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97|回复: 0

从故乡出发(作品编号:10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9 2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 冰

        不管你现居何处,身在何方,故乡总是你最初出发的原点。也许你步行,也许你用车;也许你选择坐轮船,或者乘飞机……然而,从故乡出发的路,常常会令你百感交集。
        路,与经济、文化相因相连;路,与人的生活人的胸怀息息相关。路,也赤裸裸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面貌,它简直就是这个地方的服饰和脸面。
路,收藏了人类前行的足音;路,是时代变迁的缩影;路,总有许多抹不去的人生记忆……
                                                   牛车道
        我的老家水舍村在废黄河大堤东侧,位于千年古镇北沙的东边。那里,曾有很多条纵横交错的牛车道。它们曲曲折折,高高低低,或宽或窄,构成一方农耕文明的原始图谱。它们曾是故乡生命律动的脉络,传输过先辈们的汗水、泪水,乡亲们的希冀、失落;它们曾是故乡向外伸展的触角,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传递过四面八方的信息,也曾导引过故乡人的远行和回归。在这条条黄尘滚滚的牛车道上,谁也说不清究竟上演过多少幕人间的悲喜剧,经历过多少次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究竟飘去了多少历史过客的匆匆身影,又湮没了多少纷纷扰扰的红尘往事……
        土质的牛车道啊,你这农耕社会原初的产物,虽为当时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作出过贡献,但每逢阴雨雪天,也常常给人们带来种种不便。
        1952年,苏北灌溉总渠的出现,改变了这里的农业种植结构,老家第一次有了水稻,但村庄伸向东面的触须断了,乃至整个渠北三乡被困在南北长东西窄的夹套地带,一下子闭塞起来。人们向东的出行和向西一样,都必须渡河。
        于是,灌溉总渠上,渡船出现了。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原先的牛车道,渐渐为新的道路所取代,默默地长出了蓬勃的芦苇,沉入岁月的深处。

                                                     渡 船
        在168公里长的苏北灌溉总渠上,分布着很多很多的渡口,穿梭着很多很多的渡船。开始,是木质的,人力的,渐渐,换成了水泥的,机动的。
        在那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在总渠和它并行的排水渠上缺少大桥的情况下,渡船,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也严重地制约了人们的作为。它传输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时也断送了本不该逝去的生命,乃至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怪物。每当狂风暴雨,每当冰冻三尺,渡船不行,叫天不应。怅望着西岸的亲亲故园,或是东岸的总渠大堤,你只恨身无双翅,你只能捶胸顿足,仰天长叹!纵有急事在心,你也无可奈何;即使十万火急,你也不敢铤而走险。
“隔河千里远”!一句古话,浸透了多少游子的泪水;一句俗语,凝聚了多少出行者的悲愤!
        桥,桥,桥!多少年来,人们企盼着灌溉总渠和排水渠上桥的出现!尤其是居住在夹套里的渠北三乡人民,对建桥的渴望,更如大旱之望云霓。
        果然,桥,出现了!
        那是公元1997年10月1日,共和国48周年华诞的那一天!
        简直是石破天惊!

                                                       大 桥
        1997年10月1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红旗飞舞,气球高悬。在震天动地的鼓乐和鞭炮声中,在苏北灌溉总渠大堤上,成千上万的阜宁人为自己所新建的羊蒲致富大桥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
        你简直无法形容当时的盛况!靠近总渠两岸的父老乡亲几乎不约而同,倾巢出动。人们扶老携幼,人们欢呼雀跃,人人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个个心里盛开着幸福的花朵,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仍不能表达心中的狂喜。祖祖辈辈的企盼,世世代代的梦想,如今真的实现了,他们能不激动吗?!
        在新阜宁建设的高潮中,作为县委县政府为民造福的“四大工程”之一的交通工程,把建桥修路作为头等大事,确实顺应时代,顺乎民意。而在苏北灌溉总渠和排水渠上建成跨度很大的优质钢筋混凝土大桥——羊蒲致富大桥,不能不说是阜宁交通人对历史对人民作出的极其重大的贡献!大桥的建成,不仅为两岸百姓的交通、为两岸的物流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而且对整个阜宁经济的发展与腾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此之前之后,在阜宁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西边的废黄河上,也陆续建起了多座钢筋水泥大桥。夹套里向东向西的出路终于完全打通。
        有了高质量的桥,应配备高等级的路。于是,建设畅通快捷的高等级的公路,便顺理成章地摆在阜宁人的面前!
        人们殷切地期盼着下一个奇迹的出现!
                                                 公路,高等级公路
         阜宁是个革命老区,但因为经济的历史的原因,道路,一直成为制约着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原有的少得可怜的砂石公路,因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以致于“阜宁到,车子跳”成了驾驶员们的口头禅。其他一些不上层次的土公路,更是状况不断,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交通需要。
         但困难吓不倒英勇的阜宁人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阜宁人不能再等了!于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百万阜宁人齐唱“大路歌”,掀起了大修公路的热潮。仅仅几年的时间,一条条上层次的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就出现在全县14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然而,奋斗还在继续,奇迹还在出现!
         为了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跨越发展的需要,为了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接受经济发达地区的全面辐射,为了让阜宁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新一届阜宁县委县政府在省市的全力支持下,高瞻远瞩,创新思维,用如椽的大笔,又在高等级公路上做足文章。
         2008年,县委县政府大胆地提出并领导全县人民奋战“交通突破年”!
         2009年,全县又掀起“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热潮!……
         短短三年,阜宁的公路交通大变样!
         如今,你看啊,省道231,省道234,省道329,国道204改道,还有沿海高速连接线,盐徐高速连接线……一条条黑色的高等级公路,神话般地相继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一个大交通的网络已经形成。如果再加上新长铁路横贯境内,那么,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阜宁“地无寸铁”的历史,阜宁从无高速的历史,连同“车子跳,阜宁到”那段屈辱的历史,从此一去不返!
        路啊,路!它是时代的缩影,它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它是社会文明的见证!它与人的思路有关,它与人的智慧有关,它更与人的胸怀和魄力有关!
       从故乡出发,我看到了许多,想到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
      (约2300字)
                                                                                                                                                             2010,4,28写于未已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5-1 14:24 , Processed in 0.00933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