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41|回复: 3

[原创] [原创]生命的歌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0 23: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的歌者 ——十一额济纳游记 题记:驱车从新修不久的柏油路上进入额济纳的时候,一幅巨大的宣传牌从我面前闪过,匆匆一瞥,我看见了上面几个厚重的大字“弘扬额济纳精神”。妹妹问我,什么是额济纳精神?我笑着摇摇头,不知道。心说,大约又是什么弘扬主旋律的官话吧,等同于“跨越式发展”或是“高举旗帜”,于是心下便老大地不以为然。 和到这里的所有游客一样,短短四天,我们沿着胡杨林——航天城——怪树林——黑城子的路线走过,回去的时候,又见到这几个大字,我已是两样心情。凝视这片土地,回想这片土地的一切,我肃然起敬。我的笔触稚嫩,但我一定要用 “生命”二字来诠释几天中我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一切。 一、生命的奇迹 谁会想到,在这个世人罕知的小城镇——额济纳旗,竟然生长着那样一片让人震憾的胡杨林? 那是秋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十月的胡杨,已开始渐渐变黄,一棵棵或立于风中,或探向水畔,或在骄阳下懒懒地斜着,金黄的叶子堆在树身上,远远看去一团一团,就象古代仕女在脑后随意扎起的云髻,摇拽生姿。一阵风吹来,便会轻轻摆动茸茸的枝叶,象一个晚起的美女慵懒的笑容,让你惊艳,让你不由自主地要向她走去。也有依然绿着的,一大片一大片形态各异,象天边的云彩变幻莫测。 无论是朝霞中,落日下,风沙里还是雨幕下,她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优雅。 见惯了河套地区一丝不苟地向上生长着的白杨,乍一见到这婆娑的胡杨,只觉得美不胜收,无论哪一棵都是那样的风情万种,哪一棵都是一道特别的风景,哪一棵都足够让人流连忘返。 漫步于胡杨林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居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四周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常年是强烈的日照和漫天的风沙,年降水量不足10豪米,甚至连赖以生存的水源地——居延海都曾干涸几十年。在这样艰苦的生存条件之下,这些胡杨是靠什么一直活了下来?又是靠什么活得如此美丽多姿? 问遍了周围的居民,没有人能够解释。 我想,就和土尔扈特部落的回归一般,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 二、回归的足迹 在额济纳,我了解到,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这里,都至少要走过几百公里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所以我不知道,300多年前,回到祖国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不适宜生存的地方作为自己世代繁衍的土地。 那是一场历尽艰辛的迁徒。 “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祖国去。”三百年前,带着这个信念,16万土尔扈特人离开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从伏尔加河出发,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7个月的旅程中,他们经历了俄国军队的围追堵截和哈撒克人的掠夺,战胜了严寒、瘟疫和死亡,穿越了沙漠和戈壁,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可以想象,那是怎样悲壮的一条路,所以时至今日,回归之路在额济纳人的心中依然无比鲜明,无比神圣,无比英雄。 尽管历尽艰辛,尽管风尘满面,形容枯槁,衣不蔽体,鞋靴全无,尽管失去了几十万牲畜和十多万部众,可他们始终不改回归祖国的初衷,决不回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土尔扈特部落回到祖国的时候正是7月,胡杨最茂盛的季节。可能是因为被这里的勃勃生机吸引,也可能是因为,感于胡杨坚持生命的精神,于是,在新疆伊犁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土地上,他们选择胡杨的故乡——额济纳作为他们的栖息地,在这里代代相传。 无论如何,他们创造了奇迹,让这片土地从此有了人烟,生命的火种在这里燃烧,生生不息。 三、远古的倾述 当然,生命,并不仅仅只有奇迹。 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胡杨,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 在距离胡杨林并不很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怪树林。说是怪树,其实说穿了也不难理解:那是一大片死去的胡杨林,只是因为形态各异,反倒又成了一处很受青睐的风景。 站在一个已有一大半身躯倒在沙里、却还倔强地高昂着头、伸出枝丫挣扎着指着远方的怪树前,我久久地无法移动。轻轻抚摸她如伤口般粗糙干裂的树皮,我轻轻地问她:你经历了什么?你是如何死去的?你为什么如此扭曲着自己?你想告诉我什么? 无语。 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是火灾?干旱?雷击?这些早已无从考证。我们只知道,一个大的灾难使得这些胡杨纷纷死去。可是也许他们不甘心如此沉默,于是,痛苦的呻吟声中,他们扭曲着,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留下了对生命的警示,告诉我们,他们并没有轻易放弃生命。 夕阳,给怪树林那些痛苦扭曲着的形态各异的胡杨镀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风沙中,他们沉默着,也诉说着。 我忽然读懂了胡杨:生,便要努力去活,即使在艰难的处境中也矢志不渝,活得美丽而鲜明;死,也要用尽全力,即使不能把生命留下,也要把自己的痛苦和挣扎变为永恒。 四、飞天的梦想 半个世纪前,在额济纳生活了200多年的蒙古人又一次举家搬迁,赶着自己的牛羊从赛汗陶来来到了达来镇。 所不同的是,这次的搬迁,是土尔扈特部的居民为了全中国“飞天”的梦想而甘愿作出的牺牲。当年,世界三大航天中心之一、创造中国航天史上“九个第一”、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地方--东风航天城在这里建成。 在这里,我们民族强兴,探索太空的梦想一步步实现:1960年9月,中国第一枚远程导弹发射成功;1960年11,月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10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1980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  1981年9月,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1987年8月,第一次为外国卫星提供搭载服务。  1999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试验,成功发射“神舟一号”。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在这里发射成功,载人飞船將“征空第一人”杨利伟送上太空。 在东风烈士陵园,我有幸见到了600多位烈士的墓碑。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这里,并长眠于此。 刻画着墓碑上的一个个名字,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他们中,有一辈子进行国航研究而献出生命的老专家,有20多年战斗在边防线上最后倒在边境上的老军人,有为了研究事业在大漠中迷失而牺牲的军官,还有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和战友生命葬身火海的不到20岁的小战士…… 读着他们的故事,我心潮澎湃。 我想,从聂荣臻元帅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到普通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小战士,他们一定曾留下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死后依然可以留在这里,继续守着这片土地,继续守望我们实现飞天的梦想。 顽强,拼搏,无论历经多少艰辛,多少磨难,都不放弃最初的理想和信念,向着一个目标,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永不放弃。我想,这就是土尔扈特人,胡杨,还有飞天的历程告诉我们的关于额济纳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旧作,图片容后传。
发表于 2009-10-31 07: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0-31 1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不是你写的报纸文字?很正规的语言。用于环保宣传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4 12:25 , Processed in 0.01319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