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67|回复: 0

(陈哓睿)走进沙家浜[08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1 17: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4-8-11 18:17 编辑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我和文友们一起,从大丰乘车出发,唱着京剧唱段,直奔常熟市阳澄湖南隅的沙家浜风景区。
我们到了沙家浜,当地的文友告诉我们,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芦荡火种》的任务,由汪曾祺主笔。毛主席看了后幽默地说:“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革命形势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戏是好的,剧名就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毛主席一锤定音,剧名改为《沙家浜》,一演而名闻全国。
在京剧《沙家浜》中,春来茶馆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如今的春来茶馆再现了当时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馆原形,“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置身茂林修竹,听京腔京韵,品江南名茶,好不惬意。
走出茶馆,向东行,有一座高出水面十来米的竹桥,行走上边,晃悠悠的,像摇篮一样。站在桥上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漾起绿色的海洋。遥想当年,就是在这河流纵横、芦苇丛生的绿色屏障里,沙奶奶、阿庆嫂将伤员一个个安全转移,保护了革命的火种。
我们乘船进入芦苇荡,但见碧水浩荡,芦花怒放;荇菜参差,百鸟啼唱;鱼虾满网,渔歌声壮。芦荡深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芦荡人家,幸福安祥。好一派江南水乡旖旎风光。
我们来到沙家浜广场,广场占地1.33万平方米。广场中央,有以“郭建光”、“阿庆嫂”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主雕;而象征新四军18位病员的18根柱雕,则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行动地表现出新四军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我们还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4492平方米,采用历史图片、仿真环境、实物展出、半景画、声光电等现代艺术手法,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主要展示了沙家浜的革命历史、新四军在这里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战斗历程、后方医院伤病员养伤的情况、京剧《沙家浜》的诞生历程和沙家浜部队的发展历史等情况,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沙家浜的革命斗争史实,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太阳西斜,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沙家浜景区。我们曾在阿庆嫂的“春来茶馆”喝一杯铜壶煮的三江水,在芦苇荡里打过一场“游击战”,在沙家浜纪念馆里接受了“铁军”精神的熏陶,真是不虚此行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27 23:18 , Processed in 0.02476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