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56个民族我们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怒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046596/nuzu.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人口2712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与傈僳族长期共处,怒族人民普遍会讲傈僳语。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苗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648933/miaozu.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主要分布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50%)、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
苗族自称"牡"、"蒙"、"摸"、"毛",建国后统称为苗族。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仫佬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649257/ailaozu.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 部山区,9 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多自称"木冷",即"伶人",清代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以信奉道教为主。也信佛教。仫佬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米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649475/pumizu.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 的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麓。少数分布于丽江、永胜、维西、中甸以及四川的盐源、木里等地,与当地民族杂居。普米族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白人")之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普米族。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许多普米人还兼通汉、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语言。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少数人还信仰道教和藏传佛教。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撒拉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650219/salazu.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州县。撒拉族,早在元朝时,其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自称"撒拉尔""撒拉回"等是汉人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撒拉族。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的乌古斯组。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 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 。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独龙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561772/dlz.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现有人口5817。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 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过去,独龙人没有统一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 如“独龙”、“迪麻”等。“俅人”、“俅曲”、“曲人”是汉族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独龙族。
  千百年来,独龙河谷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独龙人从事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采集和狩猎在家庭副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独龙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部分通晓汉语。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朗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561016/blz.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现有人口82280,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 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 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布朗人兼操汉语、傣语和佤语,部分人通晓汉文和傣文。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瑶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649197/yzu.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现有2134013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如: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花篮瑶、白裤瑶、红头瑶等,多达20个支系。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成了他们的统称。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id="post23849" style="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MIN-HEIGHT: 200px;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0px; LINE-HEIGHT: normal; WORD-WRAP: break-word;">仡佬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648927/clz.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现有437997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 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仡佬族历史悠久,商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仡佬 ”是隋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未定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数老年人通仡佬语。
</div>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2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畲族

<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free.kaxiu.com/modules/987649271/shezu.gif"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现有6 3 0 3 7 8 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8 09:45 , Processed in 0.02889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