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闲说中西医的那点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14: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玩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希腊医学受到宗教迷信的禁锢。巫师们只会用念咒文,施魔法,进行祈祷的办法为人治病。这自然是不会有什么疗效的,病人不仅被骗去大量钱财,而且往往因耽误病情而死去。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四体液理论不仅是一种病理学说,而且是最早的气质与体质理论。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每一个人,生理特点以哪一种液体为主,就对应哪一种气质。先天性格表现,会随着后天的客观环境变化而发生调整,性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后世的医学心理疗法提供了一定指导基础。人所以会得病,就是由于四种液体不平衡造成的。而液体失调又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所以他认为一个医生进入某个城市首先要注意这个城市的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

诸位网友,现在你知道将人气质类型划分为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多血质从何而来了吧,就源自这位天才医者的观察分类,同样你也可以看到西方医学也极为重视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了。中医上讲,养生须天人合一、顺应四时、调节情志。其实人家也认识到了,所以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末,西方人善于分析,不知整合这些观点似是而非,并不符合事实。不过人家可能力求从枝节探究整体,我们是从整体观照枝节。看起来我们好像境界上略高一筹,实际操作起来,我们却走向了模糊化、神秘化乃至整天说大话。惜哉!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指尖上的中国 于 2012-11-1 14:18 编辑

还有个非常有名的小故事

一天,希波克拉底在市场上见到一个人突然神志丧失,全身抽动,面色青紫,嘴里还吐出泡沫。周围的人都惊慌失措地喊道:“这人中了邪啦!快去请巫师来!”
  
正好有个僧侣经过这里,有人马上拖他来治病。僧侣看了看病人,板起面孔说:“啊——这人得了神病,要请神来宽恕他。快把他抬到神庙里去!”

“慢着!”希波克拉底抢上一步喊道。“这人患的根本不是什么神病,而是癫痫症!把他抬到神庙去,是治不好病的!”
  
那僧侣向希波克拉底瞪了一眼,高傲地说:“什么癫痫不癫痫的,这人的病是山神引起的,只有祈祷山神才有用。你懂什么?小心别惹怒了山神,让你也患上神病!”
  
希波克拉底毫不示弱地说:“这癫痫症一点也不比其他疾病神秘,而是同其他疾病一样,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相似的起因。只有魔法、江湖术士和骗子之流,才把它说成是什么神病!”
  
“你竟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咒骂山神!好,你说这病不是山神引起的,那是什么引起的?”
  
“是脑引起的!”希波克拉底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相信这是脑子出了问题,才变成这个模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分析家
-------------------------------------------------
到醉里来,我就是玩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指尖上的中国 于 2012-11-1 14:34 编辑

关于希波克拉底也就不去多扯了,有兴趣自己去搜了。总而言之,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在头颅手术、骨折治疗诸方面都开创了全新的医疗手段,寿命也特别长,活了83岁。特别要提到的是所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这是西方很多国家医生在开始从事事业生涯前都必须熟记背诵的,看过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朋友可能也注意到了电影当中涉及到的这一细节:

我以阿波罗及诸神的名义宣誓:我要恪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如果我违反了上述誓言,请神给我以相应的处罚。

这是该誓言诸多版本中的一个,在中国目前医德滑坡,唯利是图的局面下,看看这个誓言,确实令人生出无限感慨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扯远了,现在回到中国古代大瘟疫看看中医治疗瘟疫有没有效,效果究竟怎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9: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上瘟疫年年有,规模比较大,范围比较广,死亡特别多的是两个时间段:一个是东汉末年,以及魏晋时期,另一个就是金元时期。

为何这两个时期瘟疫特别严重,估计与气候变迁有关,气候变化,农业等经济生产就会发生问题,经济发生问题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以及各种民族间冲突也会变多,反过来这些战争冲突又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两种不利因素互相刺激互相激荡,人口死亡增多,大的瘟疫也就随之而来了。

东汉末年以后,各种瘟疫一波接着一波,死亡无数,曹操在《蒿里行》中说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实际上说的就是瘟疫过后的惨状。当时建安七子有四个死于瘟疫,可见瘟疫之可怕了。而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以优势兵力败于孙刘联军,其实与瘟疫流行有很大关联,不过我们为了神话诸葛亮的智慧而刻意淡化这些因素,那就属于文学而并非历史了

不过,这时期的瘟疫倒捧红了一个医者,那就是张仲景,我们称他为医圣。他的代表作品是《伤寒杂病论》,各位朋友,看他书的名字你就可以知道,他除了小病杂病,最擅长的其实是伤寒,“寒”,寒气,古代中医理论中外感寒热,这寒可不完全是寒气的意思,什么热病寒病通通包括在内,这实际上反映了张仲景对病因的分析,他认为瘟疫也是外界寒热邪气引起的,这种看法当然不够准确,而且也显得过于笼统,所以后来医家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很多的阐述与补充,到了金元时期,医学界出现了所谓的金元四大家,对瘟疫产生的原因才作出相对正确的看法,也就是承认在寒热等六种致病原因之外,确确实实存在着某种不明原因的邪瘴之气。为什么金元时期才出现这种理论上的修正咧,正是上面所说的这时期也老是出现大规模的瘟疫,实践出人才嘛。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仲景在医学上的地位,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确立了望闻问切的基本诊疗手段。这些完全正确。其实在张仲景之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医学著作,比如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时间有争议),但黄帝内经是理论上的,具体治疗需要药物啊,在实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很多医生凭直觉使用一些方子,并且将治疗方子刻在竹片上,如果没有实际效果,吃了药的人死掉了,那就把这个方子烧掉,否则就保留下来,张仲景将这些经方,也就是经过使用有一定效果的收集起来,并且用理论贯穿进去,也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说他成功了出名了。但看看他方子的来源,不管是所谓的经方还是验方,用现代眼光来看仍是非常危险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当然也不可能像现代药物一样必须经过三期临床验证,还有所谓的双盲实验了。有人吹牛说我这个方子是张仲景留下的,老祖宗流传千百年下来的。你就问问他,经过三期临床验证了嘛,经过双盲实验了,如果没有,我劝你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指尖上的中国 于 2012-11-17 11:48 编辑

张仲景在古代医学界一直有人提及,但在当时他没有那么有名,医圣称呼究竟何时何人加于他的呢?抱着这个疑问,我搜索了一下,惊讶的发现,其实《三国志》和《后汉书》当中都没有提到张仲景,张仲景被封为医圣是1589年,一个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人加于他的,1589年是明朝啊,同志们。

理论上的东西深了咱也不懂,我就看历史事实,张仲景到底救活了多少老百姓,他的医术实际使用效果究竟怎样?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也就是他的家人死于瘟疫有如此之多,当然搞清楚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也许是由于他的族人死亡如许,才促使他醉心与医学,这个无法查证了,需要精细研究历史者方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他治疗病人的实际事例我看了三则,其中有两则是神话,比如预测一年后弟弟身上将会生一个瘤子,他用一种奇妙的汤剂将瘤子转移到了屁股上,传说不得等于事实,更不等于历史。无法考证的事情你不能说它存在,也不能断然否定它不存在。

我所知道的是,无论张仲景生前还是死后,瘟疫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大面积死亡的事情总是经常发生,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崇尚老庄,文学上是别具一格了,可背后隐藏的是人生无常,命运苦短的哀叹啊!不定哪天就瘟了呢,及时行乐才是正道,所以醉生梦死,酒色财气是另一些人的人生了,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不就发生在那个时代嘛

其实要说名气,张仲景在当时的名气可能还不如张道陵呢,人家创立了五斗米教,不光提供精神支持,人家也给治病啊,画一些符箓,烧一些纸灰,再念念有词的,效果不一定差到哪里去。鲁迅所说的中国人精神最底层其实是道教(大意),不就来源于人家吗?现在说来人家好歹也是文化名人了。历代王朝一直尊崇两户家族,一户是孔老夫子的家族,另一户就是张天师家族了,荣光无限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20: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哎,睡觉去了,没人看,没面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21 04:28 , Processed in 0.00740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