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7|回复: 0

邵海霞:53名留守儿童的“妈妈”(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5 0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介绍:

邵海霞,女,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巾帼标兵”、、“江苏省十佳爱心妈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最美教育人”等荣誉获得者。今年9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最美人物之最美教师”称号。

领奖时刻仍牵挂着孩子们

在我的周围,许多孩子的父母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都北上南下外出打工,而将他们的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留给了学校,甚至留给自己的街坊邻居代为照顾。——海霞心语

第一次见到邵海霞,是在9月24日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授予她“江苏最美人物之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新闻发布会上。她身材清瘦,穿着一件白衬衫,浅灰色的套装,头发很长别在脑后,站在人群中正在候场。她是因为20多年如一日细心照顾留守儿童而得到这个称号的。从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她将53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接回家里照顾。

看着她频频低头看表确认时间,在领奖后又尴尬地追问工作人员何时可以回滨海,不禁想问,邵老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们需要我。我6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家里兄弟姐妹11人,生活很苦。”邵海霞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小时候姐姐们都要下田干活,中午不回家,她都是在好心邻居们的家里解决午饭的。“因为我从小有类似的境遇,所以能理解这些留守儿童的想法,他们特别渴望家的温暖和母亲的关爱。”

你就是我的妈妈

他们缺少的正是这种关爱的胸怀,而我所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母亲的关爱。——海霞心语

在邵海霞家生活过的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邵妈妈”。孩子们的心灵最敞亮,这一声“邵妈妈”就是孩子们对邵海霞的付出最大的肯定。

已经长大成人的季梦瑶读小学时并不是邵海霞班里的学生,现在她已经读完中专在无锡工作了。五年级那年,梦瑶做渔民的父母因收益不好,欠了外债,只能外出打工,留下小梦瑶借住在邵海霞家里,一住就是4年。

“有一次我记得特别清楚,是一个冬天的夜里,我突然发高烧,肚子特别疼,疼得我在床上直打滚。”季梦瑶回忆说,邵海霞见此情况立即背起她直奔乡卫生院,医生诊断说得的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因为医疗条件有限,邵海霞又带着季梦瑶来到县人民医院,整整3天,一直守在她身边。“当我从昏睡中醒过来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满脸疲惫的邵妈妈,情不自禁就哭了。”

再苦再累也要扛着

大海培育我宽广的胸怀,启迪我无私的奉献,我不图回报,不向困难低头。 ——海霞心语

这么多年来,53名留守儿童都是依靠邵海霞的工资收入逐渐长大的。她的收入可以养活这么多人吗?事实是,作为一名乡村教师,邵海霞的收入一直不算高,所以生活条件也不理想。“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差,我能帮一点是一点吧!尽量不给他们的父母增加经济负担。”邵海霞说。

刘莲在邵海霞家住了6年,直到今年升上初一。刘莲告诉盐城晚报记者,之前住在邵老师家里时,两间平房不足40平方米,只有一张床。“后来住的人多了,最多的时候有5个人住一起,所以邵老师又买了一张床。”即便连睡觉的地方都很紧张,孩子们还是乐意和邵海霞生活在一起。

在拮据的生活里,邵海霞省吃俭用,才能保证孩子们每天吃上鸡蛋,每周吃两次猪肉,而她自己都是在孩子们吃过之后才上桌吃饭。因为常年营养不良,终于有一天,邵海霞昏倒在讲台上,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患了严重的贫血。

但她还是坚持着每天固定的作息表:早晨4点多起床,5点半做好早饭,中午做好午饭,白天在学校上课,晚饭后辅导孩子们功课,11点睡觉。周而复始,没有一天休息。

女儿睡地板,学生睡床上

我知道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还有许多孩子需要我去照顾,去关爱。——海霞心语

2004年,邵海霞的丈夫因为单位改制下岗,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只有去苏南打工。“有一次他回家来,看到家里摆着5个孩子的生活用品,气得不行,摔下一句‘以后再这样我就不回来’的狠话,头也不回地走了,”邵海霞说,“当时有人对我做的事情不理解,觉得我收留这么多小孩肯定有所图,我心里已经十分委屈,加上我爱人对我的不理解,心里更难过了。”

“我女儿今年18岁,已经在常州工学院读大二了,”邵海霞说起女儿时,难以克制内心的痛苦,对话几度中断,“这么多年,我觉得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我女儿。”“她从小到大都特别瘦,身体也不好。”邵海霞检讨自己。曾经住在邵海霞家的杨阳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她住在邵老师家的时候和另外两个女孩睡在床上,而邵老师和女儿打地铺。

“女儿很不理解,她问我:‘我真是你的女儿吗?为什么你对我还没有对学生好呢?’”邵海霞流着眼泪说,连女儿去市一中读书的6年,自己也没精力照顾,女儿一个人住校,放暑假回来就铺张凉席睡地上。在邵海霞心里,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只是幸福了一个家庭,但照顾好住在家里的孩子们,却是幸福了很多个家庭。

“四多”班级大变样

多想这样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海霞心语

邵海霞虽然身体柔弱,但内心却十分好强。平日里大把精力都得放在照顾孩子上,该完成的工作也没落下。她把对待留守儿童的母爱也运用到工作上,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中心小学校长刘德刚说,2006年,邵海霞接手了全校出了名的差班。“这个班的特点是有‘四多’。”刘德刚解释说,“四多”是指考试0分多、打架斗殴多、留守儿童多、父母离异多。“学校找邵老师谈话的时候,没想到她半句怨言没有,还打包票说,一个月让班级变样,一个学期后成为优秀班级。”

接手“四多”班后,邵海霞首先从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着手,“拿下”在班上特别调皮捣蛋的几个学生,给他们做饭、上门辅导功课都是邵海霞的“杀手锏”。不到一个月,这几个学生就有了变化,课堂上专心听讲了,课间活动井然有序了,同学之间团结互助了,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了。

“作为班主任,不能凭自己的一时感情来工作,要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要有耐性,不能过于急躁。”邵海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0-15 10:32 , Processed in 0.013910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