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87|回复: 3

[原创] 麻雀回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6 09: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麻雀回来了 郑树林 老家在苏北阜宁,算算已有近三十年没回老家看过,记得最后一次回老家,还是中学毕业放暑假时与父亲一起坐长途汽车去的。那时候坐长途汽车从南通过江,到盐城后再换乘汽车坐到阜宁,到了阜宁后还要坐拖拉机或自行车才能到父辈们出生,生活的陈集村。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我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在这儿出生。只到祖父参加新四军后才离开,南下到上海定居,父亲就是在上海与母亲结婚并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那时候由于交通不方便所以父母每次回老家都需要请假几天,要知道请假就要扣不少工资,而工资又不高,所以要隔几年才会回到老家,看看老家的亲戚。 老家的亲戚很多,又是一个大家族,很难分清谁的辈份大,谁的辈份小往往会出错,明明年龄比我小却让我称为大伯或婶婶,甚至为爷爷奶奶的,而比我大的却要称呼我叔叔什么的。总觉得很别扭可这是家族的历史,只能随着他们,心里也觉得好玩。记忆中最深刻的是老家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总之这一切远比父母们说的和自己想象的要相差好多好多,而且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偶尔的会有几点烛光在移动,天好的时候头上还有月亮的一些光,那月光洒在老家的房屋,田园现在想想还真是美妙,可那时候我太小没什么感觉,只想早点回上海。 在老家整个村庄全是家族的,都是沾亲带故的,每家每户的事大家都知道。他们除了种地种菜就是在小河里捕鱼摸虾,如现在的农家乐全是自然的。那时候整个村庄要做的大事是造房子,那造房子需要的砖头几乎都是自己做,自己烧,先从自己的田里挖些泥,用木头做一个砖头的模子,一块一块的做好后放在院子里,等干了后放在简单的自制的砖窑里,然后用稻草,废木料,玉米杆等烧制,由于是自制的温度不好控制,烧砖的时间比正规的窑要长。家家户户的烧这样的砖头,常常都是烟雾弥漫。而我最不能想象的是每天早晨听不到麻雀的叽叽喳喳的声音,看不到农田里麻雀在觅食的场景,那是我到农村来寻找书本上描写的景象,可是我没有看到真的好失望,到老家心里想着能体验捉麻雀的种种方式,想象着用一个竹篮支一根小木棍,放几粒米等待麻雀来觅食时,把线一拉即可以捉到麻雀的场面。可是走在老家乡间的田埂上,看着刚刚收割完毕的农田里,麻雀见不到一个真是很无奈。现实与书本完全是两码事,是很现实的事。。。。。。。 坐在茅屋的长板凳点上油灯,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蛙鸣声,大伯父给我讲起了有关麻雀的故事。那年把麻雀划为四害,整个苏北大地天天都在捉麻雀,把麻雀捉的都看不见了,麻雀是四害我们也不明白,可就是这样下命令的,虽然这几年没人捉了,麻雀也见不到也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再看到麻雀回来。真不可思议麻雀竟然是害虫,要知道一个麻雀要吃掉多少害虫,而那时候算的是麻雀每年要吃掉多少粮食,是在抢人类的口里的粮食,而且还有科学依据,既然这样全民动员使用各种手段将麻雀消灭,麻雀真的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田里的害虫越来越多,割完稻谷麦子的农田里也没人去拣落在泥土里零散颗粒,不是懒而是拣上来也没有多少,花的时间还不如多养几个鸡,让这些鸡到田里去觅食,也许苏北鸡散放饲养就是从那时开始形成,用鸡替代麻雀反而成就了苏北鸡畅销市场,这是后来发展的事但苏北鸡好吃是肯定的,但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以后会造就一个品牌,为上海的餐桌增加了一道美味佳肴。。。。。。 通电了,公路造好了,楼房盖好了,电视机有了,当电话打到我家里时,我能感到老家的叔叔婶婶,兄弟姐妹们的兴奋幸福之情,感到村里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在同步。当侄子,侄女们考上大学来到上海读书或到上来打工,打心眼里高兴,每次他们来谈的是老家发展的事,而他们总会带一些照片让我看,照片上的农村老家变化实在太大了,简直和江南的旅游景点一样。可我并不关心照片的景物,而是关心照片上有没有麻雀飞过的影子,每次都很失望,他们不会知道我为什么失望的原因,那是一种情结一种对老家怀念的情结。当侄子海平学校放假回老家时,我嘱咐他用数码摄影机拍一组麦子收割后的农田影像,还特地安排要有黄昏前后的影像,他当时觉得很好笑,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只管拍就行了。 打开DV看着老家农田里收割,金黄灿灿的稻谷变成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我好像又回到了三十多前老家的那场那景。“麻雀,麻雀那么多的麻雀”荧屏上出现了许多麻雀在农田里觅食景观,大声惊呼,吓得海平一大跳,“这不算多,有几天麻雀很多我怕影响画面没有拍”海平回答我,“真的”我也真的很天真,让小辈见笑了。 麻雀回来了,让我欣慰,一个小麻雀让我牵挂了近三十年,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回去看一看好比是一次农家乐的旅游。我想过,可我怕回去了失望,更怕问有没有麻雀被老家人留下笑话。能在DV上看到麻雀在农田里觅食已经知足了。明年收割稻谷的时候我可以再回老家。看看自己的老家,捉一捉那可爱的小麻雀,看看我心爱的小麻雀,以弥补自己当年少儿时期的遗憾。
发表于 2009-6-26 1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看看吧,阜宁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发表于 2009-6-26 12: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27 00: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抓住一点,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体现家乡巨变,这种写作方法很可取,可使文章结构紧凑,给读者新颖的感觉。问好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2 06:10 , Processed in 0.019866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