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11|回复: 4

[原创] 古风?金陵胜迹十二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0 17: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单国顺 于 2016-9-8 15:05 编辑


     一、访梅园新村

    力挽狂澜风雨骤,折冲樽俎赖周公。
    海仙瓷瓶记风云,雨花宝石染丹红。
    机要当年繁忙时,别克今日寂寞中。
    庭前花树仍依旧,门外世道如长虹。
   【注释】
    ①梅园新村——位于南京城东。该街道的17号、30号及35号的一幢楼,19465月—11月,曾为中共代表团驻地。现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②折冲樽俎——在酒席宴会上制敌取胜,指与对手谈判。周公曾叹曰:我一生中在无谓的谈判中消耗了许多时间。樽,酒器;俎,盛食器。
    ③海仙瓷瓶——即该馆所藏文物“仿明瓷八仙过海瓷花瓶”。是当年周公送给美国特使司徒雷登的礼物。后几经辗转,又回到纪念馆
    ④机要——指设在梅园新村30号阁楼上的机要室,有电台直接与党中央联系,工作十分繁忙。
    ⑤别克——代表团从上海购来的1941美国产的汽车,当时名称“别尔克”。
    ⑥庭前花树——30号庭院中,还有当年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在石榴树下,周公夫妇曾为在此工作的六对男女青年主持过婚礼。
    二、凭吊雨花台

    金陵南郊玛瑙岗,云光说经古道场。
    碑高百尺势宏伟,像立九尊气浩荡。
    十万头颅十万血,一代英豪一代强。
    何如劫后再携手,中华崛起必有望。
   【注释】
    ①雨花台——位于南京南郊,出中华门就到。原名“石子岗”,盛产晶莹剔透的玛瑙石,故又称“玛瑙岗”,历史上曾是一处风景区,有江南第二泉、甘露井等。传说南朝时有一位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感动得上苍落花如雨,遂更名“雨花台”。这里的“雨”应念“yù”,动词,“落下”的意思。
    ②碑——指邓小平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立于海拔60米的高峰之巅。从1927194922年间,有十万共产党人及革命志士,在此遇难。碑前有一座5.5米高的烈士青铜塑像,碑南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
    ③像立九尊——指烈士就义群雕像。塑造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烈士群像,共九人。烈士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塑像用179块花岗石雕刻拼装而成。
     三、谒中山陵墓
    巍峨钟山石城东,国父陵园此山中。
    结束封建绝代业,创始共和旷世功。
    古鼎弹痕铜击透,日寇罪证铁铸成。
    回望陵园警世钟,改革开放不放松。
   【注释】
    ①中山陵——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在钟山南麓。
    ②钟山石城——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城东北郊,又有蒋山、北山、神烈山等名称。石城,石头城,南京最早的城垣。诸葛亮曾评价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这里指代南京城。
     ③国父——指孙中山。是他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建立民国的,所以尊称他为“国父”。(因此,宋庆龄就是“国母”了。)
     ④古鼎——在中山陵的陵墓广场上,有一个一米多高的铜鼎,鼎表层锈迹斑驳。日寇当年的两发炮弹在铜鼎上留下“罪证”——铜鼎东南一侧的腹部,弹孔有碗口大,如不能愈合的伤疤。资料记载,陵园地区“除陵墓主体及大部分纪念建筑等损坏较微、尚称完整外,其余房屋、道路、林木、苗圃等,悉为日军摧为平地”。
    ⑤警世钟——中山陵地面形状似一口大钟(大钟亭的那种,不是现代的钟表),象征“警世钟”,寓意为“唤起民众”。
    四、登阅江楼
    蟠顶金龙欲浮游,狮子山头阅江楼。
    塔楼摩空连日月,台榭凌虚依星斗。
    有记无楼六百载,赋诗作画几度秋。
    凭栏骋目江南秀,万舸大江竞风流。
   【注释】
    ①阅江楼——位于南京下关长江南岸的狮子山上。仿明代风格的古典式楼观建筑。这是   一座600年前“立项”,600年后建成的奇楼。
    ②蟠顶金龙——阅江楼顶层盘踞着一条“金龙”。金龙系用一棵香樟树雕刻而成,龙身以24K金箔包裹,金碧辉煌,灵动活跃。
    ③狮子山——原名卢龙山,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1360年,朱元璋于此山指挥伏兵8万大败陈友谅的40万大军,奠定大明基业。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1374年,朱氏再次登临此山,遂赐名“狮子山”。
    ④塔楼摩空——阅江楼主楼外形颇似宝塔,楼层三暗四明,分为七层;主楼高52米,如摩天大厦,高耸云天。
    ⑤有记无楼——早在600年前的明朝肇始,朱元璋就下诏修建阅江楼。他亲自写了一篇《阅江楼记》,并在此《记》中畅想楼台的宏丽:“今楼成矣,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他又命大臣们都要交一篇《阅江楼记》上来。“天意从来高难问”,群臣不知朱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纷纷撰文歌功颂德。只有宋濂一人的《阅江楼记》稍稍揣得皇帝建此楼的用意:“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所以《古文观止》只收录了宋濂的文章,编者还称赞他说:“篇中多规颂之言。”然而一个月后,朱元璋又下诏“乃罢其工”,并在《又阅江楼记》中指斥群臣“今年欲役囚者建阅江楼于狮子山,自谋将兴,朝无人谏者。”似乎责怪众臣对他大兴土木不提宝贵意见而一味趋奉的意思。并决定“楼竟不作,乃试作记者耳。”究竟什么原因令朱皇帝罢建阅江楼?是建国之初,财力物力不逮,还是有意考察群臣,就不得而知了。朱皇帝罢建阅江楼终成了一个百代不解之谜。但是历代文人墨客,还是为并不存在的阅江楼留下了不少诗词、图画。
    ⑥台榭凌虚——台,平而高的建筑物;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阅江楼上有多处平台,台上有榭。凌虚,即“凌空”,高高地处于空中,
     ⑦舸——大船。
    五、静海寺
    四海平静天下宁,静海古寺遐迩名。
    褒奖郑和下西洋,颂扬天妃护南溟。
    耻辱条约百年恨,威武邓公万代铭。
    最记香港回归日,寺钟彻夜警世鸣。
   【注释】
    ①静海寺——位于南京西北狮子山附近,具体地址为下关朝月楼116号。明成祖为褒奖郑和而敕建的寺庙,寓意“四海平静,天下安宁”。
    ②天妃——即“妈祖”,航海人的保护神。寺中建有6米多高的《天妃宫碑》。
    ③条约——指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根据此条约,中国被迫将香港割让给英国。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是在静海寺议定的。
    ④南溟——南海,即当年郑和所下的“西洋”。
    ⑤寺钟——指静海寺的大钟。199771日,被迫离开祖国155年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夜,静海寺响起雪耻的155下钟声,警钟长鸣,告诫国人!
    六、逛夫子庙
    夫子庙堂弥儒风,万世师表造化功。
    秦淮十里作泮池,孔庙一体连学宫。
    江南贡院开考日,天下俊彦入彀中。
    几番兴废同国运,游人如织盛世风。
   【注释】
    ①夫子庙——位于南京中华门内秦淮河北边。是祭祀孔夫子的文庙,庙后是学宫。其东为江南贡院。如果说,学宫是科举时代人才的“生产车间”的话,那么贡院就是检查产品是否合格的“质检科”。贡院发了“合格证”的“产品”,就具备了“当官做宰”的资格。
    ②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多为半圆形。学宫亦称“泮宫”,学子进学,被称之为“入泮”。
    ③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遴选人才的“考试院”。
    ④俊彦——才智出众的人。
    ⑤彀——圈套、罗网。“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是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科举考试,网罗、控制了全国优秀的、卓具才华的知识分子以后踌躇满志的狂言。
    七、游栖霞山
    红叶满山伴霞飞,秋色无边游人欣。
    古刹钟声传悠远,高僧堂涂建近新。
    千佛崖上文革恨,半月池中碧草馨。
    舍利塔身浮雕美,明征君碑说到今。
   【注释】
    ①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
又名摄山,因山中多草药,服之可以“摄生”。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明僧绍[号“栖霞”]舍宅而建的“栖霞古寺”前身),因此而得名。
    ②红叶——主要指枫树叶。山上亦有槭
树,深秋时槭叶亦红。
    ③古刹——古寺院,指栖霞古寺。初系
南齐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后代陆续有所增建。
    ④高僧堂涂——高僧指鉴真和尚。堂
涂,阶前;这里代指“鉴真和尚纪念堂”。始建于1963年以后。“建近新”系“新近建”之倒装句式。
    ⑤千佛崖——栖霞山千佛崖位于栖霞
山纱帽峰到虎山峰的山崖上。山上有历代所刻佛像700多尊,号称“千佛”。文革期间被破坏,除一尊“石工像”完好外,余均遭灭头之灾,佛像的头全部砸碎无存。
    ⑥半月池——栖霞寺门前有白莲池,因
呈半月形,故又称“半月池”。
    ⑦舍利塔——“舍利”是梵语Saria的音
译,意思是“身骨”。最早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圆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这座保存佛舍利的石塔,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塔身精美的浮雕。
    ⑧明征君碑——全称“摄山栖霞寺明征
君之碑”。“明征君”即明僧绍,南齐的隐士。此碑系其五世孙明崇俨(唐高宗宠臣)为乃祖向皇帝求得的“御碑”。这座碑值得一看的原因是,它集皇帝御笔文章、优美书法、精美雕刻、古生物化石于一体。
    八、游玄武湖
    ——调寄鹧鸪天

    台城倒影伴新荷,菱洲云岚接翠微。
    梁洲最宜赏秋菊,樱洲花海万花飞。
    景色美,游人醉,翠洲云树佳木翠。
    环洲烟柳旧时姿,帝苑楼台登我辈。
    【注释】
    ①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东北角,整体呈纺锤形,湖中有“五洲”(岛或半岛),故旧时亦称“五洲公园”。素有“环洲烟柳”、“樱洲花海”、“梁洲秋菊”、“菱洲山岚”、“翠洲云树”美景。
    ②台城——六朝时的紫禁城,在玄武湖南岸边。
    ③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这里指紫金山。
    ④帝苑——自六朝始,玄武湖成为“皇家园林”,先后有“华林苑”、“乐游苑”、“上林苑”之称。一般人不许涉足。解放后对游人开放。
     九、登明城墙
    举世无双明城墙,巍峨壮观堪称王。
    砖侧铭文明责任,缝间糯汁固金汤。
    依山逶迤随诘屈,傍水远近任铺张。
    历尽沧桑六百载,见证国耻与国强。

    【注释】
    ①明城墙——朱元璋做皇帝前二年,听从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就开始建筑南京城墙,历时21载始建成。明城墙最高处21米,最低处不低于14米,全长33.676公里(今存23.743公里),为世界之最。最巍峨壮观处就是中华门城墙。
    ②砖侧铭文——明城墙所用的城砖系从当地和周边府县征来的。为保证质量,砖侧烧制出有关责任人的姓名、地址。
    ③糯汁——据说,砌城砖的粘合剂是用糯米汁与石灰搅拌而成,以增加牢固性。
    ④金汤——金城汤池,原指城市的城墙像钢铁铸成,护城河像沸水池。成语有“固若金汤”。这里指明城墙固若铜墙铁壁。
    ⑤诘屈——曲折。明城墙不是像一般都城那样呈四方形,而是随着山水的地形走势弯弯曲曲。
    十、登鼓楼
    登临环视新南京,
    满城风光来眼底。
    金匾玉额畅观阁,
    明鼓清碑幽思地。
    缸鼓坛鼓非二致,
    楼墙城墙本一体。
    遥想当年五更时,
    满城尽闻咚咚起。
    【注释】
    ①鼓楼——位于南京地理中心鼓楼岗(明代称“黄泥岗”)的明代宫阙式建筑物,用于报时。楼高30米,鼓楼岗海拔40米,故有70米的高度,登临此楼,可以将南京风光尽收眼底了。
    ②畅观阁——解放后重修的顶上楼层题为“畅观阁”。记载康熙圣谕的“戒碑”就在此层。
    ③明鼓清碑——鼓楼上的鼓是明代遗物,石碑立于康熙年间,记载康熙南巡事迹。另外更有一块刻有“圣谕”的“戒碑”。碑文云:“朕向闻江南财赋之地,今观民风土俗、通衢市镇,似觉充盈,至于乡村之饶、民情之朴,不及北方,皆因粉饰奢华所致。尔等身为大小有司,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务令敦本尚实、家给人足,以副朕望。”2005824日《现代快报》载文:“从今年起,鼓楼区机关的党员和干部都要来此‘学习’、反省自己的从政行为。”
    ④缸鼓坛鼓——鼓楼上有二面大鼓,二十四而小鼓,我看大鼓如缸大,小鼓如坛小。
    ⑤楼墙城墙——鼓楼的墙与明城墙。建造鼓楼所用的砖就是建造城墙所用的砖。
    十一、拜郑和墓
    宝船云帆刘家港,
    踏波劈浪下西洋。
    华夏文明宣殊俗,
    中外友谊谱新章。
    贸易万国通有无,
    交通千邦迎来往。
    劳瘁身殒英灵在,
    终遗高冢万古芳。
    【注释】
    ①郑和墓——郑和(13711433),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世称“三宝太监”。因战功,被明成祖赐姓“郑”。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受命第一次出使西洋。宣德七年(1432年)他以61岁高龄第七次下西洋,翌年,在归途中病逝于古里(印度古国名,今印度卡利卡特)享年62岁。
因天气炎热,海途漫漫,郑和遗体未能归葬祖国。金陵南郊的牛首山南麓(今江宁区谷里镇周村的一座小山上)的郑和墓只是郑和的“衣冠冢”。
    ②宝船——系明代“龙江宝船厂”所造的浮海巨舶。其中最大型的宝船长444尺(约合151米)、宽18丈(约合61米),载重量100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只。
    ③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镇,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
    ④西洋——明朝时所称“西洋”,系指现在文莱国以西的南洋各地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⑤高冢——高大的坟墓,这里指重修过的郑和墓。
    十二、谒渤泥国王墓
    石子岗上春色新,
    恭顺王墓鸟雀鸣。
    谒拜上国情切切,
    托葬中华意盈盈。
    翁仲犹作蕃客相,
    石马尚待主人行。
    我来墓前独沉吟,
    国无大小俱等平。
   【注释】
    ①渤泥国——今文莱达鲁萨兰国古称。其面积略小于南京。明朝与它建立了平等、友好的的外交关系。
    ②石子岗——南京南郊的高地,渤泥王墓就建于它的山坡上。
    ③恭顺王——即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恭顺”是明成祖朱棣给他的封号。
    ④谒拜上国——1408年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王妃、子女及诸大臣150余人浮海来华访问。
    ⑤托葬中华——访华期间,年仅28岁的国王不幸身染伤寒,虽经太医救治,终于逝世,临终遗嘱:“体魄托葬中华。”
⑥蕃客——外国人。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神道前的翁仲(石人)脸型、装束均有外国人的特征。
   (林儿作,2009429日)

</P>

06TT
发表于 2010-8-20 21: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单国顺 于 2016-9-8 15:05 编辑

</P>

91))
发表于 2010-8-20 21: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单国顺 于 2016-9-8 15:05 编辑

</P>

29ЪЪ
发表于 2010-8-24 2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单国顺 于 2016-9-8 15:05 编辑

是的 让我们更容易了解!
</P>

[url][img][/img]|﹣﹣
发表于 2010-8-25 13: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单国顺 于 2016-9-8 15:05 编辑

</P>

58s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2 20:51 , Processed in 0.02522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