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37|回复: 1

熬周记1620:那些关于警察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5 16: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周关键词】


警察  雷洋



记得那是1990年代,当时我还在读大学,寒假回到故乡——一个南方的N线小城。某天和几个同学相聚在一家小酒馆,没有包厢只有大厅的那种小馆子。桌与桌之间离得也不远。

清楚地记得旁边一桌人,一个个膀大腰圆,看着就不像是本分良民的角色,其中有一个穿警服的,敞着风纪扣,叼着烟,边说边指指点点,很牛逼的样子。旁边的人不住地点头。动静有点大,而且一听便知,喝得都差不多了,因为舌头已经有点不顺溜。

那时的警装还是黄色的,似乎也还没有八小时外穿便装的规定。

此时隔壁桌正吃饭的一帮小青年,稍有不悦,嘟囔了两句:吵死了,怎么想起来找这么家饭店,下回再也不来了。

这些话传到邻桌,为首那个穿警服的自然不干了。噌地一下站起来——

“你他妈嘟囔什么,信不信老子废了你。”
“我操,你给我客气点,听到没有?”
“你再说一次!”
“说了,怎么滴!”
……

两帮人此时都已经站了起来,剑拔弩张状,空气瞬间凝固,令人窒息般的安静,一场火拼随时都可能爆发……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敞胸露怀的警察,自腰后拔出一把枪来,直直地指过去!

清楚地记得那东西,看着就是一把枪,只是他一扣板机发出的不是子弹,而是滋滋的声响——那是一把枪式电棍。

作为刚上大学不久的我们,除了在录像厅里看过的古惑仔之外,哪里见过这阵势。那帮小青年自然也是蒙了,刚才还顶嘴的小青年,索性两腿一软,扑通跪在那儿。

“大哥,息怒啊,大哥。是小弟不懂事。我错了,大哥,我们这就走,给你们让地方。”

说完,向同伴使了个眼色,一桌人灰溜溜地撤了,只剩下一桌的狼藉。

警察大哥好生得意,将警械收到衣服里,继续高谈阔论。不大功夫,一帮人送他出去,只见他歪歪倒倒地走上警车,自己开着车离开了!

当时,涉世未深的我们,大气不敢出地吃完了那顿饭,各自回家。

直到今天,那顿饭吃得什么早就忘了,甚至聚会的同学都记不全了,但是那个满脸横肉,彪悍犹如土匪一般的警察,至今难忘。



2010年夏天的上海之行,应该算是我们一家三口的首次集体出游。

那时,儿子尚小,体力支撑不了一整天的户外活动,在公车上、地铁里经常会睡着。有天晚上,从宝山表姐家吃完晚饭,回云南路我们住的锦江之星。公交车到了终点站——人民广场,儿子还没睡醒。

没办法,只能在广场边的街心花园找了个长椅,让他先躺着继续睡会儿。我和老婆就站在边上,帮他驱赶蚊子。

街心花园的旁边就是一间派出所(上海尼叫警察署),不一会出来一个警察,戴着眼镜,身材不算魁梧,说话也是细声细语。

“你们是到上海来白相(上海话,玩)的吧,不如把孩子抱到里厢休息一下吧,外头老热的呀。”

有空调没蚊子,不大的一个警署,整洁干净。我们一直呆到半个小时后,儿子醒了才致谢离开。

那个警察大哥那天值夜班,在那半个小时里,他接了几个电话,接待了几个来咨询事情的市民,还处理了一个被联防队扭送来的新疆小偷。总之,见他一直都在忙碌,没有时间跟我们闲谈。

可他对每个人都是彬彬有礼,耐心细致。

多年以后,这个上海警察的形象依然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对这个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并且,让这份记忆增添了一丝温情——不再只是冰冷的高楼和闪烁的霓虹。



以上这两件小事,是我为数不多的和中国基层警察打交道的经历,在这片崇尚安稳过日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土地上,大多数中国人除了上户口、迁户口之外,应该很少和派出所这样的政府部门打交道。

作为体制内的一员,我们都能明白,任何一个机关都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光凭内部监督,队伍建设,思想工作这些手段不能说毫无用处,但是绝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透明的执法过程和公开的舆论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像公安——这种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社会服务和管理机关。

一方面,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应该拥有足够的权威,民众必须树立对警察的尊重意识。

就像我们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的,如果执行公务中的警察让你双手抱头,且多次警告,你不照做,警察是可以将你击毙的。事后自然会对开枪警察启动调查程序,但是那是后话。

然而,在现实当中,很多人都曾发现,身边的的警察,和媒体宣传的形象存在着一些差距,导致暴力抗法、袭警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警察执法的处置和程序合法性必须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且这种监督必须直接面对社会公众。从严治警,绝不只是公安机关内部的事儿,而是事关每个人。

对于一个和谐的社会,“尊警”和“治警”同等重要,可惜的是,当下的社会在这两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雷洋之死本是个不复杂的案件,却引起如此的关注,我们关注的不是他的人大硕士身份,也不是他是否真的去嫖了,我们关注的是迟迟没有到场的真相。

本该用事实用真相说话的地方,双方都在扯别的。一方渲染人大硕士身份、孩子刚出生、结婚纪念日这些悲情因素,另一方则在强调袭警、反抗、咬人、砸摄像设备。双方都在为自己辩护,但谁也无法消除公众的质疑。

好在权威的尸检已经展开,但愿真相尽快浮出水面!


【分享】





【语录】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行者无疆》



原创文章推荐:

熬周记1619:看病奇遇记


欢迎关注,并多多转发。


码字是个辛苦活儿,如果本篇文章,或是其中的一句话,打动了你,请点赞示意,我将深感欣慰。


发表于 2016-5-16 08: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0 07:11 , Processed in 0.01364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