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吴茂华

[原创] 比 目 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5: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子——诗歌烈士  


  新华网 ( 2003-01-21 13:16:17 ) 稿件来源:  
  


文/陈东东

  海子曾写过一首有关法国天才诗人、通灵者兰波的短诗,题目叫《诗歌烈士》。在今天,当我们谈论海子时,我们有理由用对兰波的敬意来称呼海子自己。说海子是一个“诗歌烈士”,这当然跟他年轻的死亡,以及他所选择的死亡方式有关,因为那次死亡对海子和他的诗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意味着超越。骆一禾以一个比喻来论说海子。骆一禾写道:海子的生涯“等于亚瑟王传奇中最辉煌的取圣杯的年轻骑士,这个年轻人专为获得圣杯而骤现,惟他青春的手可拿下圣杯,圣杯在手便骤然死去,一生便告完结。”这就是说,跟大多数死得太晚和死得太早的人不同,海子正死得其时。

  法国作家马尔罗在小说《人的命运》里借吉佐尔之口说:“造人九月,杀人一日……造人岂只九个月,而是需要六十年。六十年的牺牲、意志与其他种种!而当此人一旦造就,当他身上再没有童真、青春,当他真正成人,则唯堪一死。”这话神似中国的古训:朝闻道,夕死可矣。只是马尔罗要比孔子极端得多。联系海子,我们看到,海子并不需要六十年。因为他动用了冲刺的速度,以全部的青春生命和意志力为诗歌牺牲,并最终选择死亡来标点他灿烂诗篇的警叹号。

  海子所熟悉的尼采认为死亡是人生应该学习的最美的庆典。死得其时,则生命意义完全发挥,命运被战胜,并且带给生者激励与应许。海子自愿赴死,因为海子认识到他的时机已经成熟,死亡一事正符合他的人生和诗歌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说,海子之死正是他和他的诗歌最美的庆典。

  一九八九年二月,海子自杀前一个月,他谈到对自己和诗歌的希望。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的诗,正是他所希望的越来越趋向行动的诗,而他的诗歌行动,则以青春生命为手段和代价。他的诗歌走向导致了他的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六日黄昏,——这次自杀作为一项最后,也是最初的行动,又反过来成为海子诗歌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表明的是,我这样说并不包含别有用心者所谓“他以死来提高他的诗”的恶意,这样说的意思正好相反:是海子纯洁的生涯,是他异于众人的诗歌走向和他大质量的诗篇使得他的死成为必然,而且伟大。)

  海子自杀以后,他的好友,诗人西川给我来信,谈到海子之死。西川说海子是“头脑十分清楚地自杀的”。“他是二十五日一早去山海关的。他留下了三封遗书,一封给他所在的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一封给他父母,一封给骆一禾。他为自己的死因编了些十分荒唐的理由,只提到练气功致使出现耳鸣、幻听和思维混乱等现象,并提到两个曾和他一起练气功的人的名字。但他死时身上还留着一封遗书。这最后一封遗书推翻了前三封,他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他出事的地点是山海关和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一列火车把他轧成了两截。此前一天他已没吃什么东西,胃里只有两只桔子。从现场发现了一个他的书包,里面装着四只桔子和四本书。四本书是: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本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
》,一本《康拉德小说选》和一本《圣经》。”西川又告诉我们,海子是把他在昌平的住所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后到山海关去赴死的。据说海子死得异常从容,他并没有卧轨,而是当慢车开过身边时,走到那些车轮中间去的。我们想象他当时的心情,大概正可用弘一法师圆寂前所写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来形容。

  从海子的生存状况,特别是从上面谈到的他自杀的过程和方式来看,他的死并非源于冲动和绝望。他所选择的死亡里充满了独特的诗歌仪式,——这的确是一次刻意的诗歌行动!当他死后,我们去诵读他的诗篇,会发现许多成为他谶语的句子。海子在诗剧《太阳》里写道:“我们走到了人类的尽头/我还爱着。虽然我爱的是火/而不是人类这一堆灰烬。”他几乎预言了自己死亡的方式,在《弥赛亚》的《献诗》中他说:“让我用回忆和歌声撒上你金光闪闪的车轮,/让我用生命铺在你的脚下,……”在《太阳》里他又说:“我的太阳之轮从头颅从肝脏匆匆碾过”,“那时我已被时间锯开/两头流着血,碾成了碎片”。海子也几乎向人们谈到了他的死跟诗歌的关系。他问道:“我们在碾碎我们的车轮上镌刻了多少易朽的诗?”他断言:“幻想的死亡/变成了真正的死亡。”(均见《太阳》)海子还告诉我们:“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其中包含着疲倦、忧伤和天才。”(《土地》)海子的这些诗句直接指向了他的行动。他的死亡方式既是自觉的,又是注定的。不是被命运注定,而是被他的诗歌走向所注定。海子的诗歌走向要求他上溯河源直到进入石头和物质,以身体的牺牲来最后完成诗歌。

  海子是在那些被称为天才的诗人影响下开始诗歌创作的。他称他所热爱的诗人为“王子·太阳神之子”。海子说:“我所敬佩的王子的行列可以列出长长的串:雪莱、叶赛宁、荷尔德林、坡、马洛、韩波、克兰、狄兰……席勒甚至普希金。马洛、韩波从才华上,雪莱从纯洁的气质上堪称他们的代表。他们的疯狂才华、力气、纯洁气质和悲剧性的命运完全是一致的。他们是同一个王子的不同化身、不同肉体、不同文学的呈现、不同的面目而已。他们是同一个王子:诗歌王子,太阳王子。

  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他们悲剧性的抗争和抒情,本身就是人类存在最为壮丽的诗篇。他们悲剧性的存在是诗中之诗。他们美好的毁灭就是人类的象征。我想了好久,这个诗歌王子的存在,是继人类集体宗教创作时代之后,更为辉煌的天才存在。我坚信,这就是人类的命运,是个体生命和才华的命运。它不同于人类早期的第一种命运,集体祭司的命运。”在海子的众神谱里,有着三种诗人。除了集体祭司——他们是荷马,《圣经》和古印度史诗作者等一些口头诗歌的创作和吟唱者——和太阳王子外,还有就是被称为王者的人物:但丁、歌德和莎士比亚。海子“珍惜王子一样青春的悲剧和生命”,同时又渴望上升到王者的高度。但是,就象海子自己所说的,他最感要做的是“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他希望把诗歌重新带入“人类集体宗教创作”之中,海子发愿道:“但丁啊,总有一天,我要象你抛开维吉尔那样抛开你的陪伴。”他预感并且欣喜“当代诗学中的元素倾向与艺术家集团行动集体创造的倾向和人类早期的集体回忆或造型相吻合”,海子问:“人类经过了个人巨匠的创作之手后,是否又会在二十世纪以后重回集体创造?!”

  骆一禾指出:“海子是从激情的道路突入史实型作品的诗人。”这表明,作为生命,海子渴望的是燃烧和爆炸;作为英雄,海子渴望的是伟大和永恒;而作为一个贡献给诗歌的人,海子渴望的是投入到象金字塔那样浩大的真正的史诗中去。海子的诗歌走向,就象我前面所说,是回溯的,并且并不以到达源头为终止,而是要进入到石头里去。这种诗歌走向跟我们许多人从浪漫主义通过马拉美走向现代主义的顺流方向正相反。——从王子,通过王者重回民间、口头吟唱和真实的行动,这绝对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其核心又是越来越激烈喷发的激情和天才。海子想用跟马拉美相反的方式解决马拉美所说的“缺憾不全的语言”无法传达和保持“血肉俱全的真理”这一问题。——海子不采用虚构一个对应的纸上乌托邦的方式来抗衡表象世界,而是以一个采玉者的手段,剖开表象之石,获取核心的美玉——元素。他的回溯因此也不可能以诗歌的源头为终点,而最终必定会走出诗歌,进入真实世界。海子最后的诗篇,的确是这种从头脑返回了身体的诗歌,具备着伟大的民间性。

  我们可以诵读一下海子写于一九八二年二月二日的一首诗:

黑夜的献诗
——献给黑夜的女儿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冈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海子的短诗从神秘到真理,从美丽到朴素,从复杂到单一,从激情到元素而在他的《土地》、《太阳》、《弥赛亚》等长篇巨制里,除了这些特性以外还有血腥、粗暴和大力的行动。海子的诗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已经涨破了诗歌的外壳。他不只是巨人,而且是恐龙。他的作为诗歌的行动的年轻的死亡,其性质也已经不同于他所敬佩的太阳王子们的悲剧。因为海子的死不是因为命运,而是因为反命运。他用他自己独创的诗歌走向代替了宿命,去完成他所相信的美的庆典。他的诗人生涯就象是夸父与太阳竞走。他的死亡是因为这样一个灿烂的事实,他进入了太阳,并且,他给我们一大片浓荫的桃林。

  我们可以说海子是死于不可能的伟大梦想。但是他的死提醒我们抬眼去看见曙光,令我们在这个世纪末重新思考新诗歌的远景。从这一意义上说,海子就更是一个“诗歌烈士”。

  我没有读过《诗歌烈士》。让我引用海子的另一首诗来结束此文:

诗歌皇帝

当众人齐集河畔
高声歌唱生活
我定会孤独返回
空无一人的山峦
发表于 2008-7-25 16: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冈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发表于 2008-7-26 2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精华。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2: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共同的海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9: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已经到了2008年的夏天,七月中上旬已经过去了,进入了七月下旬.遇友,言谈的当儿想起海子,这位优秀的诗人离开我们也已整整19个年头了.海子是政法大学的青年教师,在24岁上卧轨自杀,匆忙辞世.他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写下<<春天,十个海子>>,我在差不多他那个年龄的时候读到这首诗,颇为震撼与感动.时光流逝,许多优秀的作品冲掉了它们的底色.苦闷的午后,我在桌案前再忆起这首诗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感触了,情境写作应属于情境阅读.我对海子寄予较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对刷新语言所做出的贡献,他同时代的北大学子西渡也谈到过这一点,在他之前的语言粘滞淤塞,在他之后,语言开始进入簇新与流畅.



这一贡献是非同寻常的,新诗在整个二十世纪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到了海子,这种彳亍前行的状态突然转入激进,猛烈而灵异,自由体新诗真正具备了自己的灵气.海子最好的诗恰恰不是寻常所谈论的那几首,而是淡水雨扁桃蜂箱蛇兽皮少女花朵等意象几近于无斧凿之痕的完美的搭配所构成的那些小诗,那些作品有力地冲击了陈腐与硬结的旧意象,给新诗添注了新的活力.应该说海子是第一个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的诗人,在他之前,只有些零星的作品出现,并没有具备完整的风格的诗人.诗与诗人都是相对的,新诗从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作品,其写作者统一称作诗人,普泛意义上的诗人.假如把诗人定义为在写作上取得了较高成就具有开创性或总结性的诗歌写作者,海子应该算是自新诗发端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海子的诗关注农业文明,关注农村与农民,这一类的作品在他的诗集中随处可见,这是海子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关注现实的一面,他对现实的切入方式是讴歌与赞美,而不是批判,这也是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的特征,热爱着,惦记着,不失其本色.今天,我在这里重新谈到海子,写到海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对自我与本土的坚持,不放弃的姿态,令人钦佩的不摇尾巴不做奴才的决心.
发表于 2008-8-6 10: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子的《麦地》我影响特深刻!营造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使健康的生命变得更加动人,美丽,也隐含着对麦地,劳作,和健康生命的歌颂!!
欣赏问候!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08: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极限 于 2008-8-6 10:08 发表
海子的《麦地》我影响特深刻!营造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图,使健康的生命变得更加动人,美丽,也隐含着对麦地,劳作,和健康生命的歌颂!!
欣赏问候!
刚刚与远东河马通话,注意你的文章和你的博客。问好!
发表于 2008-10-19 16: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时代最喜欢读海子的诗歌,深爱的四姐妹以及老迈的母亲总给我带来淡淡的忧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让人对生活充满憧憬。海子并没有死去,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现在的中学课本中都有海子的诗歌,世人不会忘记这个为诗而死的伟人。弘一法师(李叔同)也是我比较崇敬的人,特别喜欢他写的那首《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2 22:55 , Processed in 0.01104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