讲,郝星庄本来并不叫郝星庄,只是有一年夏天,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随着一个霹雳响雷,有一个火柱从天而降,第二天,发现庄稼地里的庄稼被烧成一片焦黄,在那一片焦黄的地里,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土坑,人们用铁锹一刨,居然发现一块白石头,有点像石磙子,但又没石磙子上的那个石齿。说是白石头,但又分明夹杂着红色的纹路。大家都头都没看过这是什么东西,十里八庄的人都来看稀奇。有人说这是玉皇大帝从天上推下的懒石,有人说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星星,后来这个庄子就被人叫成了郝星庄。 我上中学后,喜欢翻阅字典,一次偶尔翻到了一个“赫”字,字典上的解释是,1、 (会意。从二赤。火赤。本义:泛指赤色)。2、红如火烧。亦泛指火红色。我联想了郝星庄的那个传说,我想郝星庄以前应该叫“赫星庄”,后来被误写成了“郝”。想到这里,不禁对我们的那块土地的庄户人肃然起敬。
和尚庄
和尚庄其实也叫和尚圩。从字面上听起来确实有点不太雅,但据说这儿还是一块宝地。原因是在这块地上以前有一个和尚庙,香火还挺旺的。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更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和尚庙里没和尚了,继而庙也没了,却留下了一圩高地。有人在这圩地里建房子,也就形成了和尚庄。 但就这块据说是宝地的庄子,在我旧时的印象中,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因为那儿是块地势比较高的圩田,水存不住,不能种水稻,只能长旱谷作物,一年四季也就以粗粮为主。因此,四邻八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这个庄子上。“一提到和尚圩,提亲的赶快回”,“一提到和尚庄,媒婆心都慌”,一个时期这个庄子的光棍最多,成了真正的和尚庄。 后来旱改水,那圩旱田改成了水田,和尚庄也不复存在了。
木匠庄
木匠庄,一听就知道是出木匠的地方。就像铁匠庄出铁匠,瓦匠庄出瓦匠,石匠庄出石匠。 之所以要介绍木匠庄,主要是王二木匠和木匠庄一样齐名。 木匠庄大多数人家都姓王,大多数人家都做木匠手艺,手艺最好的要数王二木匠。王二木匠在家排行是老二,老大过早地夭折了,所以没有能子承父业。奇怪的是据说王家连续多少代都是排行老二的做木匠手艺,所以庄前庄后几代人都知道有个王二木匠。 手艺最正宗也算是王二木匠家的这条血脉。据说王二木匠的祖上曾到京城去建过皇宫,淮安的府署也是他们王家人建的。这也成了他们王家在外做手艺谈论的资本。 我记忆中的的王二木匠庄的木匠已是个老头。他眼睛上架着一副老花眼睛,眼球陷得很深,看上去有点怕人。他虽说是木匠,但却从不拿斧头,不动刨子、锯子。那些砍、刨、锯的活儿全是他的徒弟干,他只是耳朵上夹一支铅笔,手执一把三角尺和一个墨斗子,一会儿弹一道线,一会在木板上画些记号,一会又拿三角尺子在徒弟们刨好的板上靠一下。余下的时间则是在抽烟、喝茶,有时也会向徒弟发火,甚至动手。 王二木匠早已作古,木匠庄可好? 通联:淮安市楚州区民政局223200
发表于 2010-7-20 12: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村庄都曾经演绎过一个或者多个传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7 17:48 , Processed in 0.012442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