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三子在2007-10-2 4:44:35的发言:
看到我写的《父亲》能获征文奖,总觉自惭,感谢醉里的厚爱! 父亲去世近二十年了,为了表达对他的思念,我就突然萌生要写点东西,来告慰一下他老人家,写得很业余,但都是真事的记录。 代养我的大嫂还健在;父亲蹲在大嫂家屋外哭,是我五叔告诉我的,五叔家和大嫂家是邻居,他还陪他哭过;六姨娘也还健在,步行去买糖的事就是她告诉我的。 还有些事,如读书、米粥汤煮鱼、偷梨、烧纸等,都是在我记忆中的,但有一件事,我也是一直不明白,就是母亲坟上的那棵叫合欢花的树,到底是野生的还是后栽的?如果是野生的,我真的在我老家那里没看过同样的树,如果是后栽的,它寄托着父亲怎样的情感? 父亲是个沉默少语、不善表达的人。但是,现在回想,他又能和我们说什么?又向谁去表达?一个人抚养六个孩子,那是一个怎样的生活重压?这种生活的重压下,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就是现在的生活条件下,又有谁能承受? 我现在的年龄和当时母亲去世时父亲的年龄差不多,我有时会扮演我父亲的角式,想象他当时的心境,我是个很少流泪的人,每当此,我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父亲活着,完全没有了自己,他掏空了他生命中所有精华,他用自己的命换来了几个孩子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您的《父亲》中最感人的其实就是那份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那份天底下最无私的父爱! 真正打动人的是事实本身!任是何等的妙笔生花也无法比拟。 问好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