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48|回复: 2

下码头记忆(作品编号:0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8 1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码头记忆(作品编号0015)

                       薛其华(阜宁)
说起下码头,只要是老阜宁人一般都不陌生,她位于射阳河畔老扎花厂地段,河北岸是老县城,河对岸即南岸是乡村又叫码头村,因此,人们总习惯性称这里是下码头。
虽然河两岸都和码头有关联,但这码头也不是想象中供上货下货的水泥码头,说白了,她也就是个渡口而已,射河两岸的码头都是用泥土垒起来的,在射河北岸还好些,基本和扎花厂围墙外的小路持平,而在射河南岸的码头就不同了,南岸有一防洪高堤又叫范公堤,因此河南岸的码头也就是根据地形地势因势利导用泥土就势向河边铺筑延伸土造的一个人工码头。
下码头的主要作用与功能是方便两岸老百姓交通往来,所以,不知哪年哪月有做好事者设了个渡船在此摆渡造福两岸百姓。
记忆中的下码头,从早到晚总是热热闹闹充满欢声笑语的。清晨,河两岸要过河的人们早早就在河边码头守候渡船,南岸卖菜的,到县城买东西的,走亲访友的总是争先恐后的乘着渡船来到河北岸,渡船一靠岸,河北岸的人们等不及渡船上的人们上岸,他们就一窝蜂似的抢登上渡船带到河对岸,为什么要抢渡呢?因为过去渡船靠一支橹摇来摇去,速度慢,再加上船小人多,如果不抢先登上渡船,一旦赶不上这趟,那又得花好长时间等下一趟渡船了。
我记得小时候,经常随母亲乘下码头的渡船到河南岸的乡村外婆家玩,还没到码头母亲就反复叮嘱我抢渡船动作要快点,要不然我们就要等下一趟渡船过河了,有时运气好的话还能正好赶上就要离开的渡船,运气差的话,当我们气喘吁吁跑到码头边时人家渡船人已满刚好才离开码头,于是,我们只好无可奈何的望渡兴叹。
下码头的渡船,早先是小木船,渡工用橹吱吱呀呀的将渡船摇过来摇过去,那时候,过河钱也便宜公道,每人2分钱,有时我和乡下的表兄弟们上街玩时就为了这几分过河钱在过河时也要东躲西藏,因为省下这几分过河钱可以美美的在街上看上半天小人书呢。
到了八九十年代吧,木质渡船已换成水泥船了,后来又在渡船上安装了柴油机,渡船也大了些。速度也快多了,如此一来就省时省力多了,过河费也涨了,变成每人一角钱,如带车者再加一角钱。
我最后一次在下码头乘渡船,大概是在九七年春天吧,我和妻去乡下办事,由于渡船大了,速度快了,所以过河时也不像小时候那样要抢渡过河了,我们上了渡船交了过河费同渡工聊起家常来,不知不觉间,机船就将我们带到了河对岸,当时我心中感叹着,现在过河真好,再也不用等不用抢了。
九十年代后期,随着五年再建一个新阜宁宏伟时代的来到,阜宁人又自豪地在射阳河上相继架起了新阜宁大桥和协鑫大桥、阜东大桥并且在县城西边还有一座造型独特的新兴大桥,在县城北岸大智慧大气魄地开发建成风景怡人的十里射河美丽风光带——阜宁外滩,桥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河两岸人们的交通问题,下码头终于完成可她的历史使命,渡船和码头悄然成为历史,成为岁月长河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这正是:码头悠悠盼春色,渡舟漫漫载过客
            喜看今朝大变革,船去桥架百姓乐。
发表于 2010-3-8 14: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摇橹
发表于 2010-3-8 15: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30多年前是真正的低碳生活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3 12:35 , Processed in 0.01943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