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92|回复: 33

[原创] 秃笔写完长岁月 砚池磨尽短残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8 23: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秃笔写完长岁月 砚池磨尽短残年
——怀念我的老师陶国芬先生
● 无悔寻梦人
S6009748.JPG
  日前,我回了趟老家刘庄,仍像往常那样去邮局,到退休职工居住的小院里,看望我的老师陶国芬先生。夏日的下午,小院里静悄悄的,若在往日,很远就能听到激越的二胡和浑厚的京剧唱腔。但此刻他家屋门紧闭,只能透过未遮严的窗玻璃,目睹室内的物什。床上的被褥方方正正地叠着,桌上的笔砚整整齐齐地搁着,那副对联依然一尘不染地挂在墙上:“秃笔写完长岁月,砚池磨尽短残年。”就在一个月前,老人丢开了执著一生的笔墨,溘然离开了心爱的学生和亲人,享年94岁。   陶老是镇江象山区人, 1936年开始从事邮政工作,一生颠沛流离,先后辗转于南京、江都、樊川、泰州、常州、镇江、盐城、大丰等邮政部门,退休以后定居于大丰市刘庄镇。论学历他只有初中文化,可他培养出了沈同生、徐中林等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的臧科也曾慕名来访,对他学识与见解十分敬佩。而他自己什么头衔也没有,偶尔省、市里的官员到这个古镇附弄风雅,他从不去捧场;屡有《名人大辞典》欲收集他的作品,他总是不屑一顾。   但乡邻、学生们跟他要字,他当即挥毫、慷慨相送。记得某年腊月的一个下午,我请他写春联。由于用墨较浓,一时难以吹干,可我有事不便久等,就允诺晚上来拿。晚间上了酒席,我竟把这事忘了,直到第二天才想起来。再到他家,陶奶奶告诉我,昨天他为了等我,破例在灯下看书,至12点钟才休息。   那年我刚投到他的门下,作为学生,春节理应给老师拜年,于是大年初一我带了糖果、点心前往。可他执意不收,后经陶奶奶一再劝说,才从中抓了把糖果放在桌上,其余的逼我全部带走。此后拜年,我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是空手而来,似乎只有他诲人不倦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记得当年我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遇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好多字词难以理解,便向他请教。那天上午9点时分我来到他家,他逐字逐句给我解析,连书角的注释都不看。开始他是坐着的,后来干脆站起身,面色越发红润,声音越发宏亮,语调抑扬顿挫,朗读声情并茂,完全沉浸在司马迁的字字血泪中。不知不觉到了中午,陶奶奶把饭菜盛到桌上,他置之不理;我瞥了一眼墙上的钟,已12时30分,暗示他先吃饭,他浑然不察。陶奶奶连催数数遍,他扭过脸怒目圆瞪:“老婆子你烦什么,看不见我在有事吗?!” 我吓得两腿绷直,站在他对面再也不敢分神。   那年陶老76岁。年迈古稀的他登黄山、爬长城、游长江三峡,仿佛青春焕发、返老还童。88岁中风之前,他每日天不亮就起床,挥起大扫帚,把屋前的大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温上一壶白酒,就着一碟花生米,一边听京剧一边自斟自饮。无论命运有多残酷,他都能以豁达的态度笑脸相迎。   十年浩劫之中,他依然沉迷于汉碑明帖、唐诗宋词。造反派责问他:“毛主席诗词你怎么不看?”   “我全看过。”他十分地自负地回答,并流利地背诵起来,还十分准确地予以解释。最后他反唇相讥:“你们能懂多少?”   造反派恼羞成怒,一拥而上,拳脚相加。刚直不阿的秉性、解放前说不清的“历史问题”使陶老饱受摧残,后来被打折右手,落下终生残疾。这对酷爱书法的陶老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他半年之后又练出左手书法,一幅作品出来,常常题上“不残陶国芬左笔”。   1989年7月,陶老携几名弟子,游览兴化市郑板桥纪念馆。跨进陈列室,面对一幅幅先人墨迹,陶老感慨万千,给随行的弟子们详细分析墙上作品的笔划与章法,并结合郑板桥坎坷的一生,对独树一帜的“六分半书”进行精辟的点评,勉励众弟子正直做人、勤奋学书。其铿锵激越的语调引起馆内工作人员的注意,那人离开办公桌跑过来,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些其貌不扬的游客,好奇地问:“你们也懂书法?”   陶老笑了笑:“我随便说说,打扰你了。”   工作人员满腹狐疑,随即把馆长叫来。双方叙闲谈了几句,馆长再三恳请陶老“留下墨宝”。陶老推辞不过,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毛笔,在铺好的宣纸上即兴挥写:
别格文章别格诗,风骚尽在画中词。 千竿万竹皆成字,乱石铺阶趣更奇。 先生七品淡官墀,掷去乌纱著缁衣。 胡里归来情托笔,清高绝俗后人师。
  落下款,盖好印章,馆长拍手叫好,连忙吩咐工作人员倒茶、递烟。   2001年夏,陶老不幸中风。当时我到医院探望,他瘫痪在床,竟不认识我,他女儿大声说了几遍,他才模糊记起,支支吾吾说了半天,我一句也没听懂。当时人们都以为他将不久于人世,没想到他半个月后执意出院,回到家又拿起毛笔,像个小学生,一笔一画练习楷书,并从“白日依山尽”开始强背诗词。春节前夕我去看他,只见他正站在桌前,凝望自己刚写下的一首七绝诗:
我是江南一老梅,狂风骤雨几经摧。 根深干劲终难倒,虽剩枯枝亦竞开。
  “不行喽,不行喽,岁月不饶人啊。”陶老连连摇头,对自己着墨失控嗟叹不已。但从洇开的墨迹里,依然看到他日渐恢复的笔力;而这首诗措辞工稳、意境深远,令我难以断定他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于是在他90岁生日那天,我欣然命笔:“华筵客拥岁添祥,杖履慈颜映烛光。生命当柴燃诗旺,利名视羽任风扬。纵情运笔雄而秀,沥血绽桃艳且香。索句临池承化雨,擎杯遥盼百年觞。”   眼看他的精神、气色越来越好,我十分欢喜,满有把握能喝到他百岁华筵的寿酒。加上工作忙,今年去看他的次数偏少了,万万没料到,8月4日凌晨4时许,他悄悄地驾鹤而去。据他女儿讲,当时看到他亮灯起床,蹑手蹑脚去卫生间,然后又熄灯上床继续睡觉。天亮时分去他房间,发觉他已停止了呼吸。   他走了,走得很平静,我站在他的遗容前,也没有流下悲痛的泪行——据当地的风俗,如此高寿的老人仙逝,算是一件喜事。他走了,留下了无限的爱,留下了许多值得怀念的往事,以及应该继承的风范。
发表于 2008-9-8 2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陶老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08-9-9 07: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如此老师,是无悔的幸福!我至今没有师傅呢!!!从老陶的身上也有我要学习的精神,感谢无悔的文章!
发表于 2008-9-9 08: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得如此德艺双馨的师长实为无悔幸事,我们甚至可以在无悔身上看到老先生的影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甚至可以在无悔身上看到老先生的影子”感谢清秋梦寒老师的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9: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陶老遗作2.jpg
老师的遗作之一
发表于 2008-9-9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重要是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4: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幽明从此信难通,日自西行水自东。 万事违心都放过,千言写恨不求工。 厌余腊炬情犹热,泪渍鲛绡色更红。 人去楼空肠欲断,蝶魂何处觅春风。
(二) 佩声仿佛降仙踪,睡鸭余香麝尚浓。 泉路独归何负约,穹途偕老竟难容。 帘能织雨愁难卷,簟已凝尘梦也慵。 灯火半明还半灭,柔肠迥结结重重。
(三) 庭竹轻风打纸窗,悦耳环佩韵□□。 花因娇极香难久,事到伤多气转降。 翠被不禁寒阵阵,银钩私妒影双双。 拟将往事从头写,未写先教泪满腔。
(四) 记得传闻待字时,明珠第一掌中推。 能娴姆训贫无怨,善得亲欢语解颐。 鸦髻梳成云覆额,兰丝缫罢雪侵肌。 有才天亦真相妒,读到微□诗更悲。
老师的遗作之二,因年代久远,其中有三个字已无法辨认。
发表于 2008-9-9 14: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此老师,幸福一生。
发表于 2008-9-9 17: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筵客拥岁添祥,杖履慈颜映烛光。生命当柴燃诗旺,利名视羽任风扬。纵情运笔雄而秀,沥血绽桃艳且香。索句临池承化雨,擎杯遥盼百年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5 14:22 , Processed in 0.038292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