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30|回复: 38

[原创] [原创]教育,我有话要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5 21: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生现代通讯工具管理亟需这样的现代化方式 

学生使用手机,弊处很多。上课时利用手机接听电话、发短消息、玩游戏等,更是不把神圣的课堂放在眼内。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不注意场合,随意接听电话,把学生晾在一边不顾。很多学校都为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给正常的教学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伤脑筋,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都治标不治本,没有收到实效。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不现实,运用各种各样堵的措施也不是办法,在教学区内安装屏蔽器,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加强对学生的现代通讯工具管理,既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保护了学生在校园内其他地方合理使用手机的正当权利,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无旁鹜,不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发表于 2007-5-13 11: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采取的方法是放假将孩子送去参加兴趣班活动,学围棋、图画等等,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又不增加孩子压力,且避免了荒费时光。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21: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孩子们的憧憬 

百分之九十七的青少年冷落普通劳动者,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折射出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庸俗和狭隘,从而进一步探讨形成这一现象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原因。其实,从青少年所处这一年龄段的性格特点来看,从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无论是老板或者商人,还是政府官员或者公务员,只要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分工,并且这种分工能给人们带来比其他形式的分工更多更好的效益,那么,孩子们的追求就没有错,我们大可不必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担心。想一想我们处于1020岁的时候,不也是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吗?憧憬做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很少吧。 

我替孩子们担心的是:能坚持自己美好憧憬而一直为之奋斗的人会很少,很多青少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风雨的洗礼而失去了个性的棱角,失去为美好憧憬而努力奋斗的勇气。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21: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会制”凸显教师流动规则的缺失 球员换俱乐部得交“转会费”,如今教师换学校也得交“转校费”了。据报道,针对优秀教师不断被“挖墙脚”的情况,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文教局日前出台《教师流动“转会制”实施意见》,规定教师转入学校必须支付给转出学校一定的转校费,最高达15万元。应该说,在目前教师待遇存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情况下,人才流失无法阻止,“转会制”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对农村、基层和薄弱学校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问题是,这个措施是有其软肋的,需要考量一下,它与国家人才流动的大政策是不是有相悖的地方。 去年暑期,某乡镇中心初中想在全镇范围内招聘几名教师,既想招到好教师,又害怕其他学校因骨干教师流动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于是出台了一项政策:凡是任教毕业班的老师不准参加招聘。虽然在表面上稳住了大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暑期结束后,镇内其他几所学校的几名优秀骨干教师参加了县外其他学校的招聘,远走高飞了,造成这样逆反的结果是领导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产生的负面影响远比预估的大。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流动已成挡不住的潮流,亟需一种规则来规范教师有序流动。“转会制”作为一种尝试,但仍有不足。如果想飞的教师不在本区内“攀高枝”,这份文件对这类教师又有何用?如果一个学校依靠金钱就可以从另一个学校挖走教师,这种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规则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有多大促进作用? 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规则让教师合理地流动,尤其是促进教师由强校向弱校的流动很有必要
发表于 2007-4-7 10: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4-7 17: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追星”,我们担何责? 最近,媒体上沸沸扬扬的谈论着关于杨丽娟追星的事,杨丽娟追星,父亲卖房子甚至要卖肾,到后来借高利贷到香港,到最后投海自杀,而杨父还是一所高中的高级教师,他应该比大多数人更聪明更理智,结果还是出现了这种事,叫人实在无法理解。 

结合学生中存在的追星问题,反思杨丽娟追星事件,作为一个家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明白自己应担当的责任。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明星”似乎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形形色色的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他(她)们以其亮丽的外形,俊朗的面容,迷人的身材和天籁般的嗓音,使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为之倾倒,疯狂, 学生为那些明星偶像而着迷,“追星族”的队伍也日渐庞大。明星的周边新闻和动态已成为学生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论话题。“追星”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有些学生过分迷恋偶像,而荒废学业,用大量的金钱购买有关明星的东西,对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追星追到走火入魔的程度。 

青少年追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有他们自身的,也与媒体的过度吹捧、炒作有一定关联。当然,也与中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关。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不成熟,阅历浅,感情容易冲动,甚至做出一些不冷静的事来。在崇拜某个人时,会不自觉地对这个人的某些方面极力效仿。比如他的发型、服饰、表情、习惯动作,口头禅等等。很多人认为这些外在的东西是应该向偶像学习的最根本的东西,结果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当这种模仿超过了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引发各种问题。有的女孩过于迷恋某男星,如果有某男星结婚或偷情的消息,立刻觉得“自己受骗了”,闷闷不乐,精神沮丧;有的少女甚至发誓非某“星”不嫁。追星如果到了这种如醉如痴、神魂颠倒的地步,肯定会影响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自然不能归结到明星身上,明星并没有教唆他们那样去做。 

盲目追星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暴露了他们在价值取向上的混乱,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缺乏引导,以及父母的骄纵往往导致孩子追星的畸形。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社会对学校的升学率过分关注,造成很多学校抱着“应试教育”不放松,只注重学生考试和升学成绩,削弱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音乐、美术、体育课几乎名存实亡。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现和自我确立的时期,偶像是他们实现自我理想的载体,学校教育如果忽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确立,必然导致青少年学生在偶像崇拜上发生偏差。 

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庭因素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心灵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发现孩子追“星”时,要认真分析,寻找对策。一要看孩子追什么。无论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还是政治精英、学界泰斗,都要引导孩子学习明星们的超人本领,学习他们的勤学苦练,学习他们为社会为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而不仅仅是容貌、气质和因此所带来的虚荣的光环。二要看孩子怎么追。要做好孩子的引导工作,通过明星的偶像作用,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把对明星的崇拜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只要是能激发孩子拼搏向上的学习和创业激情的追星,不但不应该阻止,而应该好好鼓励。三要正确引导孩子。对于明星正面的东西,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行为模式,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同时对于有些追星的负面效应,应该辩证地分析,并且让孩子有一定的鉴别力,不能好坏不分,盲目摹仿。凡是正面的要鼓励,凡是负面的要及时指正,不能让孩子追星丧失理智,更不能让追星成为孩子不求上进的借口。 

学校除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和引导。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唱校园歌曲、参加体育锻炼,充实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加强学生思想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娱乐文化,注重自身个性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星”本无可厚非,但我们要告诫学生,崇拜偶像要适度,不能采用过激的行为。对待学生追“星”,如果一味的去阻止,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应该去“疏通”,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找他们谈心,向他们讲解狂热追星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引导他们要追星就要追求明星们的人品和通过努力达到目的的精神,而不是明星们的外表和风度。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明星们成名后所拥有的鲜花、掌声和舞台,其奋斗拼搏过程学生很少知道。教师可选择几个典型,通过他们积极的成长故事来打动学生,告诉学生,要走向星光大道,一要天赋,二要流血流汗流泪。以此让学生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成功的机会只能给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同时,也要向学生讲清有些“星”有不少的缺点,不值得效尤。如文化素养不够、思想品德不良等,如果这样的“星”还去“崇拜”,岂不愚蠢!在适当的时机,以平等的身份,用公正客观的态度,给学生“追星”适当降一降温。毕竟,明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些学生狂热一阵后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消极情绪,如果受挫力不强的话还可能引发更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总之,只要家庭、学校多注重正面教育引导,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就可消除过分“追星”的现象。 

 

 

 

 

 楼主| 发表于 2007-4-8 11: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培养,思想建设是抓手 

新时期,教师培养任重道远,许多教师在思想认识、言行举止、工作方法等方面离教师的职业规范还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思想意识上不能与时代合拍,个人认为,教师培养的重心应该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树立教师的远大抱负,让每个教师拥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人生可以没有财富,但人生不能没有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希望,有了努力方向的人生,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不为一时小利所趋,才会不为一时小碍所挡。 

二、学校应把强化师德修养和职业规范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内容。一方面要求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增强“欣赏、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演讲会、辩论赛、制定成才计划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奠定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另外,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实施骨干教师把关制度,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构建青蓝工程,发挥“传”、“帮”、“带”作用,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坚持过程捆绑式考核、终结业绩评比,通过开展新课程培训研究活动,启动校本课程培训、研究工程,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依托,开展教材教法、编制校本课程和教育教学实验研究,大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更具研究性、实践性和科学性,让每位教师成为“懂管理、精业务、善学习、爱钻研”的新型人才。 

三、教师的职业是“爱满天下”的职业,是用爱激励爱、感召爱、培育爱的职业,这就需要培养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发展和谐的学生;学校也只有以教师为本,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名师,才能形成进取合作的优秀教师群体。因此,学校管理应该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做到政治上关心其健康成长,工作上给予信任鼓励,业务上进行严格要求。管理过程中,要在尊重个性、承认差异的前提下,努力求同存异,体现对人的基本尊重和关怀。了解每一位教师的需要,把握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从教师的合理需要出发,营造机遇,创造载体,让教师在品尝成功中体会到实现个人价值的快乐,每个教师都有成为名师的可能,关键是学校领导者有没有驾御这个群体的能力和艺术,能不能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摇篮。 

 

发表于 2007-4-8 2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是中学老师吧? 在你的字里行间感受着你对教育的执著,感动! 
发表于 2007-4-9 1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铁血丹心在2007-4-5 21:26:55的发言:

学生现代通讯工具管理亟需这样的现代化方式       

学生使用手机,弊处很多。上课时利用手机接听电话、发短消息、玩游戏等,更是不把神圣的课堂放在眼内。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不注意场合,随意接听电话,把学生晾在一边不顾。很多学校都为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给正常的教学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伤脑筋,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都治标不治本,没有收到实效。       

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不现实,运用各种各样堵的措施也不是办法,在教学区内安装屏蔽器,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加强对学生的现代通讯工具管理,既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保护了学生在校园内其他地方合理使用手机的正当权利,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无旁鹜,不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分析得很透彻,合理化建议,赞同。 老师上课最好关机。我女儿在初中的时候也曾经跟我说过讨厌上课接电话的老师,所以后来我就很注意,上课时间不跟老师联系,有事找老师就放在中午和晚自习的时候。 我女儿现在使用的是小灵通,初中的时候就准备给她配了,可又怕她使用不当,分散精力,后来发现很不方便,由于经常要接送她,联系不上就会导致走散,所以到了高中还是给她配了一部小灵通。使用时跟孩子讲好,上课的时候关机,一般打在振动上,在校期间家长不随便打电话给孩子,半年下来觉得很好。所以我认为只要孩子合理使用,配部手机或者小灵通也没什么不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9 10:48: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9 1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铁血丹心在2007-4-5 21:28:51的发言:

理解孩子们的憧憬   

百分之九十七的青少年冷落普通劳动者,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折射出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庸俗和狭隘,从而进一步探讨形成这一现象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原因。其实,从青少年所处这一年龄段的性格特点来看,从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孩子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无论是老板或者商人,还是政府官员或者公务员,只要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分工,并且这种分工能给人们带来比其他形式的分工更多更好的效益,那么,孩子们的追求就没有错,我们大可不必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担心。想一想我们处于1020岁的时候,不也是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吗?憧憬做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很少吧。   

我替孩子们担心的是:能坚持自己美好憧憬而一直为之奋斗的人会很少,很多青少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风雨的洗礼而失去了个性的棱角,失去为美好憧憬而努力奋斗的勇气。   

 早上看新闻的时候听到一份来自上海的调查报告,反映上海只有1%的人希望做工人,那么还有工人到那里去找? 前几天就为孩子分科的事伤透了脑筋,忽文忽理,搞得孩子都没主见了.本来我准备让孩子学文,可老公不赞同,最后经过征求多方意见,孩子还是学理了. 女儿回家时跟我说了一句:这样就不可以学中文了. 怎么说呢? 我老公也有他担心的理由:学文选择的学校比较少,就业面比较窄.现在江苏的新高考制度强化了语数外的成绩,而我们这理科有强化班,文科没有,那么普通班的学习氛围、师资质量... 凭孩子的阅历又怎么可以决定呢? 但孩子的理想...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去了个性的棱角、失去为美好憧憬而努力奋斗的勇气已经是普遍现象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3 17:33 , Processed in 0.04264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