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14|回复: 2

[原创] 以小喻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7 10: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小喻大 ——兼赏短文《馋食的理由》 什么是好文章?好文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各有各的看法,中外不同,古今不同,甲和乙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尽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这一标准很权威,很正确,也为许多人所接受,但到了具体评价某一篇文章时,又显得太笼统、太宽泛化。事实上,好文章每一篇都有它自己的好处,而彼此的好处又不尽相同。好文章还应当具有可读性,让人读得进去(读不进去的不完全是坏文章,因接受的困难,有些名著包括世界名著,也让人读不进去),读后能留下一些印象,甚至能给人以启迪。我们看过的许多文章,纷如秋天的落叶,落下了,飘走了,化作尘土了,没有留下多少印象。但也有一些长青的叶子,留下记忆中,且色泽鲜明,这就如同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藤叶》中写到的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任风吹雨打不去。当然,该小说中的那最后一片叶子,是一位好心的老人为了给生命垂危的青年女子琼珊以生的希望,人为地在墙壁上画下的。 好文章不在长短,不在大小;一粒沙子里见世界,这粒沙子是大是小呢?当然是小,但小中可以见大啊。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选文不避其短。有些短文短到只有二三百字,甚至百十来个字。但它的“留白”却很大。我在“夜光杯”中读过一篇小文章,叫《馋食的理由》(见2004年3月3日《新民晚报》),作者为中拾(中拾为何人,恕我孤陋寡闻,我实不知)。全文如下: 小儿三岁余。 一日晚餐前,小儿剥了一颗糖放进嘴里。他的手上还捏着一小块巧克力。他似乎在自言自语道:“这块巧克力不能吃了,是等会儿给妈妈吃的。”他很明白,端坐于一旁的“严父”是不大会批准他饭前吃的,因为“吃糖就不吃饭了”。他已经有了些“小狡猾”。就像大人们常常为了让他不要做某件事而“转移他的注意力”一样,他“声明”留一块巧克力给下班回来的妈妈吃,就可以让他自作主张地吃了一颗糖的事实变得比较地名正言顺些。 果然,“严父”连正眼也没瞧他一下。 不一会儿,一颗糖吃完了。又过了很小一会儿,他撕开了巧克力的包装纸,同时说着:“就吃一点点,其它的是留给妈妈吃的。”“一点点”一下就被他吃掉了。巧克力的香甜显然更强烈地诱惑着他,他又说了:“再吃一点点,就不能再吃了,要留给妈妈吃了。”半块巧克力又被他吃掉。终于,他想出了最后的理由:“大人是不喜欢吃糖的,我就吃掉算了。”他终于把本来打算留给妈妈的最后那点巧克力吞进了嘴里。 我冷眼旁观了这一切,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已经很清楚地看到:“欲望”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吞食了“ 良知” 的。好在他还小,教育还来得及。 这真是一篇“小”文章。说它“小”,全文只有400余字,且写了一件只有纽扣粒大的事:三岁小儿在晚餐前自作主张地吃了一颗糖,并以手中一小块巧克力留给妈妈作声明,使吃糖这一事实名正言顺。而后小儿又一次次地想出“理由”来一点点地吃掉那块本来留给妈妈的巧克力。但这篇小文章是寓言,言浅而义丰,作者以此为喻,意在说明“欲望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吞食了良知”的,从而引起人们的某种联想,警诫人们在诱惑面前应采取什么态度。 以小喻大、以小警大是这篇短文的显著特点。“小”是指馋食;“大”,没有限量,大到贪官、贪赌、贪色、贪财,贪到上千万成亿。三岁小孩贪吃了巧克力,犹可教育;如果贪 欲膨胀,贪得无厌,贪到违反了党纪国法的地步,那就病入膏肓了。 文章用了展览法。短文展示了“欲望”吞食“良知”的全过程。这种吞食过程是一点点、一步步逐渐升级的。导致“欲望”吞食“良知”,是因为没有抵抗。其实诱惑是可以抗拒的。抗拒诱惑力首先在于自身。要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如果不想去抵抗,甘心做诱惑的奴隶,“理由”总是可以找到的,每一次都可能找到一种甚至几种虚假和荒谬的“理由”。抵抗诱惑力,有时外力也起作用。正因为“严父”对三岁的小儿晚餐前吃糖这种犯规的行为采取“连正眼也没瞧他一下”的做法,致使他有了想吃巧克力的念头;否则他哪敢“撕开巧克力的包装纸”。如果“严父”施展一下严父的威严,他哪敢从那吃“一点点”一始,到最后吃掉整块的巧克力。 诱惑其实就是魔鬼,它常常引诱你去干不能干的事情。它在引诱你时,不是张着血盆大口,露着青面獠牙的可憎面孔,而是化作花枝招展,有着巧克力一样的香甜,使你一步步不知不觉地走进“禁区”,导致灭顶之灾。 这篇短文寓意深刻,能给人以重要警示:一、任何荒谬和不法的事,只要想干,都是可以找到“理由”的。这种“理由”实质上是自欺欺人。二、消灭欲望必须从小处开始,从小时开始,从防微杜渐开始。文章结句“好在他还小,教育还来得及”,揭示了题旨,并突出教育的必要性。这里我们分明听到“救救孩子”的呼声,不然,任其发展下去,让大欲望完全吞食良知,那必然失足,甚至到无可挽回的境地。 这篇文章算不算好文章呢?如果让人投票,我想,多数人会投上一张赞成票的。
发表于 2009-6-17 12: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文章是好文章? 很多人认为,绝大多数读者喜欢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但是有些很低俗很平庸的文字,很多老百姓也喜欢。你说这些文章不算好文章?换一个说法,不管我们是否承认,黄色硬碟有相当大的观众群,难道黄色硬碟也成了艺术作品?有些作品硬件很硬,可软件也很软。所以文章的好坏除了符合绝大数人的口味外,还得符合社会标准,道德规范和人们行为准则。如果一件文学作品以读者人数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我可以这样说:所有伟大的国外名著在中国都算不上好作品!
发表于 2009-6-18 09: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阵子看了一些小说、电影和电视剧,回头想想,成名的受到观众欢迎引起共鸣的,往往就是写着爱、透着理性、展示人性的作品,真善美说起来空洞,实则上还是左右着大众的。 文学作品最核心的意义,我觉得是关注当下,关注人。不萎靡,有积极意义。当然很多说教的东西,美声的唱法,则是技巧问题,是技术而不能归结于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7-12 06:30 , Processed in 0.013645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