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26|回复: 3

[原创] 吴光輝发表于《中国作家》2008年第5期:梅香百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8 16: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中国作家》2008年第5 : 梅香百年 吴光輝                    一   斯人已去,梅香依旧。   童年周恩来在故乡亲手种植的那两株腊梅,已经绽放了整整的一个世纪。当年的幼苗现已变成了枝桠纵横、蓬勃参天的大树。而今周恩来在天国的云端,是否还在俯视着生活在大运河边的自己那孤苦伶仃的童年?是否还在寻觅着失落在驸马巷青石板上温暖如春的母爱?是否还能闻到自己亲手培土浇水的腊梅正在怒放的芬芳?是否还能听到自己寄托哀思的腊梅年复一年花开的声音?                    二   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母爱恐怕是他整个人生的最大牵挂。而周恩来在他的故乡江苏淮安,童年时代便失去了母爱。故里旧居成了他回味一生的伤心地。这恐怕是他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回来的原因之一,正如邓小平少小离家终身未还一样。   周恩来曾经这样楚楚地回忆过自己孤独的童年:“我的婶母当我还是一个婴儿时,就已成为我真正的母亲,直到我十岁时我甚至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她。然而,十岁时,她和我的生母都去世了。”他在这里说的就是在他刚刚出生时,家里为了给病重的十一叔“冲喜治病”,就把他过继给了十一叔,并为他起了“大鸾”的乳名。这样一来,童年恩来就有了三位母亲,一是生母万氏,二是嗣母陈氏、三是乳母蒋氏。然而,“冲喜”的结果并没有“治”好嗣父的重病,十一叔很快就病故了,他的生父为了生计早就离开了家乡一去未回,家里也就剩下了他的三位母亲。这三位母亲以她们的不同方式给予童年恩来以春晖般的母爱。然而,就在童年恩来十岁那年,他的生母和嗣母先后病逝,紧接着因为贫穷又不得不辞退了乳母。这样他在一年之中一下子失去了三位母亲。试想一个不到十周岁的孩子,原本呵护有加的母爱突然接二连三地失落、一下子变得孤苦伶仃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悲惨呀?更何况他还有两个更小的弟弟?   英国传记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周恩来传》中这样写道:“正像他甚至在一岁时就‘失去’了两位父亲一样,周恩来在十岁又失去了两位母亲。他的继母很快追随他的生母也走入了坟墓。”   这也就出现了1907年的那个秋天,不到十岁的童年恩来带着只有八岁的二弟和只有六岁的三弟披麻戴孝,用一只小木船把他的嗣母的棂柩运去安葬的情景。或许这个悲剧场景就一辈子永远地烙印在了周恩来的脑海里了。   那个深秋的傍晚,天上飘着孤苦的细雨,凄凉的斜风随着落叶四处飘零,那条默默的大运河流淌过一只载着棺木的小舟,缓缓而来,又缓缓而去,渐行渐小。三个幼小的孤儿给他们的亡母招魂的白幡在风中瑟瑟飘动。黄色的纸钱在船尾次第洒落,坠入水面之后无言而列,漂泊成一条孤儿与亡母之间最后的牵挂。一只孤独的唢呐在凄楚地诉说着他们童年的不幸,悠扬宛转、如泣如诉,声音由大而小,由高而低,渐渐地消失在远处的水面。童年恩来带着两个弟弟长跪在船头,满脸都是没娘孩子的凄苦。   就这样他永远地诀别了自己的母爱。                    三   那两株怒放了百年之久的腊梅,是在童年恩来失去母爱之后种下的,是他童年时代孤立无援的一种象征,也是他童年时代孤独清苦的一种表达。 自从生母和嗣母去世之后一直到离开家乡的这两年多时间,是童年恩来带着两个弟弟度日如年的最为艰难的一段日子。他只能依靠典当家产生活,后来他不得不把母亲的嫁妆都给卖了。他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之后,又无可奈何地把自家的祖屋给典当出去了。   他已经多日没有支付乳母的工钱,觉得再让乳母留在家里,实在是对不起她,只得将刚刚典当拿回来的三块洋钱,双手捧到乳母的面前:“蒋妈妈,您把我从小拉扯到这么大,照管了我将近十年,我从心里舍不得您走,可如今实在没法支付您的工钱了。”乳母一把拉过童年恩来,把他搂在自己的怀里深情地说:“童年恩来呀,你才十岁呀,本来你还应该让妈妈照料你呢,现在你还要去照看别人,要是你妈在世多好呀!”说着说着她的眼眶就发了红,流下了两行眼泪。童年恩来也流着泪水说:“蒋妈妈,我也没有办法,只有学着去做了。”就这样童年恩来万般无奈地送走了乳母。   乳母走了,虽然家里少了一个人吃饭,可日子还是没法过下去。他的生父在外多年,常常音讯全无。没有生活来源时,童年恩来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当铺跑。而这时那些原本在恩来的祖父和外祖父当官时,和他家多有来往的亲戚朋友,一个个地都远远地躲着他,使他饱尝了世态的炎凉。   1909年的除夕,天上飘着大雪,家里已经几天没米下锅了,两个弟弟饿得直哭。他万般无奈,只得背着三弟,搀着二弟,踩着积雪,一步一步地走出驸马巷,去城西的陈师爷家想借些米回来好过年。这时寒冬腊月,二弟还穿着一双单鞋,两只小脚早已被冻肿了。三弟的棉鞋还是嗣母临终前带病给他一针一线做的,这时已经嫌小了,只得沓拉在小脚上,一步一瘸地往陈家走去。   那陈师爷原来受到周恩来祖父的提徙,在县衙当了师爷。可当童年恩来带着两个弟弟走到陈家门口时,陈家大门紧闭,敲了好半天的门也没能敲开。最后陈家居然放出一条恶犬,吓得两个小弟弟哭喊起来。童年恩来背着三弟搀着二弟拼命地逃跑。他们小哥仨就这样一路流着眼泪一路喊着妈妈往回走。然而,不管他们怎样哭喊,妈妈再也不能答应他们了。不到七岁的二弟哭喊着要妈妈直奔汶渠而去,一把抱住汶渠边的那棵枯柳,不管童年恩来怎样拉他也不肯回去。   汶渠边是他们的母亲在世时常常带来玩耍的地方。对此,1958年夏天,年已六旬的周恩来又一次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小时候,我和两个弟弟常常在文渠里打水仗,母亲们怕出事,就把小船都锁起来,我们就悄悄地把锁给撬掉,划船远游,吓得母亲们敲起大锣,满街满巷吆喝寻找。”可见母亲们生前在文渠边给他们兄弟仨留下了多少童趣、多少欢乐。   然而,几个月之前,这种欢乐和童趣随着妈妈的棺材沿着这条小河被永远地载走了。童年恩来和两个弟弟一起泪眼婆娑地凝望着小河的尽头。他们齐声哭喊起来:“妈妈你在哪里……妈妈你在哪里……”   据周恩来后来在1918年7月26日的日记里所写:“我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难。没了母亲,我十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借债,受人白眼。”可见童年恩来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去亲戚家借钱时所受到的冷遇,所饱受的无情,给他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当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拉着两个更小的孩子去别人家的门上借债,不但没能借到反而被恶狗狂咬时的那种情景,可想而知是何等的凄凉?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更加怀念他的母亲了。他常常到了夜深人静两个弟弟睡熟时,跑到院子里的腊梅树下,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泪:“妈妈,妈妈,你怎么忍心丢下我们三个小孩,就这么走了?妈妈,妈妈,你在哪里?”   周恩来童年时代正需要母爱而又突然母爱全失的痛苦,是一般人无法经受得起的,所以他对母亲的怀念也就更加刻骨铭心。正如他在抗战胜利之后在重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地想着亲恩未报!”          四   周恩来做了共和国总理之后,有一次遇到淮安同乡谢冰岩,便又问起淮安故居里的梅树,谢冰岩用了一首诗来回答了他的提问:“铁骨凌霜健,年年花劲发……”周恩来国事那么繁忙也没有忘记在家乡自己亲手栽种的梅树,就因为那两株腊梅是在他一连失去两位慈母之后种下的怀念树。   他在童年读书处种下了第一株腊梅,那还是1904年生母万氏在生活困难无法支撑的情况下,和嗣母陈氏一起带着孩子们回了她的娘家,先是寄居在周恩来的外祖父家,后来搬出去租房定居下来。这就是周恩来的童年故居,也就是现在的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就在1907年的秋天,他的生母万氏在这里病逝了,半个月过后,他的嗣母陈氏也在这里病逝了。童年恩来只得把生母的棺木暂厝于离家不远的海神庙,然后护送嗣母的棂柩去与嗣父合葬。在临行之前,万分悲痛的童年恩来在自己的书房窗下亲手种下了这株腊梅。我们完全可以推想,他带着两个小弟弟,是一边哭喊着妈妈一边挖塘、培土、浇水的。在回到自己的祖屋,埋葬了嗣母之后,他领着两个小弟弟在自己的书房边又种下了第二株腊梅。   试想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一下子失去了两位母亲时,他是经受到怎样的一种如雷击顶的打击?童年恩来在经受这种打击之后,亲手种下的已经不仅仅是两株梅树了,他种下的完全就是他对母亲们的悲痛欲绝的怀念。   恐怕也正是因为这两株腊梅是童年恩来怀念的泪水浇灌长大的,所以这两株腊梅也就变得与众不同,成为梅中奇品。其他腊梅在早春开花,而这两株却每年都提前在冬天开放;而花的颜色也不是红梅、白梅,而是黄梅。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里将遍布全国的十九种梅树分为白梅、红梅、异梅三大类。童年恩来种下的这两株腊梅明显属于“异梅”一类,是梅花中奇异超凡的品种。正因为它们是梅中奇树,它们才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历经百年风霜,依旧独步严寒。   如今你远远地望去,那梅树蓬勃生发的枝桠簇拥的简直就是由无数黄梅组成的一个诺大的花篮。这一树梅花哟,肯定就是无私奉献给孤苦孩儿的母爱落满枝头;而你走近梅树又能觉得,从每一枝叶每一花朵流泻出来的清香,能洗浴你的里里外外,能渗透你的五脏六腑。这一袭梅香哟,肯定就是孤苦的孩儿祭祀亡母的焚香在缭绕不散。       五   据《淮安府志》记载,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一生研习书画,又特别喜爱画梅。这对周恩来的生母万氏起到了耳濡目染的影响。生母精通诗画,曾作《梅花赋》一画,又配上元代诗人杨维帧的《咏梅诗》:“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可见万氏对梅花的酷爱。这对童年恩来影响很大,也就难怪童年恩来在两位母亲去世之后,在读书处和故居分别栽下的两株怀念树都是腊梅了。   那两株腊梅恐怕还不仅仅表达了童年恩来对亡母的怀想,还可以说是两位母亲身后对童年恩来的精神哺育。在那段家破人亡、孤立无援的日子里,或许就是这种腊梅的品格使童年恩来变得更加坚强。他后来到表舅龚荫荪家去读书,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党秋瑾的故事,开始从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对黑暗社会的抗争。可好景不长,表舅龚荫荪被官府作为革命党通缉,童年恩来也就不得不辍学,并于1910年的春天离开淮安,到东北奉天去投奔他的四伯父。就这样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几乎就是被逼逃离故乡、亡命天涯的。   离开故乡、离开亡母的前一天,童年恩来来到城外嗣母的坟前,为她最后一次培土扫墓。他长跪在土坟前,深深地叩了三个头:“亲爱的妈妈,你是我的第一位老师,为了我,你像亲生母亲一样,毫无怨言地做着每一件事情。亲爱的妈妈,儿子马上就要离你而去了,或许我从此再也不能回来看望您了……”说到这里,他再也无法说下去,两眼涌出了两行泪水。   1910年3月的一个清晨,12岁的周恩来背着一个小包袱搭乘一叶小舟,渐渐地消失在大运河的尽头。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他和两位亡母也就成了永别,他和那两株腊梅也就成了永别。 六   百年过后的今天在天国的云端,早已去天堂与两位慈母聚首的周恩来,是否还在俯视着生活在大运河边的童年恩来那孤苦伶仃的童年?是否还在寻觅着失落在驸马巷青石板上的温暖如春的母爱?是否还能闻到自己亲手培土浇水的腊梅正在怒放的芬芳?是否还能听到自己寄托哀思的腊梅年复一年花开的声音?   斯人已去,梅香依旧。 _
发表于 2008-5-28 17: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每看到关于开国总理的文艺作品,我均肃然起敬。我爱周恩来,我爱这篇大作;我爱这篇大作,更爱周总理。“斯人已去,梅香依旧”,天堂里的总理和他的两位母亲安好! 梅香百年,高洁万载。让一个人爱一个人,可以;让一百人爱一个人,也可以;让一万个人爱一个人,还可以。但是,让亿万万不受国籍限制的人灵和百年千载万兆不受限制的时间爱一个人,是不容易的。而大有大无的周恩来,就能担当! _
发表于 2008-6-3 21: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只听说周恩来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之家,看了此文才知道他的童年竟如此凄苦。 敬重周恩来,他有极强的理性,很善于克制自己;同时他又有着极强的感性,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并且爱花,爱美,极具浪漫的情怀。 _
发表于 2008-6-3 22: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斯人已去,梅香依旧。
敬佩我们的总理,也敬佩楼主的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5 18:56 , Processed in 0.03808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