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8|回复: 1

访淞沪会战老兵金先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0 20: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访淞沪会战老兵金先朋
顾少俊
2016年新春伊始,安徽全椒县十字镇一间旧瓦房里飞溢出阵阵欢歌笑语,济济一堂在给抗战老兵金先朋老人庆祝100岁生日。就在刚过100岁生日的一个日子里,人们的探寻,唤起了老人对悲壮战事的回忆。
金先朋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1936年征兵时,两个哥哥已经成家,金先朋对父亲说:“让我去参军吧!”
金先朋在滁州接受了7个月的训练,后编入36师212团3营9连1排当战士。1937年,端午节的那天,部队调往西安。几个月后,淞沪会战打响,36师奉命调往上海。
部队开拔前,师长宋希濂慷慨陈词,重申抗日是救国图存,不同于打内战。宋希濂爱国心强,口才好,讲话时声泪俱下。台下的将土们齐声高呼:“有我无敌,有敌无我。”全师上下,群情激昂。
火车沿津浦线线开往上海。一天傍晚,火车开到安徽,在金先朋的家乡关店临时停车。离家一年多了,故乡的山川草木、父母乡亲不时在他梦中出现。他多么想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年迈的祖父母啊!你们的身体还好吗?但现在,他不能回家,手里的钢枪提醒他,自己是一个兵,是保家卫国的战士。这时,月台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将他从遐想中拉回。他看到妹妹站在月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车看。
金先朋从背包里拿出一双军鞋,向连长借了纸和笔,写了一封简短的家书放到鞋子里,走到车厢门口对月台上的一位服务员说:“站在月台那边的小女孩是我的妹妹,等火车开走后,你帮我把这双军鞋交给她。”那服务员接过军鞋,叹了口气:“听说上海打仗,你妹妹每天天不亮就到这里看开往上海的火车,很晚才回家。她说,你离家一年多了,她很想你。”
妹妹近在咫尺,但他不能相认。他担心妹妹会拉住他的手,不让他走。他担心兄妹相认时,会护不住感情的堤坝,影响部队的士气。
几分钟后,火车开动了。金先朋看那服务员一步步向妹妹身边走去,月台上的两个身影越来越小了……
火车在昆山停了下来,此时上海战事正紧,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36师接到和第87、88师共同扫荡虹口和汇山码头之敌的命令。下了火车的官兵们立即赶到上海北郊的吴家宅。经过几天连续作战,36师攻入杨树浦,进至岳州路。只要拿下汇山码头,就可以切断日军左右两翼的联系,实现预定的作战计划。
金先朋所在的212团在华德路口遭到日军密集火力的拦截,伤亡惨重。旅长陈瑞河在战斗中负了伤。团长见正面攻击受阻,组织了300人的敢死队迂回到高楼后面搭人梯攀窗而上。结果被日军发现,用机枪封锁了巷口,投燃烧弹,300多官兵全部阵亡。次日,36师再次向汇山码头的日军发起进攻。日军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用舰炮还击。日军利用道路两侧的高楼,组成密集火网。日军的坦克、装甲车掩护步兵拼命反扑。双方打得难分难解。
8月下旬,日军向吴淞、宝山、罗店、浏河之线攻击推进。金先朋所在的连接到奔赴罗店阻击日军的命令。经过四个小时的急行军,部队赶到罗店镇外指定地点。
罗店镇位于长江口南岸,是宝山县的一个大镇。交通十分便利。向南经刘行达大场,可进入上海市区;向西可到嘉定、安亭,扼沪宁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蒋介石严令:罗店至关重要,守军将士务必有进无退,有敌无我,不成功便成仁!
刚进入阵地不久,就遭到日军猛烈的炮击,炊事班烧好的饭菜送不上去。一开始,战友们到阵地附近田里摘老百姓种的瓜充饥。几天后,日军的炮火把阵地周围深翻了一遍,阵地周围全是焦土,看不到一点绿色,听不到一丝虫鸣。官兵们饿着肚子,在阵地上苦撑。炸死的战友,看不到完整的躯体。金先朋的副连长被日军炮弹炸飞上了天,上半截身子就落在离金先朋不到1米的地方。
罗店周围地势不高,工事挖到1米以下就有水了。因为地势低,日军炮击时间一长,战壕就会被炸平。战壕的两侧是一个个小洞,日军炮击时,人藏到里面。有一次,日军炮击时间较长,好多地方的战壕被炸平。有一个班的弟兄被活埋在这些小洞里。
36师是全部德式装备,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极具战斗力。日军炮火一停,连长立即命令士兵们各就各位,舍死阻击日军的猛攻。7天过去了,阵地前横尸累累。任凭日军再怎么猛轰滥炸,都未能突破中国军队的阵地。
进入9月,日军的炮火更猛了。金先朋被炮弹炸伤,左、右胳膊及右大腿中弹,血流不止。卫生员帮他包扎好。连长过来对他说:“我安排两个战士抬你下去。”金先朋见阵地上的战友已伤亡过半,再安排两个人下去,会影响战斗力的。他动了动右腿说:“我两个胳膊负伤了,但腿上伤不重,能走。”连长说:“好”。随即从怀里掏出两颗止痛片给他。
在战地医院,医生从金先朋身上取出好几块拇指大的弹片。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医院转到宜兴,10月份转到金坛。在金坛,金先朋遇到从战场上负伤下来的陈排长。金先朋分到36师后就一直在陈排长手下。陈排长是广东人,黄埔生。金先朋和陈排长一直相处得很好。陈排长告诉他:“我从阵地上下来时,阵地上只剩下13个人。你负伤离开阵地的第二天,连长就战死了。”1937年底,医院搬到浙江金华。
一天,金先朋和陈排长正在医院的院子里谈话。报纸上传来日军攻陷南京,大肆杀害我军民的消息。那一刻,整个医院里一片哭声。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医院准备再次搬家,并打算遣散一批轻伤员。
陈排长对金先朋说:“首都被日军攻陷了,部队在向西撤,你伤还没有全好,暂时就不要找部队了。我给你两块钱做盘缠,你先回家吧。”金先朋问:“你打算去哪里呢?”陈排长说:“我是黄埔军人。我是要回部队的。”此时,江南的冬日,惨淡的落日透过远处高大的树梢在医院的院子里洒下几抹淡淡的余晖。
第二天,金华城的郊外,陈排长和金先朋互道珍重,洒泪而别。
金先朋从部队回来后,一直在田里默默地干活,喝点酒,很少讲话。家教也就是停留在做人要本分,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偏财不发命穷人”。儿子18岁那年,征兵时儿子报名参军。金先朋对儿子说:“儿子,兵不好当。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有一天,需要你上战场时,你不能有一点犹豫退却的念头。穿上军服,就要对国家负责。军人的脑袋是别在裤腰带上的,随时准备为保卫这个国家交出去。”“咦,父亲怎么还能讲出这么一番大道理!”儿子奇怪了,忍不住问:“爸爸,你以前是干什么的?”金先朋说:“我上过战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儿子还想问,而金先朋却陷入了沉默,不肯再多说一个字。“爸爸以前究竟是什么人?他打的是什么仗?”成了儿子心中长长的谜。
前年夏天的一个晚上,98岁的金先朋和儿子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映的是淞沪抗战的故事。当荧屏上出现中国军队在罗店和日军浴血奋战,一个个中国士兵身挂手榴弹滚到日军坦克下面,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军进攻时,金先朋脸上表情严肃,继而激动,后来老泪纵横,看不下去了。儿子把他扶到床上时,他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当年,我就在那个地方和日本人打仗的。”那天晚上,金先朋在昏黑的灯光下,给儿子讲了他一辈子难忘的经历。直到这时,才解开了儿子心中长久的谜。
发表于 2016-4-11 08:5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的英雄,缺少的还是文字记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0 18:29 , Processed in 0.011156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