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3|回复: 4

满城尽带黄金甲【027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8 20: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2-5-8 21:45 编辑

                                 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这首霸气十足的《不第后赋菊》诗句,随着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热播(尽管电影情节与黄巢毫无干系,仅仅是将故事设定在这个年代),早已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脍炙人口,为世人所熟知。而黄巢与阜宁金沙湖地区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盐阜地区清明节门上插柳的习俗即源于此。


        唐朝末年,李唐政权腐败没落,藩镇割据,赋税苛重,民不聊生,群雄四起,逐鹿中原。唐僖宗乾符年间,屡试不第的私盐贩子黄巢跟随王仙芝在山东起义。三年后,王仙芝战死,黄巢被推举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率众与各路唐军在中原一带作战。此时的李唐朝廷虽然极度腐朽,各地诸侯又互相杀戮,但对起义军仍是疯狂镇压和联合绞杀。黄巢为保存实力,将矛头指向淮南,进行战略转移,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阜宁地处射阳湖(古射阳河)出海口,是南北漕运的咽喉。占据阜宁,进退自如,东可入海,西可截断京杭大运河攻占淮阴,南可跨江经营吴越,北可杀回山东老家;况且阜宁物产丰富,自古就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加之古阜宁沿海盛产海盐,有取之不尽的财源。因此,黄巢视阜宁为理想的屯兵之地。唐僖宗广明年间,黄巢引领十万大军纵横江淮。并在阜宁县境内筑城屯兵,以“喻口为其盘踞地”,即在金沙湖地区的喻口建设军营,人称“巢城”。至今仍有营港等遗留地名(注:金沙湖畔的营港村是当年起义军的水军营地)。

       黄巢在金沙湖地区筑城安寨,四处攻城掠地,斩杀贪官污吏和土匪恶霸。地主老财们对他和起义军恨之入骨,大肆造谣诬蔑,说“黄巢杀人八百万”,“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企图制造混乱,鼓惑不知情的民众逃离家园,史称“走黄巢”。其实,黄巢起义军“整众而行,不剽财货”,纪律严明,严禁乱杀无辜,遇到穷苦百姓,甚至还赠送财物。

       传说,某天黄巢率兵在沙岗上巡视,远远望见一名村妇身背大男孩,手挽小男孩在赶路。黄巢感到十分奇怪,策马赶至村妇面前询问。村妇见到穿黄衣佩宝剑骑军马的黄巢威武十足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发抖却直言不讳地说:“大男孩是孤儿,是我收养的;小男孩是我亲生的,小男孩丢了可以再生,大男孩丢了可就没有了。”黄巢被村妇的善良所打动,安慰村妇说:“起义军替善良百姓做主,为穷人打天下,专杀贪官污吏和地主恶霸,不杀好人,大嫂你快点回家吧!”村妇为难地说:“你不杀我,却难保大王的部下不杀我。”此时,正值桃红柳绿的清明节,黄巢于马上顺手折下一根青翠嫩绿的柳枝,嘱咐村妇:“你回家将柳枝插在大门上的屋檐下,就证明是清白贫苦人家,可保你平安无事。”村妇回村,将黄巢的嘱咐遍告穷苦乡邻,一时间,满村屋檐尽插绿柳枝,果然义军过境全村百姓安然无恙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村民看病。妇人遇黄巢指点之事一传十,十传百地在江淮大地广为流传,于是善良的阜宁百姓不再“走黄巢”,纷纷在屋檐下插柳枝过清明,并效仿妇人行忠义之事,使积德行善成为风气,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了下来。

      喻口巢城,幼时常听外祖父讲起她的故事。然而沧海桑田,一千余年的历史变迁,遗迹早已荡然无存。笔者只能根据史书记载和故老相传,在喻口老街上揣测巢城(几十年前还有个黄土堆)的大体方位。黄巢这位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与阜宁金沙湖之间的故事,仍时常勾起我的怀古之情。尽管这场农民战争在坚持九年后以黄巢兵败自杀而告终;尽管今人已无遗迹凭吊(听说将重建喻口老街,余心甚喜),笔者空有怀古情,却也独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就像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周杰伦所唱“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




              作   者: 闻 文
              手机号:13962033737    企鹅号:644645908
             通讯地址:阜宁石字路先科大酒店旁富康农民资金互助社钱东玲(15189254599)转闻文(收)
2012年5月8日
发表于 2012-5-8 20: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私盐贩子也属于农民吗?黄巢攻打陈州近一年不克,没有粮草,靠什么维持的?

呵呵,有时候读史会越来越糊涂。因为历史总会因错落的强权而改变其本来面目。问好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2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末期阶级矛盾不断恶化,皇帝和官员荒淫纵侈腐朽贪婪,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中。
  农民负担沉重,统治阶级的腐朽制度的改变,加之战争连年不断,大多数农民的居住地变成一片废墟,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即使战火没有危急的地方,由于统治阶级为了支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更加加深了农民的各种负担,
  
  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纷纷起来反抗。私盐贩子在封建社会同样也属于农民阶级啊,不能因为首领是曾经的私盐贩子就改变唐末农民起义的性质吧?毛主席家里的富裕程度也很高,但他所领导的革命军队性质也是工农武装啊,对吧?因为是农民武装有其落后性!起义军长期大规模的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进入长安后,又没有全力追歼残敌,使唐廷获得喘息之机,逐渐积蓄起反击力量,围困长安,并对大齐政权采取坚壁清野政策,使其陷入严重的缺粮困境。同时起义军内部又有分裂,在撤退中又坚持拚消耗,招致全军覆灭,教训亦是深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20: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版主。
发表于 2012-5-8 2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末期阶级矛盾不断恶化,皇帝和官员荒淫纵侈腐朽贪婪,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 ...
闻文 发表于 2012-5-8 20:40


在唐代,私盐贩子应该属于商贾阶层,而不是农民。既然该股起义军打着黄巢起义的旗号,以黄的性质来判断该起义军的性质,应该无可厚非。后来有人用“农民起义”来粉饰黄巢造反的性质,甚至给黄巢立碑树传,都是1949年以前史无前例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27 23:24 , Processed in 0.02012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