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61|回复: 3

【原创】一套旧式家具 见证烽火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5 1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套旧式家具
见证烽火爱情
——平汉铁路破坏大队队员史国顺和他妻子的故事
顾少俊
日军侵华罪证徐州展馆收藏了一套旧式家具,向人们展示抗战中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史国顺,河南漯河人。
1938年,史国顺在报纸上看到“田家镇失守,武汉将沦于敌手”的一篇报道,再也坐不住了,他对妻子说:“国家危亡系于一发,如果再缄默观望,国家就只有沦亡了。热血男儿应该挺身而出,救亡图存。为国尽忠就不能在家尽孝!赶走鬼子,我就回来。” 史国顺离家那一天是他新婚第3天,1938年10月18日,妻子海桂梅18岁。
史国顺加入了军统,成为平汉铁路破坏大队的一名队员,在徐州一带炸日军火车和汽车,破坏日军交通。2015年,平汉破坏大队幸存老兵94岁的王振山回忆:
1940年春天的一个早上,上级命令王振山把一辆从陇西开到徐州的日军火车炸掉。王振山和史国顺等3人在铁轨下面埋好炸药,装上导线。中午11点左右,日军火车经过时,一声巨响,车头炸毁,日军死伤十几个。
1942年,徐州抗日游击队一位重要人物被日军抓去,王振山带史国顺还有一个外号叫“飞毛腿”的队员潜入日军家属大院,抓了几个军官太太,把游击队那位重要人物换了出来。
1943年,王振山和史国顺在沛县桃园桥上炸毁日军3辆汽车。
破坏大队活动频繁,战斗力强,神出鬼没。有一次,100多日伪军从后场据点倾巢出动“扫荡”。敌人据点空虚。王振山和史国顺等人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据点。日军“扫荡”回来,只看到一片瓦砾。破坏大队还经常打落单的鬼子。后来,据点里的日军都不敢单独外出活动了。日军恨死他们,发誓要彻底消灭这支抗日武装。

1944年春天的一个傍晚,王振山、史国顺和“飞毛腿”3个人在九里山附近的一个村庄歇脚,突然,大队日伪军把村庄包围了。一个好心的村民告诉他们,村南日军少,可以从那里突围出去。
村庄南边是200多米的开阔地,开阔地那边是树林,只要跑过开阔地进入树林,日军就没有办法了。
3人从村南突围,离树林不到50米时,“嗖、嗖……”几声,炮弹飞过来了。史国顺反应快,大叫一声“卧倒!”挥起双掌,分别把王振山和“飞毛腿”打倒在地。
“轰、轰……”几声巨响,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炮弹掀起的泥土盖满了他们全身。耳朵、鼻子全是土。
炮声一停,王振山和“飞毛腿”从地上爬起来,回头一看,史国顺身上有血。弹片击中了史国顺的腿和腰,他努力了几次,都没能站起来。
日军已出了村子,往开阔地这边冲过来……王振山和“飞毛腿”过来要驾着他一起走。史国顺用力推开他们,大声吼道:“别管我!快跑!我不会做俘虏的!”
史国顺挣扎着爬到一块土堆后面,他发现子弹不多了,把盒子枪调到单发状态,瞄准冲在前面的日军扣动板机,“啪、啪、啪!”3个日军被子弹击中面部,仰面栽倒,其余日军赶紧卧倒。日军没有开枪还击——想捉活的。
日军利用地面上的各种障碍物隐蔽,匍匐前进。他们知道史国顺已经负伤,最终会因为失血而昏迷。
四周静悄悄的,西下的夕阳染红了九里山。
史国顺想起远在河南的妻子,离家那天早晨,村庄上空飘着缕缕炊烟,妻子沐浴在瑰丽的朝霞中,望着自己的背影流泪。史国顺叹了口气,那些与妻子一起经历的件件往事一一在脑海里浮现。一阵剧痛袭来,将他从遐思中惊醒,伤口不断涌出鲜血,他感到神志在逐渐模糊。他命令自己:“挺住!”他在身上乱摸,手榴弹已在突围中打光了。他清点了一下子弹,给自己留了一颗,然后把所有的子弹全部压进枪膛。
史国顺努力抗拒着,不肯失去知觉,过了几分钟,感到浑身乏力,口渴得很,知觉在一点点下滑。“不能再这样僵持了,得想办法让鬼子上来。”
日军见没有动静,一涌而上。军靴嚓嚓嚓地踩在碎石上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最后好像在他耳膜旁响起……
史国顺突然从土堆后面跃起,手中的盒子枪打出一个长点射,几个日军像砍倒的高粱杆哗啦啦倒了下去……
史国顺在土堆后面剧烈在喘息着,刚才的战斗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胜利的喜悦让他感到伤口不再疼痛了。一阵昏眩袭来,他感到身子轻飘飘的,好像浮在半空中……他担心失去知觉做了日军的俘虏,对一个特工来说,被俘是最可怕的,和日军交战多年,他深知日军行刑室的厉害,一旦被俘,凶残的日军是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我不能做俘虏!” 史国顺艰难地压上最后一颗子弹,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板机,手枪撞针撞击子弹底端发出轻轻的声响,史国顺感到那是妻子的呼唤:回来吧!家里的柴门已为你打开,桌上的油灯已为你点亮……史国顺的脑海里浮现离家前,妻子帮他收拾行李,“挑灯夜补衣”,的情景,一针一线中传递绵绵情感。离家后,自己加入军统,学习爆破技术,一毕业就上战场,今天炸铁路,明天埋地雷,后天打伏击……戎马倥偬,来不及想家,现在他仿佛看到妻子端庄美丽的笑脸……
史国顺生命的绝唱如豹尾一样叩人心扉。一个日军小头目恨极史国顺打死他们不少同伙,拔出刺刀要把史国顺的头割下来带回去示众。“住手!他是真正的勇士!好好掩埋!”说话的是一个带眼镜的日本军官。这个戴眼镜的军官是徐州一带最高指挥官。他刚到徐州时差点被炸死,恨死破坏大队,发誓抓到这些破坏分子剥他们的皮。但交战多年,他没有抓到一个破坏大队的队员,而他的部队却屡屡受损。今天,他目睹史国顺为国尽忠的过程,心中暗暗佩服。
史国顺牺牲几个月后,发生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那个戴眼镜的日本军官下令:给牺牲的破坏大队队员立碑。平汉铁路破坏大队炸毁了几十节日军火车车厢和几十辆日军汽车,炸死炸伤的日军数以百计。而日军却要给他的对手立碑,这件事中外罕见。但徐州的日军确实这样做了,他们在徐州郊区铁路旁边砌了个坟,坟前立一块刨光的枕木,上面刻“爆破中国烈士之墓”八个大字,每个字有碗口大。那戴眼镜的日本军官还带士兵在坟前放上酒和食品祭奠。
史国顺和他的战友们用壮举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他们注定万古流芳!
王振山说,整个抗战期间,平汉铁路破坏大队里没有一个贪生怕死的,个个是英雄。

2015年底,一个徐州志愿者在河南见到海桂梅时,海桂梅已经95岁。史国顺离家后,她一直在家等他,从18岁一直等到95岁。
海桂梅出生于书香门弟,知书达理,端庄典雅。海桂梅清楚地记得,史国顺离家前一天夜里,在床上辗转反侧,海桂梅问:“你今天怎么啦?”史国顺从床上坐起来,轻轻拉过她的手说:“我要去参军打鬼子,把鬼子赶出中国,我才能回来。在这之前,家里的事我一件也管不了,全托给你了!”海桂梅郑重地点点头:“我支持你打鬼子!”为了这句话,海桂梅奉献了一生,度过了77年孤独漫长的时光。
这位大家闺秀学会了砍柴、种菜、洗衣、做饭、照顾年迈的公婆。建国初期,政治运动迭起,丈夫的事不能提起。没有男人的家,她要经受太多的磨难和无奈。海桂梅非常孝顺,不管在外面遭受多少冷眼和打击,回到家中,她仍是一个温柔的儿媳,举止从容,话语柔美,就像夏天草尖上的露珠,月亮的清辉,太阳的明媚,宽慰两位年迈的老人。她用柔弱的身躯为他们挡开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有一次,公公婆婆病了,躺在床上,家中没有下锅的米。她也因连日的操劳患了重感冒。但她不敢倒下,一个人支撑着到田里挖野菜,心里同时担心公公婆婆的病情。此时,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在自己身边,即使再坎坷的路,两人相扶相携,也会走得踏实幸福。丈夫不在身边,她只能一个人支撑。有时,她感到自己像大厦将倾,留在屋子中间的一根柱子,四面八方的压力,让她感到难以忍受,但必须咬牙挺住。有了海桂梅精神上的安抚,生活上的照料,两位老人度过了幸福的晚年。送走公婆以后,她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她一直坚信,自己的丈夫还在人世。解放后,她想,他去台湾了,还会回来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海桂梅抚摸房中丈夫用过的桌子,坐过的椅子,就感觉丈夫在自己身边。2010年的一天夜里,她梦见一身戎装的他推开房门,站在她床前对她说:“这些年,辛苦你了!”
“不苦,你回来就好!”她满脸笑意。
“我已不在人世了,埋在徐州一个叫‘小被山’的地方。”
她微微一愣,略一沉思,又笑了,摇摇头,不信。相恋时,他家和她家之间隔一条河,两边往来靠渡船。有一年冬天,摆渡的人不在,他竟然游河过来看她。在她眼里,他是高山,是大海,打不垮,拖不败。
“你身体那么好,怎么会不在呢?”
他望着她,一时无语。她忍着笑,继续问:“在台湾找了小妹妹了,是吗?我不怪你,一个大男人在外,应该有人照料。”他看着她,鼻子一酸,眼泪涌出来了。
“喂,你怎么不讲话了,一个大男人哭什么呀!”她暗笑。
他沉默了许久,叹了口气,摇摇头消失了。
做了这个梦以后,她更坚信,他还活着,因为娶了小老婆,不好意思见我了。“我不怪他,只要他过得好。”她逢人就说这样的话。从那以后,她每天柱着拐杖,站在村口的大柳树下,看着通往村口小路的尽头,真是:“思君如百草,缭乱逐春生。”碧海青天夜夜心,岁月的风霜染白了她的青丝。她眼角额头布满了皱纹。77年,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痴心!
77年,她不敢出远门,不敢修缮房屋,担心丈夫回来找不着家门。他们结婚时的新房,里面的摆设,还是77年前,他们结婚时的样子。77年,她每天目睹房中的一切物品,丈夫的音容笑貌就在她眼前浮现。
徐州志愿者的到来,她才知道自己日思夜想,望眼欲穿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知道丈夫牺牲在徐州的消息时,她出奇地平静,没有流一滴眼泪。她是风雨黄昏中孤寂的寒梅,相思的眼泪早已在夜深人静时流干。以后,她开始料理后事,知道丈夫在九泉之下,她要去和他相会,生死相依。“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们的爱情冰清玉洁,超凡脱俗。
3个月后的一个下午,她看着窗外明媚的春光,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爽朗,对她的干女儿说:“今年的油菜花开得真好,美极了!他在菜花丛中向我招手呢!”晚上,老人平静谢世。
老人离世后,日军侵华罪证徐州展馆负责人到河南,把海桂梅房里的一只木箱,一把木椅,一张小桌和一个橱柜搬到展馆。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家具的木料已变暗,显得很破旧。但它们见证了抗战中的一对夫妇为了拯救危亡的祖国,死而无憾,永不后悔的铁血丹心;见证了当年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的人民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
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人们,对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离别,感觉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日军侵华罪证徐州展馆用实物重温历史,追忆那段沉痛的历史,告诫后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发表于 2017-9-5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夫妻在抗战中太多了
发表于 2017-9-5 16: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地黄花分外香
发表于 2017-9-11 23: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仅仅是讲述了一段伟大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曲赞扬革命烈士的抗战颂歌!向逝去的抗战英雄及家属们致敬默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7 19:41 , Processed in 0.011758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