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血丹心

[原创] [原创]教育,我有话要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2 21: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很多学校,周围店铺、摊点林立,网吧、游戏室遍布,触目可见台球桌等各种以赢利为目的的供学生玩乐消遣的设施。一到下课,校门口两边往往会被惟利是图的商贩围得水泄不通。

每个学校都下了力气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可商贩们采取的是“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策略,整治期间看不见影儿,可整治结束后又卷土重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学生在校一天受的思想教育不及放学回家路上几十分钟受的负面影响大。找工商、税务、文化、公安等主管部门协助吧,人家总不能时刻跟着学校转。

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寻求社会力量帮助教育、管理学生呢?作为学校,应该如何做?作为社区以及有关管理部门,又能做些什么?如何拎成一股绳合力打造孩子们的良好成长环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2 21:46:3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12 23: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心版主提到学校周围环境整治难问题,我认为那必须得有国家立法,通过法律来控制和整顿,要拿出一套强硬并且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校园周围环境的净化就指日可待了!  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何方?教育的明天会怎样?学校教育会将我们的孩子引向何方?这也许是一个值得全民、特别是教育部门深思的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21: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孩子走出99的阴影 

在小学低年级,儿子的考试成绩总是满分。每当小家伙每次总是乐滋滋的把满分的试卷摆在我们面前,一家人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有多自豪了,儿子也在我们的不断称赞中满怀信心的健康成长。 

儿子上了五年级,不知是知识越来越深,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儿子每次考试的成绩不再是满分了,不是这次因为粗心丢了一分,就是下次有一个知识点没有理解到位扣了分,反正离满分总是差那么一点儿。每当儿子把试卷怯怯地递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和爱人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我们如同面临一场军情严重的战争,谨慎地对待儿子试卷里的错误,帮助儿子找原因、觅缺点、寻对策,力促儿子在下一次考试中争取100分。 

期中考试分数下来后,儿子回家向我们汇报说:这一次考试的数学试卷发下来了,他考了99分,是全班第一。我和爱人并没有体会到儿子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喜悦,也没有被全班第一的荣耀迷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怎么没有考到100分呢”。在我们的责问声里,儿子的眼睛里掠过一丝不安和失望,我们都没当回事。我们响亮地给儿子提出,为了最后一分而努力奋斗!就为了这最后一分,儿子开始拼命努力,他的生活里也再没了笑容。 在我们的热切期待里,儿子的学习越来越累,越来越力不从心。他在一篇日记里写到:今天又测验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得满分,我真的很害怕又犯错,害怕爸爸、妈妈那失望和责备的目光。其实,我也很想得满分。满分!满分!!满分!!!一连串的“!”让我开始思索对儿子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   前两天,偶尔在报上读到一个关于99一族的说法,它来源于一个故事:拥有一切的国王总是快乐不起来,他看到一个小厨师很知足快乐,就问宰相为什么,宰相说那个厨师还没有成为99一族。宰相给了厨师99枚金币,厨师先是狂喜,而后犯愁,为什么不是100枚呢?就为了这最后一枚,厨师开始拼命努力,希望早日达到100的目标,他的生活里也再没了笑容,变成一个十足的99一族。 

诚如那个宰相在故事的最后回答的那样:陛下,这个厨子现在已经正式加入99一族了。99一族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拥有很多,但从来不会满足,他们拼命工作,为了额外的那个1’,他们苦苦努力,渴望尽早实现100’。原本生活中那么多值得高兴和满足的事情,因为忽然出现了凑足100的可能性,一切都被打破了,他竭力去追求那个并无实质意义的1’,不惜付出失去快乐的代价,这就是99一族。”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幡然醒悟:我和爱人无意中就成了这样的99一族,而儿子正逐渐成为实现我们不切实际目标的代办人。 

99一族,他们有着标志性的族群特征,就是已经拥有了很多,却始终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里永远还有更高的一个目标,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努力,竭尽全力去实现那些目标。看看学校里的孩子,这样的99一族还真不在少数。其实,不能怪这些孩子,主要是这些孩子背后都站着99一族的家长。 追求考试满分没有错,但是像99一族这样为了更高的目标把孩子折磨得筋疲力尽,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快乐,即使暂时得到了满分,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也不能保证孩子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在我明白了,孩子每次考试回来,我再也不去关心他是否考到了满分,仅仅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行,只要感到学习快乐就行,考到这样的成绩已经满不错了。通过在精神上不断鼓励他,在分数上不断淡化它,儿子又渐渐恢复了以前的自信,从99的阴影里走了出来,重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6 21:55:4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5: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拿爱来说事儿 

上午二节课下,小老师把三个学生带到办公室来,原因是三个孩子昨天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同学A说:有几题不会做,所以没有完成;同学B说:布置作业时没有听清楚,所以少了几题;同学C说:昨天晚上爸妈不在家,我出去玩了。询问了一番缘由后,小老师说:我知道你们都能说出一大套理由来,不管什么理由,没有完成是事实,这样吧,每个人都去做五遍。望着三个同学不情愿的样子,老师又补充道:我这也是为你们好,不是为你们好,我干嘛要去罚你们?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先是大发雷霆,对学生进行一顿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有时候,还用巴掌拍几下,处理完了,自己的气也消差不多了,再把孩子拉到面前,感慨地说:老师这是为你好呀,是真正爱你才这么做,如果不是为你好,老师才懒得同你说;往往还会举出实例:你看那个调皮捣蛋的王小明,谁去管他?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老师是为你好才管你,是爱你才这样对待你。 

体罚学生出问题了,家长找到学校来,出来打圆场的老师众口一词:算了算了,老师也是为你家孩子好,不是因为爱孩子,谁愿意去体罚他。家长想想也有道理,气也就消了。只有孩子,身上、心里还带着老师留下的爱的痕迹,有时候,那种痕迹能让一个孩子一生难忘。 

老师爱学生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是不是真心爱学生,学生心里有一杆秤,学生家长心里也有一杆秤。“拿爱来说事”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做,失去了一个教师的真诚,表露出教育手段的简单和教育艺术的匮乏,得不到学生对为师者应有的尊重。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要给孩子真爱,要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爱心的公民,我们就要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拿爱来说事儿,那种以爱做借口,通过训斥、惩罚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教育学生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发表于 2007-5-6 2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幸我没有也不会成为99一族!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确实是早已应该摒弃的教育教学方法了,但很多老师还是舍不得仍下这一法宝,个中原因,确实值得深思。考出一个好的分数,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家长的心愿了,也早已成为老师诚惶诚恐的主题!在奖金、福利、职称样样和教学实绩(主要是学生考试排名)挂钩的今天,这能简单地把责任归罪于老师吗?老师也是一群普通的人,虽然我们希望他们高尚于一般人、睿智于一般人,但他们毕竟也是凡人。希望具有高尚情操的老师越来越多的涌现,希望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将素质教育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描绘,希望应试教育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深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6 21:14:5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1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倦客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但关注教育,并为教育鼓与呼,感动并感激着!

 楼主| 发表于 2007-5-7 18: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媒体报道,网络语言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上的人际交流,而是被大量移植到了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中小学生开始用网络语言写作文。一位语文教师在学生的一篇作文中发现了大量让她看不懂的语言,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那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GGGF一个劲地对我PMP,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诸如GG(哥哥)MM(妹妹)、偶()、美眉(女孩子)、打pp(打屁股)、拍砖(批评、点评)、菜鸟(新手)、油墨(幽默)、果酱(过奖)、抓狂(受不了刺激而行为失常)之类的网络语言通过学生的作文进入教师的视野。    

对中小学生该不该用网络语言,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就表达了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担忧。他说,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赞成者认为,对网络语言进入现实生活感到恐慌,体现的是保守、封闭的文化态度。汉语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坦然接受这种变化,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尊重。对个体而言,这是一种风度和胸怀;对使用汉语的民族而言,这是一种包容和自信。    

针对2007年高考作文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将遭到封杀,会被扣分的传言,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人士表示,2007年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语文大纲中,没有明文规定高考作文中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而是要求作文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对此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虽然考试大纲里没有作出不能使用网络语言的硬性规定,但还是尽量不要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因为这样容易造成歧义。    

个人认为,对一些约定俗成的大家都能理解并接受的网络语言应该允许学生运用,因为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些网络语言已经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多数人对其表达的含义都能接受并理解,那么学生在作文里运用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对学生运用网络语言,平时教师应该注重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有些不健康的表情达意牵强附会的网络语言势必影响孩子健康的语言表达,听之任之必然会加剧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7 18:33:5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7 20: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对于网络语言应该一分为二地对待!辩证地看问题永远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美好的东西必将留存并延续,经不住考验的必将最终灭迹。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21: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8日<生命时报>报道说现在的孩子身体最差.15年前,一篇关于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纪实报道——《夏令营中的较量》轰动全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和意志的担忧;15年后,这一问题反而加剧了。   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近20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包括肺活量、速度、力量等;天津市一项调查更显示,学生身体素质甚至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等机构今年4月开展的青少年形体测量和测评结果对外公布:八成青少年体形不良,走路时探颈、驼背、窝肩的比率高达46.1%;另有17.7%的人是X型腿或O型腿。  几组令人揪心的数字,不禁让人们为现在的孩子捏了一把汗,长此下去,作为“早上八九点钟太阳”的他们又怎能挑起国家栋梁的重任?又是谁让孩子远离了操场? 4月29日上午10时,李长春在北京主会场朝阳公园宣布“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随后,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青少年健身项目展示,并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北京青少年集体长跑活动鸣枪。但是,很多人都担心“阳光体育行动”会流于形式:锻炼习惯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早晨在公园里锻炼的都是老人,学生年轻人下课下班就是玩电脑游戏。  的确,现在的学生大都长得很快,但是却不一定体质好。“高身材”也很难掩盖“体质差”,没病不等于健康。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青少年体能素质在持续下降,其中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甚至高达83%,也就是说,现在的10个大学生中,还找不到两个视力良好的人!所以我们要开展这样的体育活动,让“胖无力”、“豆芽菜”越来越少。毛泽东主席当年提出"三好"的标准是:一是身体好,二是学习好,三是工作好,没有了身体健康,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但现在的三好生标准被我们很多人擅自改了,只要学习好,只要分数高,一好就是百好.家长眼里看着的是分数,老师眼里只有成绩,谁还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时候,一周可怜的两节体育课还被挤占上别的所谓主课. 看来,现行教育体制不改革,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把玩的时间还给学生,我们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过来,“阳光体育行动”仍会流于形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9 21:54:4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21: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假,谁之痛 

侄儿在某重点中学读书,五一放假回来,兄弟对我说:“这几天我没空,再说他学的那玩意我也不会,孩子就拜托你了。”自家兄弟有啥好说的,我爽快地答应了。 

粗略了解一下,侄儿的家庭作业真不少,放七天假,几乎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问侄儿:“你们老师怎么布置这么多作业。”侄儿说:“我们班主任说了,这是学校的规定,就是害怕有的同学回家上网、打游戏,玩野了,变坏了,每一份作业都要家长签字的。” 

想一想也是的,学校这个媳妇确实难做,上面有婆婆管着(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下面有子女要伺候着(成千上万学生),不放假吧,谁敢碰头上的“尚方宝剑”,再说,涉及到每一位教师的休假权利,教师也不答应;放假吧,又不放心,现在社会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宽,休闲、娱乐的手段、设施越来越丰富,影视、网络对多数孩子眼球的吸引胜过书本若干倍,虽说部分孩子是自觉的,放假回去有家长照应着,可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是少数)缺乏“免疫力”,再加上部分家长或忙于应酬、工作、生意等等,顾不上照应孩子,或有时间看管但不会教育,如果再把每个班的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算在内,学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放假期间处于管理和引导的真空状态。这部分学生成了班主任的担心,学校德育管理者的忧虑,难怪有人用“5-2=0”来形容当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即一个学生5天在学校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刚好和放假回去2天受到的负面影响相抵消,实质上,对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来说,很多情况下是“5-2<0”,放假,成了学校想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痛”就可以理解了。 

孩子放假回去了,管吧,鞭长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指望不上家长了,指望社区吧,时下,有多少社区利用节假日为孩子真心服务的?孩子一放假了,社区里最热闹的是营利性的网吧、游戏室、不正规的书店以及其他一些娱乐场所。怎么办?多布置一些作业成了很多学校在假期间接管理学生的一种必然选择,每一个学生都成了“减负总也减不下来”的受害者,这虽然不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原因之一。 

为了减轻这一“痛苦”,有的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放假也实行一个月放一次的制度(多是民校),有的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日生活,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但往往活动会变味,活动成了集体补课,活动成了乱收费的借口,再说,很多活动都是学生自愿报名的,渴盼放假放纵玩乐的学生是不愿意参加的,因此,很多活动并没有收到实效。 

我们都知道,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肥沃土壤”,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教育失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方式陈旧、轻德重智,尤其是对后进生教育管理不力,甚至冷落歧视、不闻不问,造成部分未成年人走上不轨之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环境的潜移默化至关重要。 

看来,给学生放假,光靠多布置一些作业来加强管理是不行的;想通过开展活动来引导学生还要动脑筋。家庭、学校、社区如何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愉快地度过每一个假期值得我们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7 02:22 , Processed in 0.01443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