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单国顺

[原创] 河滨诗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4 2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读了,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08-3-4 2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用心赏读 这份饕餮大餐,似乎在 醉里聆听一场深入浅出、包罗万象、博古通今的诗歌艺术普及的《百家讲坛》娓娓道来。连我们这些不通诗韵的“菜鸟”也深深被吸引折服。可见诗歌的神奇魅力,楼主的独特视角。

[ 本帖最后由 清秋梦寒 于 2008-3-4 22:3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3-8 08: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朋友来看拙作《河滨诗话》。对各位朋友的赞誉愧不敢当。本人实才疏学浅,也没有写过多少像样的文章。“诗话”本是我写给自己看的小杂耍,不好发表。写这种东西不像写文章那样需要构思,去谋篇布局,随意得很,算不得文章。见解也不一定正确。各位朋友看到的“诗话”是我在春节期间写的。有朋友问我写了多少,创作起因是什么?这里简单回答一下。二年前我帮一位老同志出了一本诗集,此项工作完成后,我忽而想到自己也来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我零星的诗观、创作观以及有关诗的种种写出来,再为地方古今诗家的部分作品作一些品评,为地方保存一点诗词资料。总计有十二三万字,包括少部分成篇的诗论和诗、散文诗的鉴赏文章。实在不够成熟,有遗笑大方之嫌。以后还继续有待于各位朋友的赐教。
发表于 2008-3-8 09: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斜阳 于 2012-9-18 22:12 编辑

文章讲究文理,“文”和“理”的共融构成文章的成立。从逻辑学上讲“文”和“理”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但是做起来很难。离开“文”文章就没了主线,脱开“理”文章就没了韵味。
     单国顺老师在“文”和“理”的衔接上,既抓住了“文”的精髓,同时又把握住了“理”的内涵,并且用历史作为引线将二者联系了起来,确实不容易。
发表于 2012-9-18 19: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
发表于 2012-9-20 10: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收藏慢慢品味!
发表于 2012-9-20 1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一点,太精彩了!以后慢慢咀嚼。
向老师致敬!
发表于 2012-9-21 1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读了几个章节,留待静下心来慢慢学习!
发表于 2012-9-28 1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単先生的国学可能已独步盐城,全国上数了
发表于 2012-9-30 17: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常偶尔翻翻的书中,就有这一本。原来准备写篇书评。再去找书,不见。可能是被爱好此书的人偷走了,就是借,也不知道谁。下次去阜宁,厚着脸,再讨要一本,把这个评论写了。

时间与钱都不够花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6-10 13:57 , Processed in 0.01723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