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26|回复: 14

上海滩上的阜宁曹氏家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0 17: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上海滩,阜宁曹氏家族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他们只是千百万个私营企业经营者中的一分子,凭着“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的家族思想和意志,与能吃苦,敢出手,实打实干事情的契而不舍精神,他们从苏北普普通通的农村走出来,以一个厚实的农民身份闯上海、拼智慧、拼体力,在黄浦江畔实实在在的打下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天。他们用拼搏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志,赢得了上海塑料制品行业的称颂——“曹氏家族”。
                                                                                                   (一)
      第一次走在上海纵横交错的马路上,立交桥、高架桥连接、助推的宽阔街道两侧,高楼林立,人流和车辆穿行,呈现出的现代都市特有的繁华和忙碌的城市快击奏。不用说曹氏家族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兄弟姐妹们,就是老上海也会不适应这种快击奏,感觉到有点晕。我看到: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复杂的环境,连一点边都摸不着,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如何走向成功?我为曹氏家族当时进军上海的胆识和策略,又多了几分敬意。
      闵行、车墩、颛桥、七宝、奉贤,这是曹氏家族在大上海发展的根据地。1993年的初春,当曹老四——曹屯良,以一个退役军人的果敢和坚韧,带着30岁过生日时亲戚朋友随礼的300元钱,离开居住多年的陈集镇小曹村,踏上上海这片土地时,举目无亲的他心中是没有底的,他是带着全家人的期盼和妻子的埋怨走出家门的,他不想就这么慢慢的老去,他那颗诚实又不服输的心,给了他全部的支撑。
      曹屯良是一个很有头脑和自信的人。兄弟姐妹七人中,他排行老四,因家里穷,8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就参军到部队去了,当了四年兵,入了党,两次受嘉奖,炉火纯青的无线电技术和坚忍不拔的战斗意志,改变了他后来的生活。1986年,曹屯良带着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组装的17英寸黑白电视机,复员回到小曹村。他一边帮家里干农活,一边又在临近的东沟镇集上和陈集镇上先后开起了无线电修理门市,年收入在2—3千元之间,在当时这个收入是村里较高的,在这衣食无忧的日子里,他针对农村经常停电的实际,发明了用废旧干电池和电瓶为电源的直流变压电源看电视设备,让那个年代村子周围的村民新奇了好一阵子。
      1993年3月,曹屯良凭着他的闯劲和自信,只身一人来到上海,不服输的个性、敢想敢干的闯劲和能吃苦的本性,让他很快有了一份工作——上海闵行区光辉村塑料厂学徒。他十分珍惜来自不易的工作,用一贯的聪明加刻苦,一个月后得到重用,三个月后任生产厂长。光辉村塑料厂,原本是个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村办企业,因经营和管理不善,本打算一关了事。那个年代,一个村有个厂子不容易(这是我看着如今的大上海,绝对没有想到的)。曹屯良的加入,让厂子一下子露出了光明,当年年底,厂子扭亏为盈,还净增40万元,第二年厂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年利润70万元,曹老四,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红人。岁末,曹屯良买了一辆新摩托车,在路上试车,因没有牌照,被当地派出所扣住,他人生地不熟,以为肯定要罚款,没有想到,自己拿出身份证,就被派出所长给扣了,“你就是曹屯良呀!来,坐下来聊聊。”把曹老四给弄懵了。“听说你是塑料厂的能人,把厂子搞活了?”“不全是我的功劳。”“真行,那么多人都没有办好,你使厂子起死回生,就这,不罚你了,常来我们这坐坐。”曹屯良暗自庆幸,这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二)
      1995年初,经曹屯良介绍,老大曹名峰,老二曹屯斌也来到上海,进入了光辉村塑料厂打工。老大负责业务,老二负责发送货,老四负责生产和管理,兄弟三人挑起了整个塑料厂,到了年底,一个村办小厂竟然获利80余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连年的赢利,以及兄弟3人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日益成熟,也助推了他们内心的萌动,他们开始认识到,这财富和成功并不完全属于他们,也不能完全反应出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兄弟3人一碰头,当时就决定一起干的大胆设想,说干就干,3家凑了2万余元现款,注册了上海市闵行区良佳塑料厂,租赁一个闲置学校作为厂房,1台机器8个工人,曹氏家族的第一个厂子开始上马运作了。兄弟三个分工不变,老大决定,又从老家拉过来当过村干部的二妹夫费伏余管财务,曹氏家族经营模块就这样投入资本积累和创造。
      以“一定要干出一个样子”的原始目标,兄弟之间亲密协作,和熟悉的门路,一定的老客户,以及吃苦耐劳的实干,不到半年厂子就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投产当年实现开票销售100多万元,纯利润10万元,这样的回报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信心上的回报。曹氏兄弟站稳了脚跟,思路更加开阔,规模逐渐扩大,以每年新上3¬—4台机器的速度强力递增,利润更是一年翻一番,老三曹屯帅也到了上海。3年不到的时间,他们积累资本近200万元。在分析3年经营过程中的得失时发现,大订单的业务很少,多是小订单支撑,且大订单的市场风险较大,弄不好有可能一损俱损。面对发展现状,他们又一次把自己放进了奋斗和漂泊的“苦海”中去历炼,针对“塑料制品适合小型化生产”这个结论,他们果断决策 “灵活经营,多点开花”。兄弟几个以“家族进市场,联合竞争,资源共享,分开经营”的新思路,一起奔向新的战场。
                                                                                                      (三)
      1999年,曹屯良留在原厂区继续打理,其他兄弟分别在上海交大、颛桥、七宝、奉贤等多地开办起塑料厂。
      创业的艰辛,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到底有多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曹氏家族的感受是:只要肯动脑,敢想敢拼,肯吃苦,讲诚信,成功就一定属于你。老大曹名峰,凭经常在外接触客户的底子和厚实的人脉资源优势,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了鸣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积极运用交大的高科技技术,使产品很快畅销。老二曹屯斌,人很憨厚,平时话不多。他的起步是靠一辆自行车,每天骑100多公理跑市场,联络、洽谈客户,晚上老俩口操纵机器生产,紧张的时候,连续3、4天睡不了觉,实在困了就在机器旁打个盹。老三曹屯帅,是最后到上海的,但他依靠直爽的个性和讲义气的品行,小步快进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思想最活的要数曹屯良了,他对上海的理解有自己独到见地,他说:“上海的发展和速度告诉人们,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就在曹氏家族塑料制品集群初步形成之际。2000年,曹老四不再满足于塑料厂小规模经营的现状,他已找准了目标,并迅速进军上海、苏州的快餐业,开办了2家永和快餐连锁店,年利润在100万元以上。2002年,他在经营中摸索出,快餐业的发展属于倒金字塔规律,利润在逐年下降,他又大胆出手,抛出快餐连锁店,出击还没有火瀑的房地产市场,投资700万元在闵行区车墩工业园拿下10亩土地,高规格的建造起三幢计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用于租赁和以后的发展。目前以年100万租金出租。2007年,曹屯良又一次实现跨行业经营,以年青时糊口的无线电修理技术为支点,创办上海缔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国际流行的“代加工”为依托,借鸡下蛋,借景生情。
      成功对于曹氏家族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上海开发市场很难,竞争很大,没有一股钻劲和韧劲是办不到的。农民工进城主要靠的是诚实、诚信、吃苦耐劳和自信。老大曹名峰的外交能力和口才,给他自己工作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他的办事风格,和处事哲学让周围的人都很信服。老二曹屯斌,不善于和别人交流,靠的是诚信开发客户,他说:“客户是和你做生意的,不是听你聊天的,话不要多,只要你把产品做好,按时交货,这就足够了。”令大家惊奇的是,曹老二靠他的诚信,目前手中的客户多是台湾、日本的一些国际大户,档次很高,就连国际邮沟公司——目考林,也被他收于囊中。老三曹屯帅的诚实、直爽,给了他最真的实惠。他跟客户打交道,从来不掖着藏着,都是直来直去,深受对方的信任,结识了不少美国、新加坡的客户。07年,他曾代表曹氏家族的浓浓乡情,介绍在业务来往来中结识的新加坡客商,回家乡陈集镇考察。费伏余作为曹氏家族的女婿、起步阶段的财务总管。他和老二一样,凭着单骑跑业务打天下,如今已是三个厂子的老总,新建的4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楼即将交付使用,除了老四曹屯良,他的实力也不容低估。
      现在曹氏兄妹,每家都有2—3个塑料厂,每家每年平均销售在600万元以上,实现年纯利润都在150万元左右向前滚动。
                                                                                            (四)
      曹氏家族做的是同一行业,能够立足上海成长壮大。这里除了机遇、拼搏、吃苦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家族的凝聚力。
      曹名峰,作为家中的老大,家庭观念特别强,他常用“先要做人,然后做事”这句普通的话语,教育和团结着弟妹和整个家庭。他高中毕业后,就入伍当了兵。为了整个大家庭的支撑,他又放弃良好的发展机会,毅然复员回到农村。他先后到盐城水泥制品厂学过电焊工,当过五金厂的采购员、副厂长,在镇农机站干过苗圃管理员等。在弟妹们心中,曹名峰是个值得敬重的大哥哥。他作为一个传统的家长形象,时时不忘光宗耀祖的古训,处处以一个兄长的姿态,带头做人处事,以他那特有大度和宽容对待弟妹和大家庭的成员,长期形成的信赖和尊重,紧紧的团结着曹氏家族的人心,为曹氏家族立足上海滩,进一步推进事业的发展、昌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团结是最强的战斗力”,曹名峰如是的告诫弟妹们。平时弟妹之间只要遇到难事,或是难免的一些磕磕碰碰,都会来找老大商量。曹名峰总是不以余力帮助解决。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让弟妹们轻装上阵。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和奋斗,曹氏家族由苏北一个普通的小村院落,发展成为上海滩上的民营企业集群。如今,曹氏家族拥有13个塑料厂,两处房地产,总资产逾亿元。他们在上海,家家都有高档住宅区,每家都有2—3小轿车,他们事业的发展正如日中天,他们已成为上海滩小有名气的曹氏家族。“人在社会上,一定要有精神——勇敢精神;一定要有打天下的拼劲,爱拼才会赢!”这是曹名峰最想代表曹氏家族说的一句话。
        面对今年的金融危机,曹名峰信心十足,他说:曹氏家族在稳健经营塑料制品行业的同时,正在考虑以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创办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也有意考察转行贸易型行业或电子行业。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曹氏家族正在酝酿和筹划新一轮发展宏图。我们祝愿,并期待曹氏家族的梦想早日放飞!

[ 本帖最后由 江南好 于 2009-3-10 17:57 编辑 ]
发表于 2009-3-11 2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上海滩上的阜宁曹氏家族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09: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
发表于 2009-3-12 12: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去找他们攀攀亲,哈哈。
发表于 2009-3-12 13: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氏家族的人就是有能耐,在上海的搞塑料制品,在阜宁的办文学网站。
学习他(她)们的创业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4: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五百年前是一家,肯定有亲,去吧!攀上了不能不回来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4: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在采访中,一直被他们的精神感动着,回来梳理、动笔写,前后一星期才赶出来。以这种跟进的手法写,不知效果如何?
发表于 2009-4-2 13: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南好 于 2009-3-12 14:54 发表
在采访中,一直被他们的精神感动着,回来梳理、动笔写,前后一星期才赶出来。以这种跟进的手法写,不知效果如何?

这篇文章我觉得有点冗长了,对于读者来说,要想一口气完整地读下来,不太容易。另有少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能再认真锤炼一下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2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的帖子

文章已被盐城晚报刊用,个别错字,请你帮助找一下,我写的太累了,不想再去读它.
发表于 2009-4-4 0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南好 于 2009-4-3 22:37 发表
文章已被盐城晚报刊用,个别错字,请你帮助找一下,我写的太累了,不想再去读它.

呵呵,骨头里挑刺了,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5 17:42 , Processed in 0.02767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