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17|回复: 21

关于作文园地版名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9 13: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文园地》应该是学生习作和老师点评的天地,而目前这里发表了不少教育研讨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相当不错,就是与版名相去甚远。对此,我认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改版名,向广大醉友征集版名,集思广益。二是将这些文章分离出来,给它们找个新家。以免让人对《作文园地》版块产生名不符实之感。一孔之见,请天涯思定。
发表于 2008-6-19 13: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涤尘老师,其实昨晚我还考虑到这个问题,初步设想改为“校园文化”,但似乎又觉不太妥,请大家一起来提提建议吧。
发表于 2008-6-19 13: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叫新校园吧
发表于 2008-6-19 15: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索未来”如何?
发表于 2008-6-20 21: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文研讨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17: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更好的吗?
发表于 2008-6-22 18: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思忖
发表于 2008-6-23 20: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叫“青涩年华”
发表于 2008-6-23 21: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首先是定位问题。如果仅定位为学生习作的话,那就叫作文园地(百草园)吧,借用鲁迅先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7: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海洋老师的启发,愚以为“三味书屋”,如何?
“书屋”是私塾的意思,虽与今天的学校性质上不同,但在名称上还是等同的。
至于“三味”,据我考证主要有下列几种意思:
1、古人的说法:其一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2.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三是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随着佛教思想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3.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但愿我的愚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29 06:33 , Processed in 0.02265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