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2|回复: 6

[原创] 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小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7 16: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记忆中的小镇没有名山大川、郁郁葱葱茂密森林的苍翠,也没有奔腾的江河、让人激情澎湃的气势。她只是西部一座很偏远的古老小镇。
  清晨,温暖的朝霞洒在大地上,洒在匆匆忙忙为生活奔波的小镇人身上。透过霞光,古老的建筑遗址,渗透着古老的气息。倒塌的烽火台,残垣断壁的城墙,深深牵动着我的灵魂,她引导我走近了小镇的昨天。
  当翻开历史的前一页,一座繁华的边贸小镇浮现在人们眼前。她徜徉在胭脂山脚下,被祁连山环抱着,童子坝河水从她身边静静流过,洪水河给她注入了新的血液。
  两千多年前,月氏人,匈奴人,身裹皮袄,脚蹬毡靴,穿行在小镇的大道小巷。他们用牛皮、羊毛唤醒了沉寂的小镇。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小镇西北端垂柳依依的西湖,在最冷的冬季仍然是波光粼粼,潺潺流淌的泉水滋润着丰厚的土地;绿草如茵的东湖是天然的草甸牧场,体态骠悍的牛羊漫步在她的怀中。
  正因地里位置的特殊,才使她成为我国西部边陲各民族出入争论的舞台,这里荟萃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民俗以及淳朴的民风。这个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小镇,这个在胭脂山下的举足轻重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各民族商贸通行的必经地。到了汉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打通中亚通道,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打败匈奴通西域。咽喉要塞的小镇,经过金戈铁马、刀枪剑影的血腥风雨后,又一次人鼎飞腾。蓝眼睛,红头发的西域使节如期经过这里,裹着绫罗绸缎的各族贾商,背着褡裢,牵着骡马穿行在风尘仆仆的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从中原响彻亚欧。中国人以艰难的徒步拉近了和西方人的距离,并以东方人文明的姿态、和富有智慧的创造发明走向世界。
  让人敬畏的城隍庙座落在镇北很显耀的位置上,里面痕迹斑驳的壁画,有菩萨、飞天、歌艺、还有装饰图案等,各种造型逼真,人物形象生动,主题思想鲜明,艺术风格动人。历史的画面又一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她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在古丝绸之路的西部留下的宝贵遗产。
  当年喋血河西走廊的西路军将士和小镇人民结下的生死情谊,使世人永远难忘,她的名字将伴随着红军的光荣史,永远携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矗立在镇中心的露天戏台,是小镇历史的见证者。
  她给过小镇人欢乐。当悠悠秦腔唱响在西北大地时,这个舞台曾让生活在这块黑土地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老百姓们,以自己的方式,用质朴的方言,把脍炙人口的三娘教子,铁面无私的包相爷等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他们在艰辛的生活面前,在繁重的劳作中,排遣心头的寥寂,崇尚人世间的真、善、美,以此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她也曾给小镇人的心灵上带来过难以弥补的伤痛。在十年浩劫中,一批又一批的老干部,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显赫战功的建设者们,发配在这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老人们被五花大绑,站在戏台上低着头向台下的革命群众交代罪行……
  小镇的人们亲眼目睹了“造反派”们用皮带,用铁棍,用法西斯手段残害老干部的情景。
  傍依在西湖边上的学校,从最初的学堂到后来的完校,发展成为今天的镇中学。她被历史的风雨洗刷着。从接受孔孟的仁、义、礼、智、信,到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这所不起眼的,但备受人尊重的学校,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有识之士。
  一幢幢青瓦房顶,错落有致的四合院,凝聚了几代人汗水的秦家大院。农民祖祖辈辈围着它抛洒汗水。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石板,石狮子,和腐朽了的暗红色的大门、立柱,这一切都证明年代的久远。它代表着一个家族,记录着一段历史。但,随着“破四旧”运动,这座具有保存价值的民宅被毁坏殆尽,一个时代的印迹从此消失。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小镇随着历史的变迁渐渐被人们遗忘,我们只能从记载和传说中捕捉她昔日的影子。
  如今,小镇依然是当地繁华的集贸中心,仍然是周边邻村文化生活的中心地。宽畅的道路四通八达,南来北往的商客仍然汇聚在这里,白墙红瓦的房屋整洁有序,街道两边的商铺里,琳琅满目的货物使人眼花缭乱,一座又一座的小楼拔地而起。虽然,她昨日的辉煌被历史所淹没。但,我们今天看到的小镇,更是一派繁荣。
发表于 2009-10-28 12: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历史到现在,小镇就好像是一本厚实的书,一页一页打开,一页一页品味。
发表于 2009-10-28 17: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作者把思维软件编排成一条“时光隧道”,在这条隧道中我们不仅了解到小镇曾经的辉煌,更了解到了在这曾经辉煌之背景下,小镇所容纳的动人故事、小镇发展的曲折历程、以及小镇辉煌的背后所承受的历史负荷。作者运用了暗喻的方法,把小镇曾经的“辉煌”与现代的辉煌进行了巧妙地对比。从而反映出作者对新时代的向往,以及对历史遗留文化的批判继承。
     文章很短,但是内容却十分丰富,尤其是对于小镇不同历史阶段的衔接,非常到位!欣赏了!!

      如果说有点“不足”的话,就是感觉标题稍有问题,读完后不仅感到小镇没有被历史“淹没”,反而在历史的河流中显得更加宏伟!-----一己之见!

[ 本帖最后由 斜阳 于 2009-10-28 18:4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28 18: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斜阳老师感觉相同,问好作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22: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致谢

谢谢各位老师!我会再接再厉。
发表于 2009-10-30 10: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镇被时光淹没的程度还不够。今天与昨天是不同的。

你的那个小镇古远的文明更好一些,而今天没有过去那么繁华了,就像西安与长安不可同日而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4: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谢谢老师指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4 13:01 , Processed in 0.01543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