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30|回复: 11

[原创] 冷叙述之于现代诗歌——兼评草钤诗三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6 1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谷子 于 2016-3-16 12:22 编辑

冷叙述之于现代诗歌
——兼 评草钤三首
文/谷子

      混诗群,是接收点信息。 认识草钤一波三折。诗群得益于诗友的互动与争论。从这一点来说,这是草钤所认可诗群文化, 学习口语诗的冷叙述和白描以补充自己。微信诗歌动态,一边是微群微刊天天拉人踢人,献花呀点赞呀投票呀,放水呀群殴呀……貌似诗歌+互联网如日中天 ;另一边,各平台圈的都是诗歌的后花园,所推出的诗歌大多是所谓的“自己人”。草钤叹喟 ,这年头无人读诗。既然没人读诗,草钤进那么多群,不累啊?“ 哪有几个 , 不就四个吗   ?我又不活动   ,潜着。”后来草钤想了想,补充 她进群一方面是转藏好诗;另一方是为了读更多的坏诗。

     3月3日草钤发了两篇人物素描给我 ,当中一篇《小藤》 ,建议谷子评一评,同时她又怯怯地说:“ 草不自信,很不自信。”这一首所写的是,她生活场景截取的一个片段,以此拓展到生存的挫败。


小藤
文/草钤

落着雪
我用手机拍雪花
我说
我拍到雪花的
小嘴唇   小乳房

最生动的那样东西了
那么小
小巧玲珑的
小藤说
你流氓   你坏淫
我说   
那感觉奇妙呢
小藤就笑
藤三十多岁
还没有对象
她取出镜子涂口红
扑了点粉
又淡淡地笑着说
几个月亏十八九万
做不下去了
我想开个名点店
再试试
我俩都不再说话
看着雪
一直看着雪

    作者创作意图雪即小藤,小藤即雪,二者互喻互存。雪的小巧玲珑,小嘴唇也好,小乳房也罢,总之赋雪予姑娘魂魄;小藤的微妙,无论是清纯还是飘逸,赋未婚女性予沁人心脾的气质。收篇处聊聊几笔,转到小藤的生存窘迫。一边是风花雪月,一边是铜墙铁壁,诗人与小藤应该是文艺与生活相统一呢?还是不食人间烟火或直面生活挑战一浪接一浪的潮头?草钤这首的技巧是以轻写重,四两拔千斤。
      大道至简。诗歌有能力以归零方式,置换出更深邃的意境与空间。 翟永明、于坚、王小妮与贝贝的诗歌创作不约而同把自己放在社会或政治之外。归隐于文字,把阅读归还读者,以文本之外的再创作方式去解读去体会去还原情境。说到底诗歌不外乎精神洗礼或传播。 微平台诗歌,以自媒体的自信和成熟,不同于现代主义阐释,不同于反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观点,也不同于相对论和怀疑论。微信诗歌的白描,不完全是反讽与批判。要说草钤这首《小藤》与传统文学观有什么不同的话,我想就在于冷叙述。草钤的《光》同样秉承了冷描述创作手法。



文/草钤      

有阳光进来
我的小桌子小凳子
古砚
水玉屏
还有
一些木刻艺术
呈现出错综的
影子

光在光的流动中
轻轻
绕过一些参差的花茎
漫柔的舞襟儿
表情
天真
喜悦
光芒继续深入
次第雪白
尘埃像碎银子

当我
走动
一尊化石经过光
古老而沉重

       论述冷叙述还得回到原点,万变不离其宗,文学的内核就是人,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所折射的是时代的思想与精神。对照发端于改革开放至今近30年与80年代为分水岭的中国,从回城知青摆地摊的社会边缘人,逐渐发展繁荣为民营经济进而取代集体经济,谁都无法否认,商业互害思想主导着今天的中国。该社会意识形态渗透进诗歌,前期表现为个人化写作取代“群体写作”;中期为个性与自我的内心呼唤诉诸文字,披荆斩棘,在跌跌撞撞中,呼应着波澜起伏时代变迁的中国;后期表现于探索,以一种非官方的边沿的纯灵魂的创作道路。网络改变中国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文学,诗歌历经纸媒到论坛诗歌平民化,再走向博客化,一直走到微信诗歌。既有皮旦他们的尖锐与批判,也有赵卫峰他们的颓而不荡的叛逆与反讽;既有杨炼老师与郭金牛的世界语境下追问与拷打,又有伊沙与沈浩波他们深潜入生活与人性的叙述与精准的描摹和雕刻。 自媒体诗歌最好的诠释, 当然少不了上官南华、偶乃客、傻兄、李秀锦、潘黎明、凡心、江一苇诸友;杨瑾、然也、温永琪、庞华、晓水、莫莫、小棺木、张灿枫、唐伯林、剑兰等;曹艳春、刘艳、周长风、素衣清颜、吴茂华、张勇……他们脚踏实地去践行。

      概而言之,中国新诗三十年从朦胧到后朦胧与先锋到后先锋,从杨炼、芒克到北岛、舒婷 ,诗歌意像的淡化到口语化无非是更直接与本能地呈现我们的时代与生活,冷叙述的语言,扯蛋、骂街或操逼,信手拈来,挖掘而出的是芸芸众生的人心指向。文字层面看似漫不经心的平静,文意却如大海潋波,吞吐万象,化文学的悲悯与关怀于心灵深处的躁动和悲哀。

       不是诗人成就了诗歌,离开了社会与时代诗人将什么都不是。草钤这首《光》融传统、经典、反叛的诗歌思想揉合出她的冷叙述。她这首《光》自然发生,自然生长,不需要解释,更不需要摹仿。草钤就是草钤,不是海子,不是余秀华或任何人。

      谷子曾经在无限制写作试图修改过草钤的《补鞋》,她跳了起来, 谷子听着,我答应你开始的,但不愿意谷子改后面。后来杨瑾提议让谷子放弃草钤那首《补鞋》。谈到《光》, 谷子提到了以前读到的“阳光照着阳光”草钤说她没有仿任何人,她之于文字有洁癖。创作这首诗,那天她推门放窗,春光一下流入室内,当此刻,她情不能已,立马码出此诗。"光在光的流动中"是草场地感觉,没有流动,不会呈现那些影动。

    草钤所写是源于自己的感觉,不与予人类的感觉,而是人与草类木的交流。 谁让谷子修改草钤的诗了?差就差,草钤的背景,别人又体会不到。如果非要找出草钤另类的话,以上这些能算吧。洞开她脑袋所思所想,解读她写给九泉之下的慈母《元宵节》,勿需再费笔墨,也能迎刃而解。

元宵节
文/草钤


1.
回忆起推着母亲
去看元宵节灯谜展
母亲八十六岁  眼晴早已昏沉
但母亲依然巡视着温暖的灯光  很专注
彩灯缓缓转动
那迷语闪闪的
母亲突然说:
这些谜语任谁也比不上妈的
十五晚上写休书  打四个
水果名  让他们猜去
母亲说着扭头望着我笑起来
又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谜底
看着母亲老换小的那种
清澈的天真
我握紧母亲的手
心里充满依依不舍

2.
提着竹篮
到母亲墓地去
燃放些纸钱
端出雪白的汤圆
我说:今元宵节 女儿来看你
纸钱化蝶落下
而汤圆却一个不见少
母亲的坟墓安静
我说:妈你是睡着了吗
快醒醒  趁热吃吧
我就这样子与母亲唠叼了一会
忘记了哭泣

     从应允评草钤诗歌到今天定稿,拉杂写来,竟然历时将近半个月。搁笔浏览朋友圈,读到一文友诗集出版,序言是我仰慕已久的名家翻版的诗评,关闭银屏转叹:做学问沦落为敷衍,不如回味草钤诗歌中 那份孤独、沉静  、遥远 和无助。
        2016年3月15日于桂林。
发表于 2016-3-16 15:0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慢品!远握!!!
发表于 2016-3-17 19: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述冷叙述还得回到原点,万变不离其宗,文学的内核就是人,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所折射的是时代的思想与精神。对照发端于改革开放至今近30年与80年代为分水岭的中国,从回城知青摆地摊的社会边缘人,逐渐发展繁荣为民营经济进而取代集体经济,谁都无法否认,商业互害思想主导着今天的中国。该社会意识形态渗透进诗歌,前期表现为个人化写作取代“群体写作”;中期为个性与自我的内心呼唤诉诸文字,披荆斩棘,在跌跌撞撞中,呼应着波澜起伏时代变迁的中国;后期表现于探索,以一种非官方的边沿的纯灵魂的创作道路。网络改变中国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文学,诗歌历经纸媒到论坛诗歌平民化,再走向博客化,一直走到微信诗歌。既有皮旦他们的尖锐与批判,也有赵卫峰他们的颓而不荡的叛逆与反讽;既有杨炼老师与郭金牛的世界语境下追问与拷打,又有伊沙与沈浩波他们深潜入生活与人性的叙述与精准的描摹和雕刻。 自媒体诗歌最好的诠释, 当然少不了上官南华、偶乃客、傻兄、李秀锦、潘黎明、凡心、江一苇诸友;杨瑾、然也、温永琪、庞华、晓水、莫莫、小棺木、张灿枫、唐伯林、剑兰等;曹艳春、刘艳、周长风、素衣清颜、吴茂华、张勇……他们脚踏实地去践行。
发表于 2016-3-17 19: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着竹篮
到母亲墓地去
燃放些纸钱
端出雪白的汤圆
我说:今元宵节 女儿来看你
纸钱化蝶落下
而汤圆却一个不见少
母亲的坟墓安静
我说:妈你是睡着了吗
快醒醒  趁热吃吧
我就这样子与母亲唠叼了一会
忘记了哭泣


喜欢这首的冷描述!
发表于 2016-3-17 2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我正在写这个毕业论文,关于现代诗歌的
发表于 2016-3-18 11: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6-3-18 13: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9 21: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写诗,不获奖,我实在看不出郭金牛能认识多少字。在宾馆,会场,酒店,岳麓山,湖南大学等地方,我们像两个外省人,在不同的工地上打工。尽管有短暂的交接,还是没有说过一句话。
    在长沙,不是我们讲话的地方,只好沉默。也不是我们关于交流与对话的地方。我的那首与郭的获奖诗歌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见面像两个哑巴,连哑语也打不起来。
    感谢谷子在一串长长的名单里提到我们。
    对于个人来说,我没有为这样的“存在”而沾沾自喜。当然,也没有受宠若惊。倒是已经开始弯曲的脊梁骨冒出冷汗出来。

    就这个回帖,我不想就此来评论谷子关注的诗人,先拷问自己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3: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子 于 2016-3-25 01:30 编辑
吴茂华 发表于 2016-3-19 21:24
如果不写诗,不获奖,我实在看不出郭金牛能认识多少字。在宾馆,会场,酒店,岳麓山,湖南大学等地 ...


如没意见,谷子就把先生的素材整理成诗歌
 楼主| 发表于 2016-3-20 13: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子 于 2016-3-20 14:01 编辑

吴茂华与郭金牛
文/谷子


如果不写诗,不获奖
郭金牛与吴茂华有什么不同
在宾馆
会场、酒店、岳麓山或湖南大学
两个外省人
在不同的工地上打工
没有说过一句话

长沙,不是我们讲话的地方
吴茂华那首诗
与郭获奖诗歌截然不同
彼此见面像两个哑巴
对于个人来说
这样的“存在”
脊梁骨冒出冷汗
2016年3月2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22 00:55 , Processed in 0.019826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