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6|回复: 0

陈毅军长的文化情怀[05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0 18: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抚今追昔铁军情”征文稿件
                                                       陈毅军长的文化情怀
                                                      (阜宁) 仓 林 卿
在我们盐阜地区,提起陈毅军长,大家都会说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勇善战的军长,是与民众鱼水情深、患难与共的军长,他还是一位热爱文化且有一定文化功底的军长,是非常重视和关心文化事业的军长,是关怀、爱护、尊重文化人的军长。
新四军刚到盐阜时,地方士绅不大瞧得起新四军,更瞧不起当官的,总认为新四军就会打仗,当官的都是些没有念过书的“穷大龙”,没什么文化。一天晚上,陈毅军长借宿在一位声望较高的士绅、阜宁商会会长王翼英家里,和他谈抗日救国的事情。起初,他认为陈毅是个“大老粗”,有意出对子考考陈军长,便对陈毅说:“军长,你对对子有兴趣吗?”说着就出了上联:“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陈毅军长笑了笑,脱口对道:“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救寺。”王会长听了暗自吃惊,连连称赞:“妙对!妙对!”从那以后,便改变了对新四军的看法,并在士绅和百姓中广为宣传:“有这样能文能武的军长,一定能带好兵,打胜仗,一定能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
1942年7月,著名剧作家、文学家阿英率领全家从上海来到新四军军部驻地——阜宁停翅港,陈军长不但热情接待,在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而且还经常到住地和阿英、李一氓等著名文化人士促膝谈心,商讨如何开展根据地的文化工作,有时一去就是一天,经常通霄达旦。由于陈毅军长对“文化人”礼贤下士,不少著名文化人士和社会贤达纷至沓来,如:音乐家贺绿汀、画家胡考、经济学家薛暮桥、孙冶方、教育家戴伯韬、作家夏征农、黄源、《新华日报》女记者刘述周、文艺理论家蒋天佐、艾寒松等等,都甘冒风险陆续来到阜宁。这时,陈军长提议应把到苏北来的文化人集中起来,安置在根据地内最安全的地方,可在军部附近设一个“文化村”。不及一月,就在停翅港南三里多的卖饭曹设置了“文化村”。一时间,偏僻的文化村成了名人云集、精英荟萃的地方,陈毅军长便是文化村里的知音。
在战火连连的环境中,陈军长非常重视文化战线的对敌斗争,始终不忘报纸刊物的宣传威力,并且十分关心办报人。1942年盛夏的一天下午,陈军长来到离军部二、三里的《华中新华报》社驻地小夏庄,传达小报扩大改版的决定,他笑着对大家亲切地说:“你们都是报人,我也是半个报人嘛。”此时大家才知道他年青时在四川老家也编过报纸。正在大家听得入神的时候,他忽然问道:“你们这些知识分子怎么都穿着短裤?”后经了解得知,因当时供给匮乏,军部规定:连以下干部和战士,夏天一律穿短裤,冬天棉大衣只发到营级。仅管大家都说:“困难当头,愿意克服。”但陈军长当即就对军政治部秘书长邓逸凡同志说:“有一句古话:‘笔杆儿横扫千军!’一个营长最多不过指挥五百人左右吧?他们这些拿笔杆子的日日夜夜在做‘横扫千军’的工作,夏无长裤冬无棉,可怎么得了!”说到这里,语调严肃:“同志们,怪我官僚主义,对你们关心不够。现由逸凡同志专门解决,替我补补过失!”从此,陈军长对文化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笔杆儿横扫千军”的趣话,一直激励着文化人为人民大众而勤奋工作。
陈毅军长不仅关爱文化人和重视报纸刊物的作用,而且非常重视文化统一战线。“湖海艺文社”的诞生和成长就是陈军长用心血浇灌起来的。1942年10月,盐阜区参议会在阜宁陈集岔头村召开,期间,陈军长百忙中特地安排时间,召集阿英、李一氓、范长江等同志专题商讨成立艺文社一事。然后,他又去参议员住地多方征求意见,并约集当时参加会议的文化人士到“文化村”讨论起草《艺文社缘起》。10月31日,即参议会闭幕当天,陈军长一作完报告,就又来到“文化村”,和大家一起议定湖海艺文社的组织章程。社名“湖海”也是陈毅与庞友兰、杨芷江等商议提出的。起初拟为“湖海诗文社”,但他再三考虑后,又和阿英、李一氓、范长江等人商讨说:“称‘诗文社’感到有局限,不如将‘诗文’改为‘艺文’,可以更广泛地吸纳书画、金石多方面的人才。”大家一致认为他考虑问题周密,异口同声地说:“这就更加全面了!”参议会闭幕后,“湖海艺文社”宣告成立,陈毅特意写了《湖海社开征引》诗序。“湖海艺文社”这个群众文艺团体在争取和团结各阶层文化人士、鼓舞根据地军民抗敌斗志和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特殊作用。
关于陈毅军长的文化情怀方面的故事在民间代代流传,至今人们仍念念难忘。我在想,一位军长在人们的心目中应是一个武将,却对文化如此钟情,如此重视,如此热心,实属难能可贵。我还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陈毅军长都始终不忘“笔杆儿横扫千军”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种远见卓识应永远值得我们借鉴和弘扬。任何时候,就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文化也一定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                                      

通联地址:阜宁县民政局    电话1801257369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2 20:20 , Processed in 0.02860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