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明星艾米·怀恩豪斯,她不是别人的麻烦,却是自己的大麻烦。
2008年“格莱美”那疯狂一夜之后,艾米·怀恩豪斯带给世人两声惊叹,第一声送给她无与伦比的嗓音;第二声送给她无比麻烦的私人生活。这注定是位恃才放旷、及时行乐的不羁明星,为她夺得三项“格莱美”奖杯的那首《Rehab》就是赤裸裸的反叛歌,酒精毒品充斥的私人生活,她却不以为然;2007年她的巡演就叫“I Told You I Was Trouble”,艾米·怀恩豪斯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并且从不掩盖自己的想法。
“人们让我解毒,我说,不、不、不……”一直唱“不戒毒”的那位最终倒在了“用药过量”里,知天命的艾米·怀恩豪斯上演的是让人哽咽的黑色幽默。小身材大才气,小固执大麻烦,这就是艾米·怀恩豪斯,她的身体就是矛盾体,如此小身材却能唱出如此浑厚的声音,如此小身板却能有如此强大能量,天生引人注目就不怪要惊天动地。艾米·怀恩豪斯一例,是明星行为学研究标本也是流行历史学研究个体,众多英年早逝的天才之一,她的歌手生涯继承“前人”的特点,简单,快速、纠结。三个时间点足够回顾她的个人生涯,这基本就是最典型意义上的过山车,成名快落没更快。
2003年,处女专辑《Frank》,这为她赢得两项“全英音乐奖”提名,“水星奖”提名,在英国,最出色的个人首秀不过如此。
2006年,第二张专辑《Back to Black》,真正的石破天惊,美国人都愿意为此放下“格莱美”的固执。此张专辑的意义还在于为阿黛尔(Adele)、达菲(Duffy)之后在美国获得认可开好头。
2006年至今,《Back to Black》之后基本就以酗酒吸毒麻烦为关键词。音乐世界里所存留的惊奇不再多,八卦新闻里常常有她的身影,她以现实表现诠释了“麻烦”明星的定义,对于她,唯有“可惜”能够表达大众的感受。
“迷途羔羊”、“叛逆明星”、“个性女人”,关于她的标签里无不带有惋惜的意味,她是真正的明星,只是她没能让自己的星光延续。当阿黛尔在英美两地火得不像话时,当萌妞的唱功和创作被捧上天时,孰不知,前辈艾米·怀恩豪斯才是功德无量的一位。唱功和创作,《Back to Black》已经将这两样做到极致,热爱六十年代音乐的艾米·怀恩豪斯让“唱功”复活,对于她所有赞美里唱功位列第一;关于创作,《Back to Black》里所有歌曲都是关于其前夫的故事。阿黛尔的《21》让人见识唱真情的力量,《Back to Black》同样是真情,所不同只是艾米·怀恩豪斯的真情是黑色的。
一张珍藏专辑,一段黑色八卦,一声叹息,艾米·怀恩豪斯留在身后的东西不多。珍藏专辑供歌迷怀念,供新人后辈歌手学习;黑色八卦供记者研究,供导演拍纪录片;一声叹息供大众哀叹,所有为世界带来美妙音乐的人,他们的离去都让人哀叹,艾米·怀恩豪斯的离去尤其让人惋惜,因为这个世界还没听够她的歌。最后,萦绕多数人脑海的定还有一终极假设,假设艾米·怀恩豪斯不碰酒精和毒品,那会怎样?若假设真成立,她就不是艾米·怀恩豪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