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1|回复: 5

回不去的儿时春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4 12:5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不去的儿时春节

        o 盐城  仓中青

        每到农历年底,我愈发强烈地惦念故土和亲人。好想在时光隧道里折返,触摸儿时春节特有的精神质感,在绵柔甜黏的乡情中沉醉。
        儿时,丰衣足食一直是神话般的美梦。正值壮年却早已在辛勤的劳作中憔悴的父母,即使在过年这样庄严隆重的节日,也难得为自己添置一件走亲访友的布衫。母亲从不曾疏忽的,一定会在除夕的油灯下,以守岁作为美丽的理由,于新春的鞭炮燃响前,用细针巧线为我们赶制过年的新衣,或用蚂蚁头一样密匝匝的线脚为我们绱成一年仅此一双的新布鞋。我们难以抑制少有的兴奋,在被窝里嚼着代表期盼新年生活甜蜜的红糖果子,辗转不眠等待父亲点燃开门鞭,好跃身起床穿上新衣新鞋满村庄亮相。
        尽管那时一个鸡蛋的价格常常抵上两个壮男一天的劳动创造,父亲还是早早地积攒下几张纸币, 并且在《毛泽东选集》里压得平平展展,年三十作为给我们姐弟的压岁钱。第一次得到压岁钱时,我还童蒙未开,对人民币的面值一无所知。父亲首先给我分发一张红色的票面后,给三位姐姐分发的竟然都是两张票子。作为在家中娇惯受宠的男儿,我看在眼里,心生妒忌,不依不饶,硬要和姐姐一样拥有两张票子。无奈的父母因为囊中羞涩,只得让大姐从已藏到枕头下的两张毛票中给我取回一张。其实,姐姐们后来并没有用压岁钱为自己买一绺毛线系上发梢,却自觉自愿地买下响鞭、小糖取悦我,哄我不要跟忙于劳动的她们捣蛋。及至读书识礼后,明白姐姐们压岁钱的票面竟是一角的面额,而我的那张是伍角时,我的愧疚与歉意便无法抹去,且随着时光潜滋暗涨,发誓要用一生一世的真情补偿她们。
        早年的乡下,有着传统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年初一,孩童们须给村里的爹爹奶奶大爷大妈等长辈们拜年,还得给辈份较高的下跪磕头。我们常排列成队,跪拜中唸叨些“发财长精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祝福。性格内向羞涩又格外被长者喜欢的我,常被捉弄单独磕头祝福。有时伙伴们人多嗓门亮,颇具声势,长辈们一副天子受大臣早朝的威仪,乐呵呵地笑得一脸春光灿烂,将平时来了贵客也舍不得上嘴的花生、葵花籽、炸米花和积攒了鸡蛋换取的糖果,一个劲儿往我们的衣兜和裤包里装塞,还一个个抚摸我们的脑袋,吩咐我们好好读书,出人头地,替村上争光。那种慈爱感染的快乐,那份毫无假意的乡情,我永远再也难以复制。
        多年以后,我别了那个村庄,走进城镇娶妻生子,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足。可每到年末年味渐浓,记忆总会自然决口,流淌儿时过年的故事,于是想重回那村头,如儿时拜年那般童心纯真无尘地再一次跪下去,满怀感恩之情,叩拜那方养我哺我的土地,叩拜那些血肉相系的乡亲,为他们祈祷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人寿年丰。
发表于 2016-1-24 19: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仓大哥的文章勾起了我对童年时代过年的回味,感慨万端,抽空也写一篇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22:2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今物质丰富却感到生活浮滑,似乎是真情流失的缘故。
发表于 2016-1-25 00:5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味,浓了却又淡了,回味童年的年味,在纸上笔间。
发表于 2016-1-25 07: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的年味,浓浓的念想
发表于 2016-1-25 0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也回不来的年味,勾起多少人的回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2 06:42 , Processed in 0.025293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