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姜桦

[原创] 自我解剖:期待各位的联席阅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30 20: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这里平等交流,畅所欲言的氛围。
发表于 2008-6-30 22: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7-1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喜欢姜桦的诗歌,我也深受其影响。记得去年在盐城“春天送你一首诗”的朗诵会上,陈锡民老师就说我的诗歌很“像”姜桦,是暖色调的抒情。我知道这是不好的事情,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这又是致命的!
还是回到姜桦老师这三首诗上来吧。
恕我直言,这三首不是姜桦最出色的诗作。但放在更宽大背景下,它们又是优秀之作。为什么?因为三首诗所承载的思想,忧患意识和对自然、生命的挚爱。如果仅仅让诗歌停留在语言上,写了二十多年的姜桦比谁都有经验和方法。一首诗在于它的内核,在于它的呼吸和心跳。
幽蓝和牛伯一的点评,总体上来说是不错的,是行家,是方家。但我以为你们的点评仅仅局限于文本,因为你们对姜桦这个人不熟悉,这不怪你们。如果熟稔于他的人、他的心,就知道点评有点“小看”了他。我比较同意雷火的意见。一个人的情感畅道,不是语言和技巧铺设的;当思想站到了峰巅,我们往往看到的不只是高昂的头颅,还能看到他的赤足和脚上泥水。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头颅和赤足都是美的,因为诗人不只是在自言自语,他有着强烈的自觉意识来担当一些现世生活中正在堕落的气候。用屠格涅夫的话说,“我已无法成为我了。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不能成为原来的我了”!所以说,这三首诗已经有了明晰的责任和目的,而且能臻于此,就很不容易,就已经是一组好诗了。我们不可让每首诗承载得太多,过于完美不成诗,也不是诗。再者,诗的含蓄到底在一个什么程度上?我们业内人读懂了,就已达到了表述本意的效果,至于受众的“另一半”互动,不一定非要让含蓄这一种触媒来完成。再扯远一点,我比较讨厌一些晦涩难懂的诗,表述的本身决不是拒绝,你拒绝了读者,只能是让自己向相反的境地滑行。
最后,我要对姜桦老师说的是:三首诗,我更喜欢第一首诗。

[ 本帖最后由 张大勇 于 2008-7-1 11: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3: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勇眼尖。
三首诗,第一首确实是我相对满意的。第二、第三首显然写地太局促。似乎先有了一个什么宏大的主题在那里,然后努力地要用诗歌去表达它,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明显地不入眼。更别说入心了。
所以,对于我(对于别人不一定是这样),可能更适合一种慢抒情。
我会注意,并加以改正。
发表于 2008-7-3 07: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已读这三首。姜桦这样写,行不行?这三首与姜桦早年的外露的泛抒情唯美的写作是密不分开的。他的乡村,他的爱情,等是许多中国诗人的大路化写作,他在艰难写作与选择。他开始寻找瓦房村,和农场。这一系列的写作,还算是成功的。到现在的滩涂,他的写作就像脚下的盐阜大地在向东海岸延伸。再看他这么多年来的诗歌创作实绩,《诗刊》《星星》等专业诗刊是时时见其作品的,还获得一些奖项。并抓住青春的尾巴参加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国最高诗会的北京青春诗会。不管怎么说,他是国内一个成熟的实力派诗人。在醉里挑灯里,我们显然缺少与之对应的评判。
发表于 2008-7-3 09: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廉·W·韦 斯特在他的《提高写作技能》里说:“只有当评论是苛刻的、有破坏性的、不辨是非的或使人误解的时候,它才是有害的。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欢迎评论,并且接受有益的(富于建设性的)评论。”我认为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的需要,是读写间的交流,是促进提高,是一种洞察过去拓开未来的必要。任何不同观点,任何一种批评,都不应该成为不文明言行的理由,不应该成为文字暴力和网络暴力的导火索……

非常欣赏谢泳老师的文学批评观:“负责的文学批评,首先是对自己负责。……负责的文学批评对一个批评家的知识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他们要有系统的学术训练和对文学艺术的敏锐感觉,同时还要有对已有文学作品的熟悉,特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熟悉,没有这个知识准备,对于当代作家的批评可能就是不负责的。负责的当代文学批评,至少应当以中国现代文学所达到的高度为坐标来评价当代中国文学,有了这个坐标再评价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来,就不会有不负责任的吹捧了。批评家对自己负责,就是对读者负责。对艺术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如果一个批评家的文字,几十年后还有人愿意看,那大概就是负责的文字,我们都要向这方面努力。一个好批评家,其实就是一个好读者,凭良心说话就可以了。”站在这样的文学立场上,再来深视姜桦的诗歌,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地源写作之路的限制和囚困之境界.往往一个人的优点也就是他的缺点.我也反感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前十行写好.老是这样想,他心中就没有大诗歌意识,史诗意识,反思意识,往前开拓的意识.我对他的要求高了,也严了.因为他的诗歌已经出色,所以要更出色!
发表于 2008-7-3 1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借一只耳朵  听草的声音
发表于 2008-7-3 17: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大勇老师的看法:“一个人的情感畅道,不是语言和技巧铺设的;当思想站到了峰巅,我们往往看到的不只是高昂的头颅,还能看到他的赤足和脚上泥水。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头颅和赤足都是美的。”我也觉得,相对于诗歌的外在,其内核更重要。这也如同做人和写诗,人品更重要。炼文,先炼人品。心走得多远,诗才能走得多远。个人认为姜桦老师的三首诗都成熟而具情感的冲击力!

[ 本帖最后由 蓝色天空 于 2008-7-3 17:45 编辑 ]
发表于 2008-7-3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cjh8888 于 2008-7-2 23:11 发表
大勇眼尖。
三首诗,第一首确实是我相对满意的。第二、第三首显然写地太局促。似乎先有了一个什么宏大的主题在那里,然后努力地要用诗歌去表达它,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明显地不入眼。更别说入心了。
所以,对于我( ...


是啊,诗人不能老想自己要表达什么,而要问自己看见了什么。诗在那里,等我们去看见。
发表于 2008-7-3 17: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楼上各位发表的很专业的评,很令人佩服。也收获颇多,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探讨。另外,醉里挑灯也算是盐城人自己最近的家园。在这里,天空趁机代管理员恳请各位老师为诗版出谋划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1 12:48 , Processed in 0.009503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