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99|回复: 5

家乡的黄沙地(廖立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9 17: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乡的黄沙地
廖立地
我的家乡在阜宁县施庄镇的黄沙岗上,这条岗子长10多里,宽约2里,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地,我是喝黄沙沟里的水长大的。
  这条黄沙岗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说来也怪,这条岗子的东南西北都是粘土,岗子的下面也是粘土,只有这条岗子上面覆盖着一丈余深的黄沙。关于这条岗子的来历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在远古年代,海龙王喜怒无常,经常兴风作浪,将海水倒灌,淹没农田和房屋,危害乡民,使很多人死于非命。为拯救乡民,神人小梁王奋起与海龙王搏斗,用神鞭吆山填海,一鞭子抽下去,绝大部分的山石岩土填到海里去了,但有一部分溅落到我们家乡这块地方,于是就形成这条黄沙岗。
  这条岗子人居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经盐城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东园村考古发现,在黄沙下面有人类生产生活用的石器等文物,说明远在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居住,这些石器现保存在市博物馆作为展品常对外展出。
  黄沙岗过去每隔四五百米就挖有一条黄沙沟,沙沟里渗出来的水清清的,甜甜的,既为人饮用,养育了一方大众,又灌溉农田,滋润了一方土地。曾记得儿时我们经常在沙沟里游泳,戏水,踩河蚌,捞鱼摸虾,有时还能捉到大螃蟹,沙沟里产的水鲜味道真是美极了。
  黄沙地里盛产花生。每年春天在黄沙地里施上草木灰、猪脚肥,接着用锄子筑塘将花生点播下地,花生苗出齐后,还要锄几次草。夏初,花生长得绿油油,肥壮壮,不久,地里开满了黄色的小花,黄绿相间,煞是好看。晚秋季节,花生就可收获了。收获花生的筛子为长方形,长3尺多,宽2尺多,用铁丝穿成,铁丝下面有筛托,筛子装在筛架上。一个人用大锨把带有花生果子的黄沙土放到筛子里,另一个人站在筛架上,踩动脚板来回晃动,这样花生就留在筛子里,沙土就从筛子里漏下去,筛子下面就形成一个个沙土堆子。过去有人对这沙土堆子怎么形成的不了解,因而竟发出“这沙岗子上哪来这么多坟茔”的疑问。这里产的花生与外地产的不同,它颗粒中等,果仁细腻,含油量高,不管是煮了吃还是炒了吃,都是香喷喷,甜滋滋的。有人说,有一年我国驻联合国大使还曾用我们家乡产的花生招待过外宾,不管这是真是假,起码说明我们家乡产的花生还是驰名中外的。
  小时候,每到冬春季节,黄沙地上经常有成群的乌鸦觅食,有时飞起来遮天蔽日,黑压压的一片。我们有时用花生做诱饵,用埋在沙堆里的夹子能捉到活的乌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吃粮十分困难,在连稀粥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我们在上学路上,也能拾些花生充饥。
  沙岗子上的黄沙是建筑上少不了的材料。几十年来,我的家乡以卖黄沙为主业,也是群众的主要收入,乡镇的办公大楼竖起来了,群众的砖瓦小楼也砌了一排又一排。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黄沙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运出的黄沙越来越多,黄沙地的面积却越来越小。有的地方被挖得千疮百孔,成了一个个大水塘。黄沙少了,一望无际的黄沙地没了,花生不多了,清凉甜甜的沙沟水再也喝不到了,成群的乌鸦也没有了,每想到这里,我心里总有说不出来的酸楚。
发表于 2009-8-15 23: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嘿,那是我的家乡施庄呀。
发表于 2009-8-16 1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好心人,搞点黄沙岗的花生尝尝。
发表于 2009-8-16 15: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书时在沙岗上拾过花生,也偷过岗上的花生。难忘花生情节!
发表于 2009-8-16 16: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分析家 于 2009-8-16 11:45 发表
哪个好心人,搞点黄沙岗的花生尝尝。

不好意思,我们黄沙岗上的人都很小气。
发表于 2009-8-16 16: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采风 于 2009-8-16 15:51 发表
我读书时在沙岗上拾过花生,也偷过岗上的花生。难忘花生情节!

有这事?哈哈。怎么和我经历相似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3 05:18 , Processed in 0.01015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