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61|回复: 6

北京的胡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8 21: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的胡同
戚涤尘

    去年11月份的时候,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呆了一周。
    早就听说北京的胡同成了中外游客观光的好去处,北京胡同游也就自然地引起了我的兴趣。会议结束,我便到胡同里转悠,感受着北京的胡同文化和民俗气息。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小巷。它起源于元代,其意是“帐篷与帐篷之间的通道”。它们主要围绕在紫禁城周围,也就是现在的二环以内。研讨会期间,我曾向北京的朋友提过关于胡同之最的问题,如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胡同等等,他们的回答似乎难以让我信服。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历史最悠久的是三庙胡同,有胡同祖宗之称;最长的是东西交民巷,它与长安街平行,全长6.5公里;最短的在琉璃厂附近,叫贯通街,只有20多米;最窄的是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只有40厘米,两人相遇得侧着身子才能过去。
    胡同游是北京的一大旅游特色。行走在鼓楼脚下的南、北宫房胡同,大、小金丝胡同,你时常会听到“叮叮当当”的车铃声,那些身穿唐装的三轮车工人正用自己的体力和见识带着游人去追寻那逝去的岁月。我在北京胡同里见过一位年轻的三轮车工人用流利的外语与外国游客比划着介绍。尽管我什么也听不懂,但有他们能向世人展示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不能不让人感到欣慰。
    胡同曾是很多名人寄身、励志之所。偌大的京城有着许多值得人们去琢磨、缅怀的名人故居。如西城区海西街“郭沫若故居”、米市胡同康有为住过的“南海会馆”等等。我记起朱自清的《北平沦陷的那一天》,文中描述“……风声很紧,我们从西郊搬到西单牌楼左近胡同……胡同口正冲着西长安街。”
    穿行在胡同里,渐渐地发现这里家家户户的门上都安着个“V”字型的物件。20厘米长的铁管与扁铁相焊接,扁铁则固定在门墙上。听里边的居民介绍我才明白它是用来插国旗的。原来,每逢有重大活动或节日,北京人都会在自家门口插上鲜艳的国旗,真不愧是首都啊!
    随着北京城市改造和建设步伐加快,那承载了古老文化、见证京城风雨沧桑和作为老北京最重要景观的胡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人们的视野里成片地消失。残垣断壁上那个画着圆圈的“拆”字十分醒目,可能由此也引来了世居在胡同里普通百姓的忧虑与伤感,我曾看到有一处拆了一半的胡同里写着“抗议”的字样……过去的总要过去,这是奈何不得的事。在这无奈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我们的城市在扩张,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09-2-8 21:1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21: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3280.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2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3257.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21: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3273.JPG
发表于 2009-2-8 21: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胡同听说是个很不错的景点,值得一游,................羡慕了
发表于 2009-2-9 07: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发表于 2009-4-25 0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感觉

真是下了番功夫,文章写得很有感觉,不错!强烈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2 06:17 , Processed in 0.065507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