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1年上学期
又是一年春去夏归,又是一届学子远去;还是迎着晨曦,沐浴着星光;还是耳边叽叽喳喳,嘴角唠叨不已;时光流转中,又老去半载。接校方指令,每人须有总结一份,借此机会,回眸过去数月,用文字记下那掠过身边的风光。
先关注地球上的烽火烟云。利比亚战事正酣,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中俄跟反对派接触,卡扎菲前途堪忧,此事与我心有戚戚,为战火中丧生的利比亚平民致哀。南海诸小,霸我领海,占我岛屿,各方军演纷纷登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辈已老,雄心依在,想我泱泱中华,定能捍卫祖国领土之完整,维护华夏民族之尊严。
环顾中华大地,前几个月旱魃横行,湖泊露底,百姓咽喉生烟。几场夏雨,聊以解忧,怎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洪水肆虐,南方各省,又是泽国千里。此情此景,令人扼腕长叹。再看各地楼市,政府已经三声五令,银行六调准备金,房价好比一道坚固的大堤,任你风高浪急,岿然不动。这点我倒有自己的看法,中国共产党,历经腥风血雨,内外交困,明枪暗箭,赤手空拳地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地富强新中国,一步一步的硬是走过来了。解决房价问题,应该是小菜一碟。我们耐心的等待吧。
国事、校事、个人事,事事关心,再谈校事。写本文之时,校园内细雨飘零,绿树幽幽,彩旗低垂,下午的“全市三进工作现场会”即将在此召开。橱窗、墙牌中,学生、同事的书法作品,安安静静的贴在里面,等待着各方领导的目光抚慰。从楼顶上倾泻而下的巨型红色条幅,把节日的气氛加热,烧红。
喜气洋洋的教学大楼前,昔日如茵的草坪,盛开的月季,清翠的小叶女贞,或踪迹全无,或七零八落,或形销骨立。取而代之的是土堆,池塘,据说是教育现代化的硬件需求。可惜,教室内,坏桌、破凳、烂墙;办公室中,办公桌是烂板的,电脑是淘汰的。不知道,这与教育现代化的精神相悖乎?
学校操场边,一组组葡萄架,呈半月形,悄然立于操场北端,想象一下,葡萄满架的日子,满眼的翠叶,满目的葡萄,跑完100米的学生们,一头扑进葡萄短廊,何等的惬意,何等的清凉。不过,可要小心,撞伤了,医药费是要自己出的。
三说个人的那点鸡毛蒜皮的事。今年还是老样子,看书,小酒,养花,教书。兴之所至,打开电脑,鼠标点过,忧伤的或者欢快的,娟秀的或者磅礴的,琳琅满目,令人赏心悦目。电脑看久了,眼睛疲劳了,翻翻《白话二十五史》看看原版《史记》,咀嚼那陈年烂谷子的往事,回放那故纸堆中的刀光剑影,也别有一番滋味。喝酒养花对我是寻常之事,酒当然不敢多喝,多了就会丑态百出。养花倒是有点起色,红的丝质般的柔嫩,绿的碧玉般的厚重。
教书就单谈历史教学吧。今年的九年级,就那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学生就那样,只能我变,根据他们的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利用我的博闻广见的特长,吊他们的胃口,让他们跟着我转,所叫两个班倒有一半学生,跟着我学历史。想学就有办法,这个学期的读读练练,估计在中考中他们会有不错的表现。
我喜欢新事物,喜欢有自己的个性。我尝试自己创作小诗,融入课堂教学。以此为主线,制作课件,教学案例,撰写这方面的文章。教学案例有《繁荣的宋元文化》,论文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今年写的东西还有些,这里自吹自擂,列举如下,《知识梳理、把握重点、决胜中考》《伟大的历史转折》发表在《新课程》二月刊上。《“民族责任感”在历史课堂中的渗透》发在《中学生政史地》上。
2011-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