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63|回复: 6

[原创] 卖糍米饭棒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3 07: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瓜棚闲语/文 傍晚时分,一位三十多岁卖糍米饭棒的男人,在桥上摆出了他的小摊。一辆黄鱼车,一只煤炉、一副蒸桶、还有一块木板,板上搁着一些配料。他象征性地撑起一柄阳伞,西山的太阳斜斜地照过来,映红了他的脸。此刻,还是春夏之交,浙东天气晴爽,桥上晚风习习,辛勤了一天的人们,从桥上来往穿梭。这是一天里最好的时光。 两三个南方青年人,在摊前买饭棒。卖糍米饭棒的人不停地忙着。先是用戴着手套的手从蒸桶里抓一坨糯米饭,摊在细薄的塑料纸上,再撒上切碎的油条、肉松、黄瓜丝、花生米、酸菜,最后放一只煎鸡蛋或火腿肠,然后连细薄的塑料纸卷成一条,塞进剖成两瓣的竹筒里,一手按住竹筒,一手将木棒伸进竹筒里,将饭捣实。一个标准的糍米饭棒就做成了。前后约需分把钟的样子。南方青年暖暖地抱在手中,低下头去咬食,美滋滋的样子,引来更多的一些人。一会儿功夫就卖出了十多个,每个三块钱,毛收入三十多块。这个做小食生意人有些兴奋,手足摇动,明净的眼里透着欢喜。 每天晚上散步时,我都能看见他——这个头脸洁净的小个子的山里人。卖吃食的人,一半卖的是手艺,一半卖的是人样。我见过很有讲究的屠夫,他穿着白衣皂裤,比店里的掌柜还要洁净。也许是他的外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有了和他作些沟通的兴趣。趁他闲的时候,我凑近了用台州话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天台山人。我问他是否知道近代天台籍的作家许杰,他说知道,离他家有二十里地。我说济公也是天台人吧?他笑了,说,“他叫李修缘,是个要饭的。”我说,“他不是活佛吗?”他又笑了,似乎有点不屑。 他又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缸)江苏人。他就有些热络地说,他去过江苏的盐城、淮阴和南通。又说,92年至94年,他在江苏打组合家具和沙发。说完了就上下看我们。好像是看我们是不是他早就认识的熟人。台州人可以看不起天下任何地方的人,但对江苏印象却较为友好。他们常常混淆了江阴和淮阴。又误以为扬州在江南,镇江在江北。我常常要费些口舌去解释。说淮阴还比不上江阴的富裕,说今天的淮安就是旧时的淮阴,又说江北如何如何,江南如何如何。说的次数多了,我就嫌烦,有时便漫然相应,由他们去误会,由他们把家乡往好里去想象。卖糍米饭棒的人去过苏北,他没有这些常识的错误要我纠正。 卖糍米饭棒的人姓赵,位居百家姓之首。我说他是皇帝的子孙,他就憨厚的笑,说自己是贵姓而贱命。他讨了老姨(婆),生了两个小孩,老姨(婆)忙于孩子和家务。养家糊口的担子,全由他一肩承担。我说,“当初也许该留在苏北做家具生意,说不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他便不再说话,抬眼看远处的山,眼光却射向了远去岁月里。一个十八九岁的小木匠,背井离乡,也许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困苦。在家乡时,我就常看见修伞的浙江人,人物瘦小,走街穿巷。我结婚用的木纹组合家具,就是浙江人打的。庞然的一组,镶边嵌花,装有明亮的镜子,也有耀眼的彩灯。当时妈妈喜欢得不得了,用干净的布拭来擦去。这样的家具会不会是他们做的呢? 反正后来,给我们做家具的浙江人也走了,听说是流氓滋扰,加上大盖帽的敲诈,有点不堪其负。这个赵姓汉子,在异地他乡漂泊,肯定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也许我的问话,勾起了他一些尘封的记忆。妻怪我多问,拉着我走。人生只有单行道,哪里还有假设的余地呢?我为自己的唐突而不安。 我们走向桥头的绿化带里,妻在那里压腿、下腰。难得三十多岁的她,还打得起侧身旋翻(螃蟹溜子)。我则四下里乱看。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像一台人生大戏。戏里应有的角色,一应俱全,毋须妆扮,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戏文。只消你认真去解读,总能看得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我看人座下的车,看人脚上的鞋,看人衣裤,最后就看到了被昏黄的夕阳照了的头脸:疲惫与沮丧、欢快与戏谑、麻木不仁与意气风发。够你研究一辈子了。 天渐渐地暗下来,海风吹来一阵一阵湿润的凉气。我们回去的时候,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站在糍米饭棒摊前。赵姓汉子,忙不迭地给乞丐包饭,乞丐显然神智不好。语音含混又喋喋不休。赵姓汉子说,“伊休乱动,我送一只饭棒给伊吃。”乞丐捧着饭棒屁颠屁颠地走了。我问,“这样的乞丐每天很多吧?”赵姓汉子说,“也不多,但遇见了我都免费送的。以前天天坐在桥头的那个白面乌须的疯子,每天晚上我都给他一个饭棒。”我说,“你生意小,这样你会少赚一些钱。”他笑笑说,“少就少几块吧,乞丐也要活命哦。” 卖糍米饭棒的人天天都在桥头经营小生意。我也日日从那里经过,有段日子,我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桥上今天来了跳蚤市场,明天多了几家水果摊。时鲜的果品吸引了我们。那个自称贵姓而贱命的山里汉子,仍旧守着小得不能再小的摊子,卖他的糍米饭棒。 我一向不大吃嵌糕、包饭之类的食物。觉得熟米饭再动手加工就有点不净。有好几次,我起了买糍米饭棒的念头,但终究没有买。有时我又想,也许那个饭棒真的很美味可口。有时又担心赵姓汉子的生计,以为他该换个地方,包装一下摊点,在明亮的玻璃柜上打上“日本料理”或“韩国风味”的幌子,这样生意也许会好一点。 但是,每天在太阳下山的时候,这位姓赵的山里汉子,仍然守着小得不能再小的摊子,抱朴守诚地做着饭棒生意。 2008-5-22于双庙村
发表于 2008-5-23 09: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个细腻的生活中人!

  只消你认真去解读,总能看得到人生的悲欢离合。 真是一个细腻的生活中人!
发表于 2008-5-26 15: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像一台人生大戏。戏里应有的角色,一应俱全,毋须妆扮,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戏文。只消你认真去解读,总能看得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我看人座下的车,看人脚上的鞋,看人衣裤,最后就看到了被昏黄的夕阳照了的头脸:疲惫与沮丧、欢快与戏谑、麻木不仁与意气风发。够你研究一辈子了。”这段话非常经典!! 文中这个“卖糍米饭棒的人”不善经营,却有着心地善良、勤劳纯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而本文的作者善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在极其平凡的生活细节里发现值得大书特书的写作素材,然后不加雕饰地写出来,文章风格与文中主人公一样抱朴守诚,潜伏着十分感人的力量。希望在醉里挑灯经常看到作者如此漂亮的美文。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寻梦评赏。生活中蕴涵着大美,过去我忽视过,现在我要重新审视,重新捕获。
发表于 2008-5-27 08: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生活的一朵精彩的浪花!无论贵贱!

  
发表于 2008-5-27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卖糍米饭棒人的身边,每天总有锃亮的汽车呼啸而过,他们都在为自已的事业奔波忙碌,或许有着更远大的理想追求。但是我们的主人翁却以最普通、最平实的方式经营着自已的生活,以他力所能及的力量给别人温暖和关怀,从这里我们可以能看到人性的光辉在闪耀,仁爱的思想在传递。是的,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是一种朴实的情怀,我们无须用过多的语言去颂扬,。同样,作者以平实的字句、善于发现的目光,捕捉了生活的闪光点,并以此向人们昭示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发表于 2008-6-19 22: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的人给我们太多感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2 16:55 , Processed in 0.01220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