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14|回复: 6

[原创] 孝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8 11: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烟花初 于 2016-11-6 15:36 编辑

孝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从初识《三字经》到现在,苏晓所能流利背诵下来的,也就仅仅这几句而已。至于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道家巨著,则更是如读天书。毕竟文化程度在那儿,要想自学文言文可要比自学英语日语的难多了。好在,虽然不懂古代大家的思想,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还是懂一点儿的。自小,苏爸苏妈倒也没有对苏姑娘们耳提面命的教导,实在是孩子太多,也得要有那个时间才行呐。苏爸苏妈为一家子的一日三餐终日奔忙,而小孩子大多也就是管吃管住的散养着而已.也就是说,只有在吃饭和睡觉时才会和父母见个面。而往往吃饭的时候,孩子们都是饥肠辘辘的样子,眼睛盯着菜盆子小猪吃抢食呢!与大人之间的交流也就难免少了许多。到了晚上该睡觉了,也大都是困得找不着床边子了。
     因此,那一点做人的道理,都是在苏姐苏妹们犯错误挨训的的时候。负者训诫的大多数是母亲:如不准和别家孩子动手,要是动手了,甭管有理还是没理,回家一律挨打;又譬如说去远一点儿的邻居家玩可以,但人家要是吃饭了,必须全体回家;而隔壁邻居要是吃饭的时候,苏家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背对着邻居,任何人都不许回头看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死规矩,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违反者重责。苏晓爸妈一般情况都不太爱生气,但是,一旦生气起来,小苏们个个都怕得要命。
    因此,只要爸妈脸色一沉,小苏们都得肝儿颤,更别说是动手打了。做人的道理也就深深地嵌骨髓,伴之一生了。况且女孩子本就好管教嘛!只要大方针定下来,其他的,苏家爸妈倒也 民主得很。
    苏晓小时候根本就没有胆量去考量父母的育儿法则是不是具有合法合理性。等到自己猝不及防的有了儿子以后,没有时间也懒得去编撰新的育儿教材了,顺手就将老爹老娘的育儿经拿来用了,还美名其曰:传承的就是最好好的!
    果然,苏晓儿子如今很优秀!除了有一些九零后独生子的小毛病以外,整体素质过硬。人文地理,天南地北的,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的样子,总之一句话,很有酷青范儿!
    对于父母的育儿经,一直等到儿子离开她到外地上学以后,苏晓才有时间慢慢参详其中的韵味和特定的时代特征。是的,苏晓的父母无疑是聪明的,不唠叨,不管束,只指定几条让小苏们必须遵守的规矩,其他方面则特别民主化。因此,苏姑娘们长大以后都具备自由而独立的个性。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性情耿直敢做敢当,这些无疑是家教的成果。
   记得小时候,苏家是没有老人的。苏晓爷爷奶奶去世得早,苏姑娘们只有老大老二见过俩位老人。苏晓父母是如何孝顺老人的,她没有见到过。只是听苏妈讲过,苏家老太太非常喜欢苏母,比亲生的女儿还喜欢。因此,苏晓那时候就特别向往能有爷爷奶奶,更特别羡慕那些有爷爷奶奶的小伙伴儿。还老爱想象着能够搂着奶奶的脖子,听奶奶讲故事的场景。没有爷爷奶奶这件事,应该算是苏晓不知忧愁的童年里唯一一件遗憾的事儿吧!
   对于如何孝敬老人,苏晓以往的理解是既孝且敬。于是,苏晓有时候就难免自以为是的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结果当然是做了不少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譬如说买了一堆父母不爱吃的营养品,过后母亲说都倒给猪吃了,好像说猪也不爱吃;又想着给父母买衣服,按着城里老人衣着标杆,且尽量怎么朴素怎么买,但买回以后父母依然嘟囔说穿不出去、、、、、、有一阵子苏晓就有点儿抓狂,父母老说他们什么也不缺,那苏晓就不知道能为二位老人家做些什么了!
    有一次苏晓带回去一只烤鸭,苏爸说这东西蛮好吃。于是,苏晓便每次回去都带烤鸭,且去得又勤了些。苏爸苏妈就有些招架不住了!说别再带烤鸭了,公母俩现在看见活的鸭子都开始反胃了、、、、、、之后,苏晓就开始不太去父母家了。直至遇到一件事,一件让苏晓暴跳如雷的事儿。
    苏晓这个人,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越是人到中年,反而越是敏感和细腻起来了。不过,确实是有那么一些人和一些事,让苏晓愈来愈感觉到她赖以生存的阳光和空气, 越发沉重起来。真的是这样,随着婆婆去世,儿子业已成年,苏晓空闲的时间也就像没有边际的大海一样,突然间多得像是要溢了一样。
     一些人和事,曾经清晰地刻在苏晓的脑海里的;那些年轻时没有时间去想明白弄清楚的一些事,就那样如突然降生的晨雾那样,将苏晓笼在其中,像中了十面埋伏的士兵突击一样,找不到突围的方向。   
    人到中年,苏晓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知道那《三字经》的。但苏晓可以肯定,一定不是在少年时代,青葱岁月总会有淡淡的忧愁,但绝不会滋生些许感触。
   知道《三字经》,应该是在苏晓有了儿子以后。所以记不清具体年月,是因为那时苏晓正为了生活而疲于奔命。
   那年苏晓嫁给现在的老公时,除了一间公房以外,家里的全部资产不过万。那个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三年后在县城里有了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彼时苏晓二十五岁,三岁孩子的妈。
   要是说日月如梭,就好像有些感慨的意味在里面,其实也就是平常人的日子。当苏晓也开始两鬓渐生白发无法遮掩的时候,那些晨昏颠倒往返奔命的事儿,反而在她的记忆深处渐渐模糊起来了。只依稀记得筹集购房款的那几年,苏晓就像是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从来没尝过休假是什么滋味。回乡下看望父母,都是大转班的时候。苏晓那时儿子长得帅气精神,苏爸苏妈也比较喜欢,于是苏晓和老公回娘家的次数就比较多。一月一趟是肯定少不了的,这样一趟一趟不厌其烦的回娘家,有炫耀宝贝儿子的意思。
    渐渐地,妹妹们也都有了孩子,要是碰巧一起回娘家的话,苏爸倒总是憨憨的笑脸相迎,而苏妈就有些吃不消了。倒不是苏妈不喜欢苏姑娘们回去,只是苏妈怕吵,年轻时候就这样。
   小时候,苏家孩子多,而每到寒暑假,舅舅家的,姑姑家的,还有比苏妈小不了几岁的苏晓堂姐家的孩子,都不少,并且都喜欢到苏家来玩----一来是苏家一水儿都是女孩子,二来是苏爸苏妈都是好脾气,待人又热情好客的。孩子多了难免叽叽喳喳闹个没完!小孩子少不经事的,根本体会不到母亲的烦恼。偏偏苏妈又是个不喜欢到邻居家串门的女士。因此,直到现在苏晓都无法想象她的母亲,那个时候是如何在令她头大如斗的吵闹声中,缝制出一件又一件漂亮的女儿装来的。
   我母亲做了一辈子的裁缝,为几乎所有的庄邻做过新衣服。自己贴边料贴线,但是,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的加工费!
   只是如今,苏妈耳背,且轻度脑梗了!
   喜欢安静,怕吵,这一点,苏晓是随了母亲的。苏妈那时也只是喃喃的提过那么一句,苏晓记住了。苏晓不知道别人有没有留意到这件事,但苏晓是懂得并切实的记住了母亲的怕吵这件事情的。
    此后,苏晓便有意减少了回娘家的次数,只是时时打听他们的身体状况。如果实在想去看他们,那就选个其他姐妹不在的时候去。如此,有时竟然有一年多或者二年不回去看他们了----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了,这是苏晓的想法。
    只是,可能人与人之间真的不可以有太远的距离,尤其是亲人之间。亲人之间一旦有了疏离,便极有可能向隔阂靠拢,也就极有可能会有一些沉渣泛起,堆积并且发酵起来。
    像苏晓,本也属于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一类人。想问题爱冲动,爱钻牛角尖,偏偏又是想象力和联想力超强的人。动不动还爱产生幻觉什么的,因此,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来上一两个大动作,于是惊动一干人等,肯定是在所难免的了。
     本来嘛,四十多岁的人了,早就应该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年纪了。只是,一碰到老爸老妈的问题,苏晓准崩盘,总是一下子就没了主意,惶惶然的,大脑袋就瞬间回到五六岁的智力水平了。
   苏爸苏妈原是跟着苏二姐家住的(俗话说的招女婿),本来俩姓人住到一起磕磕绊绊也属于正常。二十多年也算是相安无事,但是现在的关键是:苏爸苏妈好像是有点儿受委屈了;关键是:老父老母都是快八十的人了;关键是:苏爸苏妈都是不能受委屈的主儿,偏偏又有个看着二老受委屈就爱跳脚的苏晓;最最关键的是:苏家自从四十多年前盖过一次房以后,就没再盖过第二次房。最让苏晓难过且无法释怀的是:七三年为了盖房子,因劳累过度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老苏,从此就再也没有发胖过!而且那一年,是苏晓的的本命年!
     二老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一些余钱大概都给各位女子花了,而他们的老房子里,如今竟然住了二姐家的两头猪!
    苏晓不常常回娘家,闭门修炼的也算是有了一些修为,算得上是个能够忍住脾气的人了。那天在娘家勉强吃完了午饭以后,便返回县城的家里。正好老公儿子都在,看苏晓早早回来有些奇怪,一问之下,苏晓便开始抹眼泪了;再问,便是长江大河了!
     父母现在受了委屈,没地方住了!快要跟猪住到一起了!等苏晓哭够了以后,才嘟囔出一个长句子------依照通常的惯例,苏晓要是哭了,那二位是不能够不理不睬的,所以二位男同志都在紧张的等着苏晓下文呢!
     本来苏家各女子,每家都是宽房大院的。但是二老不愿挪窝,怎么办?要不咱替爸妈盖吧!我一家出钱,其他姐妹跑腿就行!
     眼泪收闸后,苏晓清醒过来,将上午在娘家对苏爸苏妈提过,但遭到反对的建议抛给老公和儿子。老公当即表示:没问题,儿子说:没意见。
     可是。
     一通电话以后,其他五家都反对,苏爹苏娘更反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苏晓又作抹泪状。
    其实,倒也不能怪苏晓对这件事情反应激烈。苏晓自小在农村长大,亲身经历过和看到太多老年人凄惨的晚年生活。真的有老年人被赶到猪圈里生活的。还有的连猪圈都没得住,住到草堆跟的都有。而这些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是儿孙成群的人。像苏晓的外公就是九十多岁投河死的,苏晓有五个舅舅。邻村还有一位张姓的奶奶,也是九十多岁投河死去的,那时苏晓还只有十多岁。只记得老人出殡时正值盛夏,她的儿孙们行跪拜礼的时候,突然间雷声滚滚,暴风雨从天而降。乡邻们都说是老天爷睁眼了!
    最为惨烈的是苏晓的一位本家奶奶,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人住一间破草房,晚上抽旱烟袋,将自己的被子点着了,最后被活活烧死在茅草房里。据说当时火势也不是特别猛,但老人的四个儿子若干孙子,却没有一个人去救老太太,就这样活活给烧死了。她的重孙子都是她带大的呀!!!这件事是苏晓结婚以后回娘家听说的、、、、、、
     现在的农村,生活好了,不少人家都盖了楼房。不过,这些楼房与这家的老人大都没啥关系。除了这家儿子外出打工没在家,那还行,父母还可以替他们看看门。至于隔倍儿的老人,那对不起了,能给个蜗居就是相当孝顺的人家了。
     农村的老人普遍没有退休工资,年轻时因为要养活一大堆孩子,能让孩子们有口饭吃已经就很不容易了,哪里还会有一点儿积蓄呢?仅有的那三两亩地,也刨不动了。为了活命,只能央求儿子替他们打理这土地。儿子每月给他们二三百斤粮食糊口便了。虽然活命是有保证了,但是住房呢,多年前建起来的那间茅草房早就摇摇欲坠了!他们该在哪里安身呢?
    按理说苏家老爸是有退休工资的,而且还不算太少,苏晓原来以为不用操心父母的生活才是的啊!
     苏晓说话做事总是喜欢直来直去,几乎所有问题到她这里就会变得很简单的样子。这些年是长了些年纪,但对于亲情这一块,苏晓却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也真的是这样,自苏晓结婚以后,就一直活得像个孩子------老公大苏晓四岁,老开玩笑说将苏晓当闺女养。事实就是这样,家里家外凡事都不让苏晓操心,人情世故的事情,全部由老公出面解决。多年以来,苏晓除了上班以外,尽玩儿了。这种情形,连苏晓儿子都多次表示嫉妒老妈了---说老爸太惯着老妈了。
    对于父母盖房子一事,按照惯例,还是得苏晓老公去解决。苏晓这一通眼泪抹干以后,老公当即拍胸脯保证,妥善解决问题!于是,苏晓就不烦恼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5-10 19: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塑造,鲜明突出。
发表于 2016-5-13 1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我想说句真话:语言流畅。但文中错字多,标点点错的地方也很多,排版不正确。如果去投稿的话,编辑估计会反感。行文有些拖沓,字数还可以缩减的。人物塑造还可以再鲜明些。个见,望勿怪!
发表于 2016-5-15 00: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叙述有些拖沓、节奏有点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0: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馨香若兰 发表于 2016-5-13 10:17
不好意思,我想说句真话:语言流畅。但文中错字多,标点点错的地方也很多,排版不正确。如果去投稿的话, ...

谢谢提醒,这些错处实属无心,但我会找时间修改。我知道,不用心对待文字,是不可被饶恕的,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再次谢谢提醒,以后我会注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0: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喘月牛 发表于 2016-5-15 00:18
叙述有些拖沓、节奏有点慢了

谢谢提醒,问好!
发表于 2016-5-15 18: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样的态度你一定会有进步的。我相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23 19:00 , Processed in 0.04828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