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99|回复: 5

[原创] 老 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4 08: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屋,是父亲送给我的结婚礼物。老屋其实并不老,是70年代末生产队砌了的放饲料的仓库,淡黄的砖淡黄瓦,水泥行条,到了八十年代联产承包制后,生产队不再养家畜了,就对本组需要安排宅基地的村民出售,我父亲当时花了1000多元钱卖了下来,稍加改装和粉刷,等我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就成了我结婚的住房。 老屋在村东头的垛子上,与村庄有一河之隔,好在有座水泥桥相连,也不显得坳僻。屋南边也是一条生产河,河边是全组的打谷场,也有一座水泥桥与老屋相通。每到收割之时,上场堆把的、打场的、晒粮的来来往往,非常热闹。我结婚的那年,妻子用她的私房钱买了个大吊扇吊在堂屋中央,开起来风特别大。我夫妻俩都热情好客,所以在谷场上做活的人们,常到我家乘凉休息,渴了讨水喝。上场顺便借用具的特多,我家也算得上是门庭若市了。 淡黄的老屋,在乡村更接近泥土的本意,有水稻和麦子般纯粹的具像。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老屋就像一支夏天的冰棒,只要我们有一点点劳累,老屋就能将其溶化。我在这间老屋里窝居近十年,在刚住进的时候,我们就在天井里栽上白果树、桔子树,还栽上了桂花树和梅花树,小树一天天地长大,我们一天天地成熟,妻子种承包田、搞副业,我白天在镇政府上班,晚上回老屋读书写诗,乐此不疲。儿子的降临更让老屋充满生机,儿子孩提时的哭声、笑声、撒娇声,像一个个生动的词语,在老屋这本硕大的书页中穿梭,透出幸福、祥和的气息。一家三口的乡村生活,像一根有着美妙音符的弦,弹出美好的乐章。多少个夏日的夜晚,我们坐在白果树下看月亮披着云彩的轻纱匆匆地赶路,看深沉的夜色默默地缓延,听清凉的月光数着庄稼的拔节声,我的生活和老屋一起置身于大自然的乐音中,那么和谐,那么动听,与月色中真实的情感生活共同构成了乡村动人的细节。老屋伴随着我们夫妻对生活的构思,时时散发着醇香,陶醉飘然地映衬我的青年时代,青年生活。 当然,老屋也曾给我带来遗憾,至今都无法弥补。家乡兴化地处里下河,有着水乡泽国的美称,世世代代与水为邻,源源生计,福亦是水、祸亦是水。91年夏天,女娲补天的地方突然掉了一块,那憋闷已久的洪水突降兴化,又翻又滚,且踢且咬,百年未遇,恣意暴虐。镇政府的干部全都到圩口闸站抗洪保坝。我留在机关做应急分队队长,带领年轻力壮的工作人员哪里有险情,就往那里冲,往圩堤上送木、毛篙、编织袋,到村庄里救助老弱病残,没日没夜地抢险,根本无暇顾及曾给我欢乐、给我情趣的老屋。 抗洪期间,妻子曾打电话来说过老屋漏了,老屋进水了,可我哪里顾得上?直到有一天,我从盐北圩回镇上运毛篙,镇党委书记对我说:“你家房子上的瓦塌下来了,家属她们搬到船上住了,由于没法生火煮饭,只靠冷食充饥,儿子有点腹泻,你妻子跋涉了好几里水路来找。我赶忙让一位应急队员拿了些药品,一只油炉,50斤柴油先给送她回去了,你要不要回家看看?”我这才想起她们母子和老屋,可当时正是抗洪的关键时候,我怎能回家呢? 等老天不漏,洪水败阵后,我抽空回家,发现老屋房顶通天,几根没有倒下的房梁和椽子,孤零零地横着,肆虐的风雨从房顶上的破洞一拥而入,把几处房墙冲刷得面目全非;我的书籍,我的文稿和很多记录瞬间美好的照片,散落在一堆堆碎砖和瓦砾中,几株不知名的小草正怯怯地从它们的身上探出头来,惊叹地望着我。我心一酸,夫妻俩泪眼相望。 灾后重建,我谢绝了民政部门的振灾款物,这是我自己的家,这是父亲送给我的礼物,我得用自己的能力来重建。我自己找了几个泥瓦匠,将四周的墙壁稍做整修,重新做好屋面,老屋又继续残喘了,但它却从此背上了“危房”的恶名。后来集镇开发,我倾尽积蓄,并高筑债台,狠心购了一处商住楼,搬出了老屋。搬出老屋之后的头几年,因为一种无法隔断的怀想,时不时地修缮过。等儿子长大,为了维持他上中学的费用,只好忍痛停止对老屋的破费,让它孤独地在风雨中伫立。 沧桑老屋,原本本是集体的饲料仓库,本就“不宜人类居住”。在贫穷的“忽悠”下,成了我激情燃烧的爱巢。时光是流动的,老屋是陈旧的凝固的。老屋老了,院落空寂。每逢春上,雨季来临之时,我心的一角便有些紧,耽心老屋熬不过这又一季风雨。这不,前日晚上就梦回老屋——见老屋门开着,没了窗户,周遭墙上似乎有几个不算太小的豁口,屋里前后房的隔墙好象也没了。朦胧间,只见房前靠院墙的花坛里,竟长着几棵青油油的豆角,藤上还结了一些豆夹。给人一抹绿色,一点笑意…… 早上醒来,心里很惆怅。念及生活过十几年的老屋,我就会像想念至爱的亲人一样,心被牵扯得生疼而又蕴含着拂不去的温暖。事实上,虽然已经离开那座老屋有十年了,但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看看那座承载着我的青年时代的老屋,看看那天井里的白果树和桔子树,它们的果实曾经饱含着我们丰盈而朴素实在的幸福。还有那些在树间穿梭飞翔的小鸟和昆虫,那些在围墙和墙上生长起来的小草野花,那么些躲藏在屋角墙根下鸣叫的蛐蛐蝈蝈,那张供我学习写作的简陋的书桌,那些承载土地丰收的朴实和慈祥的乡村笑声。我发誓,十年了,我一毫一刻也没有忘记过那座老屋,那座承载着我的青年时代的老屋,那座承载着我奋斗的脚印和最真实的欢笑的老屋,那座已经在我心里扎根生长开花结果的老屋。 我决定等退休后,为了心中的老屋永在,用所有的住房公积金,重建老屋,让老屋与新房之间有一种形式更迭,让心灵和现实有一片资源整合。那时候,人虽然老了,可生活还在继续,生命还要燃烧。重回那热热闹闹又清清贫贫地生活,在那座老屋,看书作文,决不离开。
发表于 2010-2-4 16: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叶落归根,退休了回老家种菜去。
发表于 2010-2-4 20: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的文字很美,亦如你的诗,动人!
发表于 2010-2-4 21: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老屋好呀!
发表于 2010-2-6 18: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1: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的品读,拙文已被《中国矿业报》3月2日的民生副刊登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6 05:31 , Processed in 0.00910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