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32|回复: 1

道路,在思绪中延伸(作品编号002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1 09: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光有躯体,没有带动血液循环的脉络,便成了难已生存的僵尸;一个地方虽有城市和村庄,没有和外界往来的交通命脉,注定是死水一潭,必然守穷。
                                                                                                                            ——题记
                                                   道路,在思绪中延伸

                                                               邓 春 城

       贵如油的春雨,将苏北大地淋沥得通透。洗去尘埃的家乡在明媚的春光里,显得气象万新,耀眼夺目。
       我拖上交通工具,随村里人自发组织的“农民看交通”的游览队伍,由营子港向县城进发。从脚下延伸、刚通车不久的231、329省道,平坦而崭新的黑色路面,犹如卧地的蛟龙。近百人组成的“农民看交通”的游览队伍,他们没有疾速行驶、骑马观花,而是放慢速度,边走边议,各自倾吐着交通带来变化的新感受。置身于其中的我,思绪也随之飘动起来。
       家乡地处县城的射阳河南,如今已纳入新城区规划。新建的一幢幢高楼,加上座落有致的居民住宅楼,真让人分不清是城里还是乡下了。在交通发达和人们居住安逸的今天,那铭心刻骨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却始终挥之不去。
       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上级和地方领导为解决我们这10多个村的百姓出行难,决定在这全长20里的段面上,修条以“朝阳路”定名的乡村公路。1986年的农历二月初四,家乡聚集在这里的上万民工,肩挑车推的路基土方工程全面开工。
       路基工程尚未竣工之时,参加筑路的父亲突发暴病倒在了工地上。那时,乡下去往县城没有通车的道路,更谈不上医院派救护车来急救。忙乱中的乡邻们只得找来小木床做担架,他们靠步行将父亲抬往离家10多里的县人民医院抢救。历经一路颠簸,当到县城的医院时,围拢上来的医生发现我父亲瞳孔放大,紧接着心脏已停止了跳动,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机会。医生埋怨说,你们要是早来两个小时,病人还能有抢救的机会。在县人民医院里,抬担架的乡亲们和我们全家为逝去的父亲哭成一团,恨的是农村交通闭塞的不通车之苦。
       进入九十年代,家乡随着通往各乡镇的硬质化、黑色化的道路已全面实现,紧接着,又实施了村村通的水泥路面。以往那204国道贯通我县的部分乡镇,如今不再独树一帜。
       随着交通环境和我们乡村人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村庄里的那些农忙时投入耕种、农闲时跑运输的拖拉机手活跃起来了。近两年,我们这里连接高速公路的329、231两条省道的开通,以往筑路靠人力肩挑、车推的场景不见了,代替的是一台台挖掘机、一辆辆推土机的震撼人心的场面。要说机械施工嘛,它可算得上是人力的数以万倍工效啊!
       随着一条条道路的通车,各方的信息也就灵了。家乡的人不再满足拖拉机跑运输,就我们这个村子有16户人家买了大卡车,成立了运输专业队,有9户人家买了中巴车跑起了地方的客运,还有5户人家买上了大巴,他们跑大都市的上海及苏州等城市的客运。我的堂兄前两年买的那辆大巴是专跑上海的,特别是春运期间,堂兄的生意可忙得火了,他雇用两个驾驶员,早上从上海载满客,中午便赶到家乡县城吃午饭,下午再赶到上海,连夜又将在苏南打工而赶回家过春节的苏北乡亲送回来。堂兄风趣地对我说:“哎,我说老弟呀,你记得么?过去我们去县城靠步行要跑两个多小时,现在乘我的车去上海只需花4个小时便到了。你若有时间去上海,除乘我的车免费外,还能让你一饱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眼福,并让你游览沿途风光,到上海由我来招待你,让你尝尝大上海的美味佳肴……”难怪堂兄神气十足,他买的这辆往返于上海和家乡的大巴,月平均进账就有两万多块哩!
       有了好的道路,不仅改变了人们出行的环境,而且又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就说我们这里吧,现已形成的万亩大棚蔬菜基地,每到番茄、黄瓜、西瓜的采收季节,一辆辆前来拉货的大卡车煞是壮观,让人目不暇接,还有建起的万头猪场、万只鸡场,以及国道、省道沿线的千亩特种水产品养殖区……我常这样想,我们这里生产出的一大批农副产品,若不是有这样好的交通环境,不仅不能及时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恐怕也没人有这样的胆量来发展如此之大的规模。
       随人群在游览交通的路上,我的思绪正在盛发之中。突然,从左边过来的老支书,有意识地猛一下撞着我的胳膊,他说,马上就到新兴路的县城了,你这位大作家一路游览下来有何感受?还未做好思想准备的我,一时语塞,顿感满脸发烧。善解人意的老支书,为避开这尴尬局面,他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体会:一个人光有躯体,没有带动血液循环的脉胳,便成了难已生存的僵尸;一个地方虽有城市和村庄,若没有和外界往来的交通命脉,注定是死水一潭,必然守穷。
       我细细品味,老支书这富有哲理的总结……
发表于 2010-3-11 1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3 14:28 , Processed in 0.02411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