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54|回复: 0

抗联老兵赵松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9 16: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山黑水的坚持
顾少俊
我一直想采访东北抗联的老兵。以前,我对东北抗联部队的了解,只限于各种史料上的记载,一直想见一见真正的抗联将士。天遂人愿,《泰州晚报》王馨凤记者介绍说,泰州有位叫赵松林的老人是一位抗联老兵。泰州民政局工作的朋友纪友林听说我要到泰州采访,非常热心,开车到车站接我,并约了社区王主任和当地民政科徐蕾女士陪同。
2015年9月30日上午,在高新区一家社区里,见到坐在大门口的赵松林老爷爷。赵老坐在轮椅上,上衣口袋里揣着一份2015年8月27日的《泰州晚报》。那上面有关于他的报道。听他的老伴说:“见到人,他就把报纸拿出来,给人家看。没人的时候,自己一次次拿出来看。”那张报纸几乎揉烂了。
赵松林是泰州人。小时候,家里困难,他跟随姨夫到上海谋生。到上海后,姨夫对他不好,他离开上海,流浪到了东北。后来,他在东北参加了抗日队伍,那是1941年下半年,那年他17岁。赵松林部队的连长是淮安人,个子高高的,士兵们都叫他“大个连长”。
刚参军就打仗。日军有十几辆卡车的货物要从沈阳运往下面的县城。营长命令赵松林所在连队伏击。“大个连长”有计谋。他把伏击点选在公路最狭窄一段的拐弯处。
赵松林和他的战友埋伏在公路两边的山上。十月,东北的原野显得特别空旷。北风在山峦和沟谷间呼啸着,岩石紧紧地和大地冻在一起。远处偶有几只野鸟惊起。
等了两个多小时,还不见日军的卡车过来。士兵们个个冻得发抖。“大个连长”给士兵们打气:“大家不要慌,鬼子肯定会来!”话音刚落,远处出现了日军的卡车队。
日军的卡车开得不快。最前面一辆卡车驾驶棚顶上架着两把机关枪。待车队临近时,“大个连长” 一挥手,两边山上预先准备好的空油桶、树桩哗啦啦地滚上了公路,挡在卡车队前面。紧接着,手榴弹雨点般地飞了过去,日军第一辆卡车和最后一辆卡车被炸得粉碎,汽车碎片、日军士兵的肢体纷纷扬扬从天上落下。其它车上的驾驶员通通被击毙。剩下的几个日军从卡车上跳下,抢占有利地形还击。但随即被抗联战士密集的子弹打得抬不起头。
“大个连长”果断下令部队出击,山谷里响起激昂的冲锋号声,两边山上的抗联战士呐喊着冲向公路,负隅顽抗的几名日军很快被消灭。
这次战斗缴获了大量罐头、大米、武器弹药。前后面车上装的是棉衣,可惜被手榴弹炸烧了。
“大个连长”命令迅速打扫战场,缴获的军需用品赶紧运往密营。运不走的武器及卡车全部炸毁。
密营是抗联部队存粮草,休整的地方,在密林深处,外人一般不知。 “大个连子”带士兵们刚刚进山,日军的增援部队就赶了过来。
到冬天,日军围剿开始频繁了。赵松林的部队整天被日军追着打。为了甩掉敌人,不能在雪地上留脚印。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脚印走,最后一个人负责清理脚印。
那时,东北的雪花特别大。赵老回忆,有一次下大雪,他们被一伙日军盯上。他们边打边往山里撤,很快把这伙日军甩掉了。回头一看,原来大雪帮了他们的忙。他们刚走几步,雪花把他们后面的脚印填平了。
冬天,部队给养困难,一次,赵松林随排长外出给部队找粮,在一片小树林附近被大队日军包围。日军一批批过来,炮弹劈头盖脸打过来。雪片、树枝、碎石伴着弹片乱嘣。赵松林身边的战友越打越少。排长在离赵松林不远处中弹,赵松林旁边一个战友也倒下了,他无力去抢救,喊了一声。密集的子弹从他头顶飞过,他开枪还击,子弹很快打光。他正准备往枪膛里装子弹时,一颗炮弹在他旁边不远处炸响,他昏了过去。
赵松林醒来时,枪炮声停了。日军端着刺刀在检查中国军人的尸体。他们用大皮鞋踢趟在雪地上的中国士兵,发现蠕动的、呻吟的就用刺刀刺。
赵松林一声不吭地趟在雪地上。一个日军朝他连踹几脚,他一动不动。最后,日军确认这里的人全部死了,就把尸体集中起来,上面放上树枝点火焚烧。
火很快烧到赵松林身边,他眼瞅着这伙日军走远,赶紧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熄灭身上的火。
这次战斗,30多个弟兄全部阵亡。赵松林侥幸逃过一劫。
当年在白山黑水坚持抗战的部队不但要面临频繁的战斗、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时时提防看不见的敌人。
一天,“大个连长”把部队带到一个村里,村里保长热情接待,安排吃饭、休息。
“大个连长”警惕性高,在村口放了明、暗哨,命令士兵睡觉时不要脱衣服、脱鞋。半夜,村口突然响起枪声,日伪军包围了村子。“大个连长”瞅准了个机会,带部队杀了出去。这次战斗,牺牲了几个战士。
以后几次都是这样,只要进村,保长们都很热情,但半夜肯定有日伪军来包围。
一天,部队在一个村里住下。“大个连长”派人悄悄盯着保长。半夜时,保长溜出村子想去给鬼子报信。“大个连长”带人截住了他。那保长吓得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我们哪路神仙也不敢得罪啊!村里有鬼子的密探。如果村里来了抗日的军队,不报告就‘死拉死拉’的。”
后来,“大个连长”了解到,这些村子全被日伪军警控制,谁支持抗联,全家烧死。
“大个连长”不敢带部队进村宿营了。部队只好在山上过夜。在雪地里扒一个坑,上面盖上树枝,人就睡在里面。
那一段时间日伪军晚上不出来,抗联的战士们还能在山上点上一堆堆篝火。
艳红的火焰,在风中抖动,映红了周围的岩石,上面是黑色的天穹。
东北的夜,太漫长了。夜寒让人难以入眠。战友们挤在一起盼天明,盼太阳。
到了深夜,气温降到零下50多度。树枝被雪压断,发出的 “啪啪”声不时传来。
东北的冬天太长了!每天都有战士冻死、冻伤。
赵松林在东北几个月亲眼看见好几个战士腿冻黑,不得不截肢。如果不载肢,黑色会向上漫延,生命就危险了。
一个老战士说,日军围剿杨靖宇时,日伪军日夜出动。他们躲在密林中再冷也不能点火取暖。这种“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日子当时对杨靖宇的部队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杨靖宇是河南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历任抗日联军总司令、政委等职。为了牵制日本关东军,配合、支援全国抗战,杨靖宇率抗联部队和日伪军多次激战。他亲自带抗联部队破坏日军交通线,炸毁日军铁路隧道,袭击日军兵营,焚烧日军粮库,伏击日军部队……致使数十万日军不能入关。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杨靖宇抗联部队的存在,动摇了日伪的反动统治,敌人视杨靖宇为心腹之患。从1938年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动日伪军警6万余人,日夜围剿杨靖宇的抗联部队。
1940年2月,因叛徒告密,杨靖宇在濛江牺牲。杨靖宇牺牲后,东北抗日的形势走向低谷。
1942年,东北的抗日形势越来越恶化。日军偷袭了抗联部队的密营,“大个连长”战死,抗联战士有的在战斗中牺牲,有的冻死,有的病死,有的饿死,有的行军时掉下悬崖摔死……赵松林所在的营原来四五百人,现在只剩下几十个人了。这支抗联部队被逼上了绝路。
赵松林所在的部队江苏人多,他们听说苏北有抗日的队伍,就离开东北,一路步行到了盐城,加入了陈毅的部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2 06:34 , Processed in 0.01492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