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85|回复: 10

[原创] 远创: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 01: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这是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近两千年来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多年来,我经常给孩子讲这故事。 

我告诉他说:是一个老和尚讲的,这老和尚如今已1700多岁了,人们都称他是“禅宗六世慧能大师”,至今他还在跟人讲他那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一座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在此前,孩子总觉得我是拿这故事逗他、觉得我很无聊,现在他已经知道,这故事里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在这个故事中,他告诉我说:那个老和尚让他想起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看到了让我们至今还思念着“不肯过江东”的项羽、看到了“大风飞起云飞扬”的刘邦直到毛泽东…… 

今天,我要讲的是老和尚的身世。 

老和尚说:他的名字叫慧能,在8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12岁时,母亲也离他去。他为了生存,就到广州光孝寺剃度做了个小和尚,当时他的工作就是砍材,与他一起砍材的还有慧做和慧说两兄弟。 

他和两兄弟砍了三年材,这三年间,那个慧说的和尚从来就没动过一下,这样,他和慧做两人每天做的都是三人的活,真的很累,辛苦的程度就不用说了。这一天,慧做很不服气,就去质问慧说。 

“为什么你总是享受,让我和慧能两个人砍材?” 

“因为我比你们俩多个东西呀”! 

“什么东西?” 

“聪明”。 

“什么叫‘聪明’?” 

“比方说吧……”慧说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于是将手放在树干上,对慧做说:“你现在狠狠地打我的手,使劲的!” 

慧做想了一下,一头使劲朝慧说的手撞去。 

朝慧猛地抽出了手,慧做撞得头破血流。 

慧做回来沮丧地对慧能说:“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砍材吧”。 

慧能问:“为什么?” 

慧做说:“他比我们多了个我们没有的‘聪明',比方说……”他将手放在自己的脸上对慧能说:“你现在可以用砍刀砍我的手,看看能不能砍着……” 

………… 

后来,慧能在寺庙里做了清洁工。 

一晃过了十多年,第五世祖弘忍大师年已老迈,准备找个继承人,大师兄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的继承人。 

弘忍大师为显公正,要求众弟子赋诗一首。果然,在五百弟子中,神秀的诗无人匹敌,他的诗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第六代传人当然是非他莫属了。 

而这时正在“主席台”上负责后勤卫生工作的慧能,看了后,不经意地的一句话被弘忍大师听到了,慧能的原话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看了这年仅二十多岁的慧能,当即宣布慧能为第六代传人。 

但是,慧能为了避免与神秀师兄做仇,自己连夜去了浙江莆田少林寺,就这样给他的徒弟开始了讲故事的生涯,“从前有座山……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发表于 2007-10-2 16: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的内容来说有些牵强,但是禅理来说,好和不好,在和不在,聪明和愚笨其实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还是一篇好文章。 问好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02: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故事,我跟孩子不知道讲了多少版本,现在可谓是江郎才尽了,要不今天怎么会跟他兜底呢?在此特求各为朋友以“从前有座山……”为题,编一些有趣故事,让我继续在孩子跟前“炫耀”。拜托了! 这小短文,我在“教子空间”上也发了,以此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编些小故事。
发表于 2007-10-1 07: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10-1 1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2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飘扬的风帆在2007-10-2 16:20:33的发言:  故事的内容来说有些牵强,但是禅理来说,好和不好,在和不在,聪明和愚笨其实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还是一篇好文章。 问好楼主。
 我的孩子看后也在这么说的:单单这故事,好象很牵强。我说:再多读几遍,要读而不是看。 过了几天我问他,读到什么了?他说:一个智者。我说:再读。 又过了几天,我问,他说好象有所悟,可说不出。 呵呵!我说:有所悟就很不错了!若干年后,也许你会有所觉的。 孩子莫明。 有所悟才有所觉,佛哉觉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2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无为在2007-10-1 7:43:24的发言:   听山上、庙里、和尚的故事!
 问好无为先生。 自觉觉他而觉行圆满。
发表于 2007-10-5 09: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了 ,听过 讲过这样类型故事 ,只是没看过这样的版本 ,有意思。
发表于 2007-10-5 09: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是一种禅,道教上的上讲究的就是虚空宁静。现在的社会到处烦乱,物质生活奢侈浮华;但是,有不少人却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所以,真正的参悟是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更高的自由境界的。无树无台,自然无尘埃。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09: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清秋梦寒在2007-10-5 9:39:44的发言: 学习 了 ,听过 讲过这样类型故事 ,只是没看过这样的版本 ,有意思。

 

其实,在开篇我就说了,是希望以此引玉的,我希望能有人相应。这故事的由来是这样的—— 

 

大概入学前的幼儿没一个不缠着父母讲故事,没一个不喜欢听父母讲故事的孩子,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听着父母的故事入学的。然而,又似乎无一例外的是,自孩子自己能够看书以后,父母就不再给孩子讲故事了。 

究竟是父母“江郎才尽”了呢,还是本来就不愿意给孩子讲故事?哪在孩子小的时候,是主动给孩子讲的,还是为了逗孩子开心,或是被孩子纠缠不过才勉强应付给孩子讲故事的? 

也许,是因为工作忙,没那闲工夫跟孩子“穷扯淡”;也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大,没那心情跟孩子“侃大山”;也许在很多家长看来,与其跟孩子耗在故事里,还不如一句:“你若再不好好念书,还不如早早给我滚回来(或滚回老家种田去)”来得痛快! 

其实,上小学、读中学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故事,父母讲的故事,远比辅导作业、找家教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生活起居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 

也许会有人说:就算我有心给他讲,他恐怕也听不进了,再说故事在书本上,他想看什么故事不可以,还犯得着我们饶舌吗? 

我无言。 

不过我还是觉得在对孩子说:“你若再不好好念书,还不如早早给我滚回来……”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个时间里跟孩子讲个故事呢?这总比使“自个怒、孩子悲”要好点吧,我们做父母的难道不知道“怒伤肝,悲伤肾、忧伤肺”的道理吗? 

自孩子入学以后,直到现在读初二,我总是舍不得放弃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不过,我只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我觉得这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每次只要有机会,就给他讲这个故事,我对孩子说:几千年来在爸爸所听到的、看到的故事之中,这是一则最为经典的故事。 

开始,他听我讲这故事时,总是用手捂着两耳朵,大声朗朗:“不听,不听,就是不听……” 

他不听是他的事,我不讲是我的事,我就是不停地讲,后来,他听出味来了,就睁大着眼睛认真地听我讲。不过比起在孩子小的时候,讲故事的机会毕竟是很稀少了。 

这次,他又给了我一个讲故事的机会。 

国庆节前,晚上放学回来,孩子对我说:“老师让我准备一个故事,在课堂上讲,你说讲什么故事好”? 

“这问我有什么用,你自己认为讲什么好就讲什么嘛!”我如是说,其实是在吊他的胃口。 

“我就是拿不准讲什么才问你的呀”孩子说。 

“如果问我呀,就讲那个最经典的故事!”我毫不犹豫。 

“也讲那‘从前有座山……’”? 

“你觉得这故事不好吗?”我反问道。 

“这是在课堂上呀,怎么能讲什么佛呀和尚的,听起来多迷信”孩子说。 

“呵呵,谁说佛、和尚就是迷信?你知道什么是佛什么是迷信吗?再说,我跟你讲的这故事里的主人公,有多少是和尚?”我反问。 

孩子不好回答,因为关于什么是迷信,我跟他说过。今天我又对他说:“不要提到佛,就是和尚念经,就是搞迷信活动。佛的根本是‘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什么是‘自己觉悟’?就是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什么是‘觉悟他人’?就是力所能及,帮助他人;什么是‘觉悟一切’?就是当一个人能力强了,就要惠及他人、惠及社会乃至惠及自然界其它动、生物。佛教从来不说佛是救世主,也不主张‘代人受过,代人赎罪’,相反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提倡人们积善行德,不要做亏心的事。因为你不懂,所以就认为那是迷信,当你明白了这道理,再发现和尚为亡灵超度念经,连看都不要看,那是活人为了忏悔、寻求心灵的安慰,‘逝者如斯夫’,已经逝去的亡灵从中得不到一点实惠。对死者而言,和尚念的经跟小孩子背书没什么两样,所以不要去看,如今,那经已被一些职业‘和尚’念歪了,他们既不是用于自身参禅悟道,也不是用于谋身糊口,而是靠此发家致富了”。 

“那你说,我怎么能对同学讲?”孩子还是觉得没底气。 

我一想,孩子说得也很有道理,在家里,父子俩一老一小,“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了,他面对的是“师兄弟”呀。我想了想就说:那就讲这个故事的来历吧。 

“这故事的来历,是怎么来的?”孩子问。 

说真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可我要孩子说来历,自己却不知道。其实我过去,还在网上查过,真的没查出个结果,我灵机一动:“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也是嘛,编呗”。 

“可总得要有个来头呀!” 

确实,这是一个有关佛教方面的故事,不要说孩子,就是对不是佛教徒的我们,对于佛教又有多少了解?于是我说:“这样吧,你如果准备讲这个故事,爸爸考虑一下,马上给你编一个大来头的,来一个以独立思考为主题的,至于能不能用,由你自己决定”。 

吃晚饭的时候,我便开始考虑。突然间,想起了一个笑话,自己忍不住地笑了出来,家人问我笑什么,我缄口不言,心想,有了!当即,我就将故事按照我的意图进行了改编,打印出来给了孩子,并对他说:“你多读几遍,明天我们再做讨论”。

 

 

 不过那故事的原文,其实只是草稿,当时写好后就匆匆发了.虽然没精雕细琢,但是大体上也就那时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4 00:44 , Processed in 0.03816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