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40|回复: 0

(王兆秀)“铁军”里的文艺战士[08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1 17: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4-8-11 18:12 编辑

1940年10月,新四军开辟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军部驻扎在阜宁县的停翅港。在刘少奇、陈毅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根据地汇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经历了抗日烽火洗礼的知识分子、文化精英:贺绿汀、王阑西、阿英、钱毅、黄其明等。
有一天,阿英在阜宁县板湖乡调查时,一位老农对他说:“那些讲外国人和城里人的戏我们看不懂,要说好看,还是打鬼子的戏。”这句话对阿英触动很大。他感到,全民族正在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斗争,创作演出必须同根据地群众共呼吸,为抗日战争服务。在阿英的倡导下,根据地的剧团纷纷把抗日斗争作为题材,积极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节目。
在苏北抗日根据地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日本鬼子在“扫荡”中抢夺老乡的钱物后,还要拖走一个抱着不满周岁孩子的母亲,母亲不从,鬼子就残忍地将小孩杀死。这位母亲发疯似地和鬼子扭打,最后,勇敢地把那个鬼子打死了。新四军前线剧团的同志从老乡口中得知这件事后,便以此为题材,创作演出了一个活报剧。戏刚一上演,就激起台下观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和仇恨,大声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戏的成功演出,更加激发了剧团的同志创作抗日斗争题材节目的热情。
淮剧是苏北的地方剧种,深受当地人喜爱。新四军里的艺术家们顺应群众喜好,编演现代淮剧,宣传全民抗日。为配合根据地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在阜宁的新四军苏北文工团创作上演了淮剧《照减不误》首演时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观看了演出,演出一炮打响。新四军有文工团,各县还有许多业余剧团。上演的剧目有反特淮剧《绝头路》、反映解放区群众扫盲的淮剧《王大上冬学》。有戏剧家阿英改编、黄其明编剧的抨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淮剧《渔滨河边》还有《心同死生》《翻身记》、《白毛女》《新夫妻》等。抗战题材的戏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团结抗日的战斗豪情。
抗日战争结束后,这支文化劲旅,即当年的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和所属部队的“前线”、“抗敌”、“淮南大众”、“拂晓”、“奋斗”、“铁流”等剧团,先后合并或改编成第三野战军第一和第二文工团、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歌舞团和话剧团等,现为南京部队前线艺术团。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支新四军文艺团队,尽管体制不断改革、名称多次更换,人员进进出出,但“铁军”精神却一直得到传承和发扬。全国解放以后,南京军区前线艺术团先后创作和演出了话剧《东进序曲》、《霓虹灯下的哨兵》、《虎踞钟山》,歌曲《茉莉花》、《走进新时代》,舞蹈《丰收歌》、电视剧《DA师》等一大批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精品,涌现出了何士德、沈亚威、沈西蒙、张泽易、何仿、印青、陶慧敏、侯勇等许多著名艺术家。抗日烽火中培育出来的不屈的民族文化精神,始终在文艺战士的血管中流淌;抗日烽火中培育出来的不屈的铁军精神,始终在人民军队文艺队伍里传承。
(史料见阜宁县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1 14:43 , Processed in 0.04258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