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31|回复: 7

[醉里飞花令 珍贵] 小小黑板寄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 09: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闻石8071 于 2018-4-2 07:45 编辑

20160610_102927_副本_副本.jpg

2016年6月10日王卫东和我在兴建中的盐连铁路灌河大桥上合影
 
  1970年7月,我高中毕业。家住一乡镇供销社大院的我,除了看看书,无事可做。父母虽是老干部、老革命,但他们都老实本份,不会找人托关系替我找工作。只能在家待业。
  到现在我也没明白,我们之前之后毕业的定量户口学生,都去插队,惟独我们这一届不插队?说实话,当时我是宁可去插队,也不愿意一人整天在家呆着,无聊、郁闷和急躁。
  突然有一天,在县机械厂工作的同学王卫东来到我家,告诉说让我到机械厂报到,说他在新进人员名单上看到我名字了。我一听,很惊讶:我们家没找任何关系,那厂子中也无什么熟人,怎么可能有我的名字呢?卫东毋庸置疑地说,他亲眼看的名单,而且厂里的戚主任还请他通知,让我和他一起去报到,这还有假?他这样说,我只好将信将疑地跟他去了厂里。
  在卫东的带领下,找了机械厂负责政秘的人,对方问了情况后,感觉和名单上的刘标不太对头。因为带我来的王卫东,其父当时是县工业局某部门负责人,尽管经办者心存疑虑,还是把我给收下了。
  报到的当天下午,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名单上的刘标是康庄人,来报到了。一下子冒出两个刘标,而我是“假”的,一时间在全厂上下传为笑谈。按常规,我当然得回家,弄错了嘛。可是,碍于卫东父亲的面子,厂方研究后同意我留用,却把我分在了最苦最累的翻砂车间。“正宗”刘标和卫东同在金工车间,相对轻松且有技术。
  事隔近50年,我“冒名顶替”去机械厂工作的事,熟人、朋友圈子中知情者已不多了。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尽管时间仅数月,可这段经历在我一生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段日子里,车间的高温和脏苦累险,考验和磨炼了我的体能和意志;师傅们的敬业精神和高超技术,更让我敬佩不已。恕我不敬,岁月的流逝让我没有记住哪怕其中任何一位师傅的名字,但是,他们,那些男男女女来自无锡的师傅们,至今仍是我心中的偶像。在炼钢炉前,在砂堆旁边,他们一丝不苟的劳作,鎔铸出一件件令人惊叹的产品。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劳动的含义,更体味到生活的艰辛。踏入社会的第一步,遇见他们,是我的幸运。
  后来,我离开工厂去参军;再后来,师傅也都陆续回城。写到这里,遥想这些师傅们,我在心里对他们说:你们在家乡无锡生活得还好吗?不屑之徒在此祝愿你们健康长寿啦!
  其实,卫东和我既不同班也不同届,在校时交往并不多。因了这次“冒名顶替”之故,我与他却开启了长达一生的友谊之旅。工作之余,我们都在一起玩儿。学徒工资仅十几元,有同学来看望我们,我俩都会“集资”招待。招待方式是,把当天食堂窗口悬挂的小黑板上写着的所有菜肴,都买上一份,美其名曰:“买小黑板”。我俩发明的这种“买小黑板”待客方式,曾在许多同学中流行过,包括卫东内的那批后来到县化肥厂工作的同学们,更是深得其真传。没办法,那时大家工资都低呀。直到1985年3月,我的另一官至团县委书记的同学在省团校学习,我在南京开会抽空去探望他,他叫来同在省团校学习的几个响水籍学员,招待我时仍然还是“买小黑板”。只是省团校小黑板上的菜,和当年机械厂的小黑板不可同日而语,要丰富得多了。
   “买小黑板”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也成了当年同学交往中的佳话。至今,这份纯真、朴素的感情我仍十分怀念。此后多年的同学相聚中,大家还会常常提及这段往事,感慨、唏嘘不已。
  1971年初,我参军入伍。分别时,卫东买了钢笔、笔记本、毛巾、牙膏等日用品相赠,洒泪告别。我在部队的两年中,除了母亲和另外两位战友的母亲一起来探亲,卫东是到部队看望我的惟一的同学。那是冬天,卫东被安排住进部队简陋的招待所。晚上我送他休息时,一看被子太薄,立即回连队找来一件军大衣。我以为有了大衣总会暖和点了,谁料想第二天一早到招待所叫他吃早饭,他说当了一夜“团长”(被冻得缩成一团)!哈哈,现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我俩还常会感叹和纳闷:卫东住一晚上就冻成那样了,我们当兵的天天如此究竟是怎么过来的呢?
  我1973年退伍安置进了县邮电局,周末回家化肥厂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那里有卫东、有迪哥等好多同学。那时大家都未婚,都吃食堂,所以我去了他们请我“吃小黑板”,仍是主旋律。
  再后来的这些年,随着时光流逝,卫东和许多同学分散到了县内很多单位,有的升迁,有的平庸,有的落魄,不一而足。1985年后,卫东先后在县内多家规模企业担任领导,最后官至县化轻建工业局局长、党委书记。2004年春天,他辞官到一家民企担任集团公司副总兼子公司老总,一干就是10个年头。前些年,他又被盐城一家同是药业生产企业的民企所聘,继续当他的职业经理人。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毕竟能如此老有所为的人,并不多。
  几十年来,卫东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无论是当官,还是下海,也无论我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我们之间的这份情谊一直延续着,从未间断。哪怕工作再忙,时间再紧,隔断时间他总会找机会和我聚一聚,唠唠嗑;即使没时间吃个饭,也会在晚间约我一起走走路,聊聊天。他到盐城工作后,回家度周末时还会约我走路,更有几次因为时间关系,他索性开车带我兜一圈风,在车上聊会儿,算是见了面。这几乎成了我们之间约定俗成的惯例。
  回望数十年来与王卫东同学的交往,有几个关键词特别难忘:冒名顶替、小黑板、“团长”、散步和唠嗑。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纵观我与卫东的友谊,足可堪称典范。这友谊,因为其平淡、质朴且不近功利而历久弥新,彰显珍贵。现在,我们都步入老年,各自当上爷爷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大家能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安度晚年、合家幸福。
发表于 2018-4-1 16: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之交淡如水。好友友谊历久弥新,彰显珍贵。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20: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碧云天下 发表于 2018-4-1 16:12
君子之交淡如水。好友友谊历久弥新,彰显珍贵。

谢谢阅读和点评。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值得相交,值得长久怀念和记忆。
发表于 2018-4-1 22:1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真情、真诚!
发表于 2018-4-2 06: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有一这样知己朋友,弥足珍贵
发表于 2018-4-3 17: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谊的珍贵就在此,为刘老点赞.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7: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勤 发表于 2018-4-3 17:12
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谊的珍贵就在此,为刘老点赞.

谢谢王老师点评。
发表于 2018-4-7 07: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友  老感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6 19:29 , Processed in 0.027746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