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河海洋

河海洋教你写作文——写作必备:我的素材本(每周一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09: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认识周记
周记,是日记的综合输出。好的周记应该是对一周以来的日记或者经历的事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观照,融入当下的思考与感悟,整体输出的有观察,有思考,有感悟的主题文章。

周记的主题,是在一周日记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有机地形成的合乎思考和生活气息的主题,有时间性。比如呼应季节,与当下的生活密切接轨。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5: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到底该教什么
张华清,山东省首批“齐鲁名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摘自中华语文网



作文到底该教什么?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人会站在“人学”的高度,说是教“做人”;有人会站在“内容”的角度,说是教“写什么”;有人会站在“写法”方面,说是教“怎么写”;有人会站在“动机”立场,说是教“兴趣”;也有人站在“综合性”上,说是该教的都要教。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侧重点不同,故而说法有异。不过,无论怎么说,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这一难题。

其实,要想真正弄清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作文的目的和作文教学的目的。

作文(写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写作者(学生)的需要,具体说,就是实现在生活中应用的需要,和别人交流时的需要,自我倾诉的需要以及记录生活的需要。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满足(写作者)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说得理性:“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既然如此,那么,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呢?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不愧为文学教授,说得太玄乎,太富有“创造性”了,只是难以落实。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学校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简单了,又有些笼统。还是张志公先生说得好:“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家的文学创作能力,虽然也不应当排斥少数中学毕业生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可能性,并且应当注意发现是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这就非常明确了,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这里的“一般”一词十分重要。然而,现实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不仅不重视“一般”,反而眼中心中根本就没了“一般”,只是在立意高远、写法独特、新颖感、创造性等方面下功夫,结果背离了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导致今日作文教学尴尬之局。

说到“一般”能力,这里还是举大家常举的“游泳”的例子。从一定意义上说,“游泳”是人们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技能)。学会了游泳,就会在遇到意外时自救,有些时候,还可以帮助别人。作为“一般”(不是与“优秀”相对,是指“大众化”的)的教练,要教给学生什么?就是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游泳技能,也就是如何下水,如何划水,如何手脚并用……一句话,就是在水中能浮游,不下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般”能力。至于学习各种游泳方式,各种花式技巧,就不是这类教练所教的了。应该说,做到这步,这类教练就是成功的。当然,如果在学生学会了基本的浮游技能之后,告知他们这些方式、技巧,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更好。这样,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投奔“专门”的教练,进行专门的学习。不过兴趣也仅是一个小小的方面,身体条件不好,缺少潜质,最后也难成功。搞游泳训练的人数不胜数,可享有“鱼雷”之称的也毕竟只有澳大利亚索普一人。

“作文”与“游泳”类似,老师不能在学生还没有学会“凫水”时,就教授游泳比赛的技能。尽管这些技能看上去非常美好,非常诱人,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仅仅是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即。热闹一阵之后,还是两手空空,连基本的能力也没能掌握。看看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的写作能力多年在一个层面上滑行,不能不让我们痛心。这除了教材编写者的责任和升学考试中作文评价标准制定者的责任外,难道我们语文老师没有责任吗?醉心于毫无用途的理论,纠缠于花里胡哨的形式,满足于细微末节的技巧,这正是我等所为。对此,梁启超早有论述:“大匠予人以规矩而不能予人以巧。”何况我等并非“大匠”!因此,要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就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一是教材编写者要将作文写作定位在学生的实际需要上,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系统的写作教材;二是要从上到下真正改变作文的评价标准,打破“立意高远、结构严谨、见解深刻、有文采有创新”的魔咒,让学生亲近作文;三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在“一般”的写作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此,就能够放下好高骛远的心态,就能够找到迷失的方向,就能够把握住写作的抓手,从而进行实实在在的作文教学。

可见,培养学生“一般”的写作能力,是学校作文教学的本质,也是当今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试想,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的作文都做到了“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时,我们不应是很欣慰吗?实际上,这是中学生作文的最低标准,也恰恰是最高境界。请不要再以作家的标准来要求思维尚不成熟的学生。培养作家那是大学的事,何况每年名牌大学何其多的中文专业毕业生,也没出几个作家。

作文就是表达,只不过是书面表达而已。它与口头表达是一样的道理。“口头表达”简单说就是“说话”。说话,是习以为常的,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实际情况是,环境一样,并受过同样教育的学生,说话的水平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即使是没接受过教育的,有的也是很善言辞。虽然如此,那些不善言辞,甚至是“笨嘴拙舌”的,也是能够很清晰的在与人交往中表达思想,正常生活。书面表达——作文,最终也应是如此!

无他!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5: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展开想象的翅膀
乔忠延﹙作家﹚


  前两天一个同学向我诉苦,说自己写文章缺乏内容,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得丰满。今天我就谈谈这个话题。
  那一年,江苏少儿出版社约我写寓言故事,其中有篇《疑邻窃斧》。我一看原作实在太简单了。一个人的斧子丢了,正好邻居从门前走过,没有跟他打招呼。他就怀疑是邻居偷了他的斧子,而且越看越像。过了几天,斧子找到了,他再看邻居,越看越不像偷斧子的人了。就这么短的文章,如何才能改写得有意思呢?我只好展开想象了。经过一番思考,我首先给两个人确定了所干的活儿,一个打柴,一个放牛。进而由所干的活儿给他们起了名字,打柴的叫柴生,放牛的叫牛生。那么,这两个人的故事如何展开呢?我这样写道:
  柴生以打柴为生,他有一把好斧子。这一天,柴生在山上砍好柴背着回家,走过一片草地,忽然听见有人叫他。侧脸一看,是放牛的牛生要和他玩。
  柴生走累了也想歇歇,就将柴捆放在路边和牛生下河去游泳。一下到河里,凉沁沁的水立即洗净了浑身的热汗,他们游得舒爽极了。正玩得高兴,牛生大叫不好,慌忙跳上岸去,原来牛差一点跑到农田偷吃禾苗。将牛赶回草滩,牛生又下到河里和柴生游泳。
  他们玩得太高兴了,直到太阳落山了才爬上岸来。柴生回到家里,摞柴捆时没有见到砍柴用的斧子。斧子丢到哪儿了呢?返回去寻找,在路上找了半天也没有。看见牛生还在放牛,就问:“看见我的斧子么?”
  牛生回答:“没有呀!”
  牛生答话的时候,柴生发现地上榫了个木桩,黄牛拴在木桩上了。牛生不用再赶牛,等它吃完一片,将木桩换个地方拴上牛就行。
  柴生觉得准是牛生偷了他的斧子,要不,他那拴牛的木桩是怎么砸下去的?第二天,他走过草滩,牛生背对着他,没有打招呼。柴生心想,就是他偷了斧子,心虚,不敢面对我。
  隔天,他走过草滩,牛生主动问他:“斧子找见了没有?”
  柴生心想,真狡猾,怕我怀疑他,还假意关心我呢!柴生怎么看,牛生都是偷斧子的人。
  过了几天,家里的柴烧完了,柴生借了一把斧子上山砍柴。他又来到了原来砍柴的地方,没想到低头一看,竟然看到了自己的那把斧子。
  柴生打柴回来,又遇见了牛生,他只顾放牛没有打招呼。柴生也没觉得他是偷斧子的人。再过来时,牛生见了他就打招呼,柴生也没觉得他是偷斧子的人。因为斧子找见了,不论是和他说话,还是不说话,牛生都是那么自然。
  你看想象很重要吧,不仅把简短故事说圆满了,还说得有根有梢,让人更乐意读。也有人说这是扩写,这说法没有错。扩写的关键,是展开想象。想象的关键是要合理,要符合事实真相。可能你会问,想象的事情哪里还会真实?难点也就在这里,比如我设置的情节,让柴生怀疑牛生偷斧子,有两个细节,一个是游泳时牛生突然上岸拴牛,另一个是拴牛用了一个橛子。而钉橛子的最好工具就是斧子,这样怀疑牛生偷斧子也就顺理成章了。想象可以丰满文章。细节却决定想象的成败。希望这能对你有所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9 07:48 , Processed in 0.00949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