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00|回复: 2

[原创] 心中的韶山 (天外春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8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有青山靠,门前池塘照,左右山环绕”这是韶山毛主席故居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韶山”红色的摇篮,梦中的向往,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毛主席的家乡,中国人民心中幸福的圣地,因了毛泽东的名字而闪耀神圣的光芒。 初次踏上韶山的土地,满眼是青山滴翠,绿扬依依,鸟语花香的景色,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领袖的遗风,每一步都感觉是踏着伟人的脚印、革命的足迹;韶山的大街小巷、宾馆、餐厅、商店随处都能看到毛主席的塑像或纪念章,足见韶山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爱戴之情是多么的深厚。从铜像广场到毛主席故居的步行途中,触摸“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石碑,领袖的气息扑面而来,及至瞻仰故居,旧时的老屋、锅灶、床、方桌、长凳、农具......一件件永远停留在那个时代的日历上,不禁让我遐思悠长、浮想联翩,遥想少年毛泽东和眼前的这座农舍民居,真是感慨万千!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就诞生在这里,那时起,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从这里播下了萌芽的种子。这居普通的农舍把中国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经过修缮过的毛主席故居格外具有农家特色,土砖墙青瓦大小十三间半,完全是朴素的农家生活风情。从这里,让我感受了毛主席少年时代真实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他少年读书、游泳的身影;看到了他抓米追出门外接济穷人的一幕;还分明看到了在这里写下《咏蛙》诗篇:“独居池塘如虎踞,绿扬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雄心少年;听到了一个不凡少年从这里的家门前朗诵《言志》的豪迈誓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凝望毛主席的故居我从沉思中不由浮生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雄才多磨难,纨绔少伟男,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常诞生于乡野农舍,少见于都市高楼,最美的风景,常见于崎岖的山川,少见于沙漠平原;好风水常与山作伴、水为邻,平凡见精神,普通见伟大,唯有不寻常的经历,才有不寻常的人生和不寻常的事业。这是参观毛主席故居留给我的思索与启迪。毛主席的故居,让我读懂了许多。 在韶山人民的心目中,毛主席他老人家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的确如此,毛主席生前就最怕听到老百姓受苦,听到老百姓受苦,他就抹眼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可以几个月不吃肉,他可以吃窝头,他看着女儿李讷把盘子里的汤用饼沾着吃光,他和全国人民一道节衣缩食,他的睡衣和袜子上打了许多补丁都舍不得扔。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的6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子毛岸英的尸骨至今还留在异国他乡。他不仅仅是缔造了新中国,他还带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在旧中国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带领新中国走完了西方国家一百几十年才走完的历程,这是了不起的人间奇迹,中国人民怎能忘记他的恩情?吃水不忘挖井人,不了解现代中国革命史就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就不知道什么叫感恩,什么是背叛。在迎来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倍加怀念毛主席。 而今毛主席的故居已成中国革命历史的珍藏,此后的日子里,这里的一切,它们将像韶山的红杜鹃一样,绽放在我的心坎里。是的,韶山、故居,你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13770196797
发表于 2011-6-19 2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6-19 21: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伟人总有崇高的精神世界,向伟人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9 02:34 , Processed in 0.009996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