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52|回复: 1

[转贴]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的格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0 20: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单国顺 于 2016-9-8 15:38 编辑

  五、七言,四、八句的律绝,主要是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
  近体诗的平仄(古代汉语“四声”中的平声称为“平”,“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合称为“仄”。仄,意思就是“不平”。)
  一、平仄相间:七言律绝每句中二、四、六字平仄变化的情况是平—仄—平,或仄—平—仄。(五言律绝每句中二、四字则为仄—平或平—仄。)这就叫“平仄相间”。
  二、“对”与“粘”:两句间平仄变化的情况。七言句看二、四、六字,五言句看二、四字。七言两句间的二、四、六字(五言句间的二、四字)平仄相反,叫做“对”;平仄相同,叫做“粘”。
仍以七言绝句为例:要求一、二句,三、四句之间二、四、六三个字平仄相反,否则就叫做“失对”;要求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二、四、六三个字平仄相同, 否则就叫做“失粘”。
  律诗的“对”与“粘”依此类推,既五与六、七与八句之间要“对”(平仄相反),四与五、六与七句之间要“粘”(平仄相间)。
  三、关于“折腰体”。七言绝句如果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三个字(五言绝句则指二、四两个字)平仄不相同,即“失粘”,被称为“折腰”。造成“折腰”的原因一开始可能由于律诗、绝句尚未定型。
  “折腰体”一般不宜效法,但偶一为之,亦无不可。如唐诗五绝名篇孟浩然的《春晓》、柳宗元的《江雪》。
  四、避“孤平”、“三平调”;拗救。
  为了便于说明上述情况,先得了解七言句子的四种句型。以白居易的一首七绝为例:
  邯郸驿里逢冬至,(平平仄仄平平仄:甲型句。)(五言则为仄仄平平仄。)
  抱膝灯前影伴身。(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型句。)(五言则为平平仄仄平。)
  想得家中深夜坐,(仄仄平平平仄仄:丙型句。)(五言则为平平平仄仄。)
  还应说着远行人。(平平仄仄仄平平:丁型句。)(五言则为仄仄仄平平。)
  1、避“孤平”,指得是乙型句的第三个字(五言则为第一个字)只能平,不能仄,否则就犯了“孤平”(即整句诗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
  2、避“三平调”,指得是丁型句的第五个字一定要用仄,不能用平,否则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就成了“三平调”。“三平调”和“孤平”都是近体诗的大忌,一定要避免。
  3、拗救
  甲型句的拗救:甲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六字如果用了仄声字,就算“拗”,要由它的下句乙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把第五个字改用平声字来“救”。五言诗则指甲型句(仄仄平平仄)的第三四字“拗”,由乙型句(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救”。
  乙型句犯“孤平”如果无法避免,也可以“救”,也可以看作一种“拗救”。即:乙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字,就把第五个字变成用平声字来“救”。
  丙型句的拗救:丙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果第五个字用了仄声字,就算“拗”,要由第六个字改用平声字来“救”丁型句无“拗救”情况,它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绝对不能犯“三平调”,见上述。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为四句口决(以七言诗为准):
  甲型五六(拗)乙型救,
  乙型平五救“孤平”(也救甲型五六之拗)。
  丙型五拗六来救,
  丁型切记避“三平”!
[/td][/tr][/table]
</P>

[url][img][/img]|ノノ
发表于 2008-4-11 2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单国顺 于 2016-9-8 15:38 编辑

</P>

93Ξ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5-1 15:38 , Processed in 0.01502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