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吴茂华

[原创] 化 妆 间 (中篇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9 18: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修改一下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8: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阿云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6: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妆间》中的人物
剧中人物: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杨白菜)、常二芬、小谢姐、妹妹、团长、常二芬丈夫。
                             提纲
一、爷爷、奶奶是剧团里的台柱。一个隆冬,在王家庄唱戏,那时父亲刚生下一月有余,奶奶又要带孩子又要演出,有诸多不便。王姓地主无后,爷爷、奶奶留下了亲生骨肉而去。王地主的老子见儿子的家产将落于他姓人家之手,逼儿子另收族中一童为子。两童至十岁左右时互殴,父亲一眼失明。十年以后,爷爷、奶奶思子心切,复至王家庄演出,见儿子在王家并不受待见,收于身边。早晚教其练功,由于眼睛不好等原因,父亲只能在剧团中成为演皇帝的二流演员。
二、母亲杨白菜是奶奶的徒弟。因此对爷爷、奶奶十分恭敬,对我父亲也很礼让。爷爷、奶奶总觉对我父亲有愧,时时想着补偿。另外担心杨白菜翅膀硬了远走高飞,暗中支持父亲去追求母亲。但是友情不是爱情,每每遭到拒绝。母亲演出崴了脚,父亲在台上救了戏,台下悉心照顾母亲,终于一日在化妆间有了机会偷腥,母亲因此怀上了我。奶奶是个明眼人,软硬兼施,我的父母亲终于走到了一起。
三、常二芬长相俊美,和剧团团长关系暧昧,乘着母亲生我的机会,被团长捧上了一号角色。坐过了月子,母亲开始反击。某镇领导看中了常二芬,走了团长的路线,团长不得不割爱。常二芬蜜月期间,母亲反击,重新坐回了一号的交椅。蜜月过后,常二芬反扑,仗着外有丈夫的势力,内有团长的旧情,母亲每每落败。一次团长和常二芬情火复燃,被父亲撞见,父亲守口如瓶,得到团长信任。孰料私下恐吓常二芬,欲把事情告诉他丈夫,在常二芬哀求间,父亲的欲望如愿。他们的私情被母亲发现,母亲不但不气,还暗中鼓励。常二芬怀孕了,告诉父亲,父亲无法应付,求计于母亲。母亲要父亲让常把这事推给团长。团长吃了哑巴苦,找关系把常二芬送到了另外一个剧团。母亲终于清除了常和自己争风的宿敌。常二芬生下了妹妹,做镇长的丈夫不认账,常二芬把妹妹送给了父亲。
四、常二芬走后,小谢姐有了登台露脸的机会。小谢姐很乖巧,深得奶奶的喜欢。奶奶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悉心相授。小谢姐渐渐红起来。母亲毫不介意,因为母亲有她自己的绝招,一般人就是暗中偷技,因为无法掌握窍门也是妄想。不过后来母亲发现小谢逐渐掌握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暗中了解,原来是父亲吃里扒外。小谢姐为了学得母亲的技艺,不惜主动和父亲“潜规则”,父亲把母亲的诀窍全都出卖了。母亲气急败坏,终于背叛了父亲,和被人出走了。
五、小谢姐当了家。我没能继承传家的衣钵,成了一名作家。妹妹在小谢阿姨的培养下成了一名新的淮剧皇后。我写了新剧本,妹妹琢磨出新唱腔。我们的新戏引起了空前的轰动。母亲和常二芬都老了,他们都回来帮助后辈,剧团有了新的气象。
建议
A、本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S、把故事的时代背景放在旧社会,这样写起来方便一些,少了许多的顾忌。
C、少写一些剧团里男女之间的事情。
D、这是很难得的小说材料,不能废弃。写出来一定会有众多的读者。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6: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榆树先生,六十有八,致力小说与散文写作。

繁忙中,在网上与我交流,写出这么多意见,不是一日之情,更非一日之功。

唯有深谢!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6: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见很好,你对小说研究深。

《人民文学》徐则臣说小说“游离”。

可能情节不深入。

答老榆树:

你提供的一些素材,也不错。特别是杨与常的争斗,很精彩。决定用。

但小谢姐,一个清白人,不要搞乱了。世界有明亮的一面。

另外,我对化装不懂,没有专业知识,也是该小说失败的重要原因。
发表于 2012-6-1 23: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名字还以为是鬼片。好长。明天看,晚安。楼主大人居然比老爸老妈年龄还大…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2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苍耳


    是吗?!
发表于 2012-6-27 1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剧的地方特产,楼主的观察力令人敬佩,娱乐圈潜规则描写的很透彻,你是不是做过导演啊?哈哈。
发表于 2012-7-4 17: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7-4 22: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和小说最简单的划分方式,就是看所描述的是否真正发生的事。散文就像纪录片,小说就像电影或连续剧,当然小说是面镜子,可以看到散文的影子。个人认为这是小说。
话说回来,现在好多散文都是瞎编乱造的,太矫情了。坐在家里看到菜花开了,我们在春天出发。躺在床上想到某某征文了,于是,啊,我的老父亲,今天我终于读懂你了。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浮,也就是太快了,看了有点气喘的感觉,细节描写得不够。语言很老道,可我感到正是因为语言的原因,使小说失去了一些味道。说不好,酒又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5 13:59 , Processed in 0.02322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