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37|回复: 25

[原创] 一条新闻的两种说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8 20: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办公室里整理橱柜,偶然看到一份2003年6月份的《中国青年报》,其中一篇报道引起我的兴趣。   报道说的是那年6月1日,南海伏季休渔开始的第一天,粤港两地有两家电视台做了相关的新闻节目。香港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海边渔家,反映渔民的心声说:伏季休渔期长达两个月,他们的收入来源没有了,生计无着落,决定向政府部门贴息贷款。而广东某电视台的记者奉命来到渔政部门,传达官方的指令说,伏季休渔是国家的法令,任何人不得违反禁令,为此他们将一步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偷捕者。   同一个新闻题材,有两种不同的视角和说法,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前些年我们这里某招商场发生了火灾,一场大火从上午九点直烧到下午三点,事情第二天就被外地一家晚报捅出来了:一青年因失恋而纵火,消防车到现场后长时间得不到救火的水源,损失惨重,估计不低于XX万元,同时还刊登出一幅烈火熊熊的照片;事隔三天,当地的党报如此报道:某日某处发生火灾,市长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指导灭火,在京学习的市委书记特地打来电话表示关切,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该报随文也登了一张照片:市长在医院看望烧伤的人员。   《中国青年报》为此撰文说,要检讨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其实并不尽然,我觉得问题的症结不在新闻工作者身上。上述香港电视台与外地晚报来自民间,广东某电视台及党报源于政府,爹娘不同,说话的口气自然也不一样。政府媒体由宣传部门掌管,靠吃奶过日子,制作的新闻片只要领导看了满意就行,印刷出来的报纸可以当成政治任务强行征订,根本用不着为发行量发愁,只要牢牢把握好“舆论导向”,一丝不苟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就能高枕无忧了。它们记者整日扛着锃亮的摄像机,拉着长长的话筒线往返于这个局那个部门,忙忙碌碌地为书记的形象镀金、为X长的政绩喝彩,作“秀”完毕再到大酒店推杯换盏,这样的美差何乐而不为呢?去听那些渔户、农民发牢骚,能有一二百元的五粮液招待么?而且那是得罪人的呀,是容易“犯错误”的呀。   相比之下,民间媒体肩头所压的是市场压力,必须保持电视有足够的收视率,印刷出来的报纸必须一份一份地由群众自愿去买。为了吸引受者的眼球,它们的记者不惜冒着被抢夺照相机、被殴打的危险,隐瞒住自己的身份,像地下工作者似地明察暗访,把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报道出来。可以这么说,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的丑事十有八九是他们捅出去的。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地方性的党报党刊(包括大陆内地大多数电视台)是“党的喉舌”,而晚报之类的媒体则是“群众的喉舌”。二种“喉舌”理论上是一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嘛,可多年来政府媒体的官腔就是改不掉。“三个代表”不是早已明明白白写进党章了么?大山上的经本子发到小庙里,总会被歪嘴的和尚念错,地方政府应履行职责时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的事偏偏要做,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违法不要紧,但当地媒体如果报道就是“犯错误”,就是“破坏稳定”,于是“三讲”反成了堵封媒体嘴的胶布、矫饰政府不法行为的遮羞布,不仅党报党刊被管得服服帖帖,连晚报之类的媒体也会因胆子太大而被宣传部门找茬。   可以这么说,禁锢媒体最严密的地方,往往也就是滋生腐败最严重的地方。惩治腐败的途径有两个,那就是加强法治建设和民主监督,司法部门须独立行事,新闻媒体也要有充分的自由。这样一来腐败行径出现一个新闻媒体就曝光一个,司法部门紧跟着铲除一个,问题一天得不到解决媒体的追踪报道就一天不放松,那么腐败怎会越治越多呢?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的媒体能像香港报界当年对梁锦松买车那样,稍有腐败的苗头就给它曝光出来,那么还有多少腐败分子敢肆无忌惮呢?作为记者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新闻媒体不应该对哪一级领导部门负责,只应该对事实负责,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负责。   为此,我们期盼着相关的机制早日进行彻底的变革。
发表于 2007-12-28 20: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看到市台新闻中,说新华社江苏分社的记者来我市调查,副市长接见云云。   在我的记忆中,记者应该是走访调查,低调的行事,如此招摇,眼睛势必受到蒙蔽,所执之笔无疑会乱了方寸,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很喜欢看《康熙微服私访记》,最得意的镜头就是康熙在危急之时宣八省巡案余士龙,黄袍马褂,呼啸而入,众人皆匍匐于地,坏蛋瑟瑟发抖。冤情得以昭雪,真相大白于天下。看了,那叫痛快。   可现实中呢?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正义之喉舌。有些却蜕化成皇城里的工匠。干些涂脂抹粉的勾当。
发表于 2007-12-28 20: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1。老无是个男人,男人一谈和意识形态沾边的事情眼睛就发亮,就想看到了露着后脊梁的漂亮女模特。 2。老无是范仲淹类型的男人,居庙堂忧民,处江湖忧君,似怀才不育。 3。坛子里阴盛阳衰的局面有望在老无出现之后得到有限改观。 鉴定完毕!!!!! 更正:老无是范仲淹类型的男人,居庙堂忧民,处江湖忧君,似怀才不育。(怀才不育应为怀才不遇,特此更正)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20: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才不育?我儿子13岁啦!
发表于 2007-12-28 21: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才不育”—— 老牛,老牛就是“牛”! 梦人这篇不是新闻的文章,很有登报成为“新闻”的价值,整篇文章看后令人很是义愤填膺! 对于我们盐城当地找商场的失火事件,我当时是亲眼目睹,可出来的两则新闻完全从不同角度不同着重点登了报刊,可悲可恨可笑! 无斑竹的文章逻辑分析能力、对事实真相的剖析以及此种现象的解决方案,说得极有道理!此篇文字值得成“精”,有必要让更多的看看!哈哈~~ 可惜,我现在没了"点文成精"的权限了。
发表于 2007-12-28 21: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误,笔误。。。。。。 联系上下文,我一再强调老无是男人,是真男人,是货真价实的男人。
发表于 2007-12-28 22: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个另外一种声音! 老无不会小气有意见,甚至义愤填膺。 这种情况的出现,从纵观的角度,长远的看,是一种进步。中国才多少年的历史,解放才几十年,就去看人家几百年的历史盛宴。 有不同的声音,说明什么?说明这不同的声音的存在,是制度下出现了民众真实的话语权,难道一种声音,就对了? 美国四百年的历史,就众口一声了。 从来一件事情,都是在正反作用力下的结果,关键的是学好判断,众志成城。社会在进步,多几个激愤者或者宣讲机构,不会混淆视听,只会让人更学会怎么去判断。 谁能保证客观统一性,那就会更没有发展,
发表于 2007-12-28 22: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才不育”—— 老牛,老牛就是“牛”! 梦人这篇不是新闻的文章,很有登报成为“新闻”的价值,整篇文章看后令人很是义愤填膺! 对于我们盐城当地找商场的失火事件,我当时是亲眼目睹,可出来的两则新闻完全 ... [/quote] 老鸿真听话,这就对了。。。。。。。。
发表于 2007-12-28 23: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踩着你这老牛前辈的思想前行,不容易错到哪的……
发表于 2007-12-29 01: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鸿鹄先生 于 2007-12-28 21:18 发表
“怀才不育”—— 老牛,老牛就是“牛”!
梦人这篇不是新闻的文章,很有登报成为“新闻”的价值,整篇文章看后令人很是义愤填膺!
对于我们盐城当地找商场的失火事件,我当时是亲眼目睹,可出来的两则新闻完全 ...


到哪里找商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2 07:38 , Processed in 0.02730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